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宿迁市综合客运枢纽与市内快速路网体系(上海快速路)快速衔接问题,对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根据远景年交通量预测,对总车道边进行了计算,研究确定了城市快速路与综合客运枢纽如何进行快速转换的设计思路,并对总体方案进行了比选,选择出了较优的综合客运枢纽进出站交通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市客运枢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城市客运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于大城市,这一枢纽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客运枢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运营及管理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客运枢纽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选择交通需求预测中的预测年限和枢纽客流总量预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既有的民航、铁路、公路以及轨道交通的相关规范规定,结合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特点,提出了其合理的预测年限;其次,针对目前枢纽客流总量定义不明晰、使用不统一的问题,分析了既有规范关于枢纽客流总量的规定;最后,明确了综合客运枢纽客流总量定义、预测内容,并对枢纽客流预测在枢纽设计阶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价是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对外客运枢纽评价分为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2个层次。针对宏观布局评价,从枢纽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微观换乘评价,则从换乘系统设施布局、客流换乘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引入集对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宏观布局评价和微观换乘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快捷、高效、安全、舒适、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目标指引下,对长兴中心城区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进行深入研究.该课题首先对客运枢纽规划布局选址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长兴中心城区对外客运交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结合客运需求量的预测,提出合理的长兴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客运枢纽规划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枢纽内设施及总体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发展。基于国内外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分析,借鉴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策略,结合呼和浩特市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设问题,提出了呼和浩特市未来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功能与结构数值实验系统是一款针对交通枢纽模拟仿真而开发的实验平台,集建模、二维仿真、三维仿真、分析功能于一体。其中三维仿真系统用于对仿真结果的可视化,通过对交通枢纽场景的建模、交通枢纽内行人各项行为的仿真,提供直观而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上海、昆明、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工程,对总平面布置、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客流组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特别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站房的衔接进行了讨论,并对福田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总结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组织设计在总体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明确了不同阶段性要求下的交通组织设计深度及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枢纽交通组织设计中如何处理好外围路网配置及场地交通组织设计两个关键问题.在对场地交通组织设计进行探讨时提出了内部路循环道路分级布设的原则,补充了现有规范对于枢纽内部道路分级设置的缺失.在出入口设置中分析了出入口设计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的能力,提高枢纽运行效率,分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的形成机理,给出瓶颈的定义和识别流程,提出客流拥堵自动识别算法,考虑拥堵强度、拥堵持续时间和拥堵频率等拥堵特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识别指数模型并制定瓶颈分级标准.最后以北京南站地下一层换乘大厅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峰时段换乘大厅地铁进出闸机处为Ⅰ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5人,地铁东北、西南售票处为Ⅲ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为14人,与实际情况相符,而通过瓶颈缓解措施,能有效降低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人员密集、通道网络复杂,且进出口数量较多,客流疏散效率不易提高。针对这个问题,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考虑改造物理设施,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通道开闭状态及通行流向,充分发挥既有设施通行能力的疏散流线设计优化方法。设计了由系统输入、疏散仿真及疏散流线优化模块组成的疏散流线设计仿真优化框架。其中,系统输入模块包含疏散需求、疏散网络、疏散行为参数;疏散仿真模块用于给定疏散流线方案下疏散效率的模拟测算;疏散流线优化模块则基于疏散仿真模拟结果迭代优化疏散流线方案。疏散仿真方面,考虑到行人在疏散途中可能动态修改疏散路线的特点,基于Logit模型构建了行人疏散择路行为模型。疏散流线优化方面,为提高疏散效率,避免局部通道过于拥挤,设计了以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最低为目标的疏散流线优化模型,并应用基于NSGA-Ⅲ的疏散流线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虹桥火车站到达层疏散场景为例开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情况无特殊流线设计的疏散方案,优化方案的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分别降低36.2%、16.6%、51.6%。该方法对建设安全高效的综合客运枢纽内部行人疏散系统具有较好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中,机动车交通流量预测是枢纽对外交通组织的核心部分,是有效控制枢纽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前提基础,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枢纽机动车交通流量预测的系统方法.鉴于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特征,充分考虑枢纽内交通换乘、商业及办公后,提出一种较为系统的预测方法.首先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基本功能和换乘类型,并以此为基础解析了枢纽内机动车交通需求的构成和特征;接着给出了机动车交通流量预测的基本流程,并系统地提出预测模型;最后针对模型中的参数给出了保障模型适用性和准确性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客运枢纽车道边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南京火车站车道边出租车流、社会车流的调查,通过分析车道边交通流特性,运用交通流理论建立一定条件下的车道边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车道边基本通行能力的定义,分析调查数据获得车辆落客时间的统计分布规律,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计算车辆汇入等待时间,完成对车辆占用停车位时间的调整;接着考虑停车及入口选择行为的影响,对车道边通行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将其应用于郑州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车道边的规划设计.结果表明,当枢纽车道边到达车流服从泊松分布时,方法能够有效定量的计算综合客运枢纽车道边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发展中、整合多层面运输资源、支撑全方位客运网络的重要骨干节点,我国大规模开展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时间较短,现有标准规范虽然给出了功能和总体规模的规定,但不成体系,且缺乏针对安全问题的全面考虑.为了促进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运营,本文在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主要安全和应急处置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就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方面,对未来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运营管理提出了诸如枢纽设计要结合实际运营需求、开展枢纽风险辨识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和枢纽管理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评估大型综合客运枢纽送站坪的服务水平,改善其交通秩序,提高管理水平,针对送站坪车辆的常规落客行为和违规行为造成的延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取车辆轨迹,通过虚拟线圈的方法获取车辆的运动参数和交通流信息,基于车辆运行特征和车流波动理论,提出了落客车辆汇入行车道时等待可穿插间隙的延误模型、行车道车辆受穿插车辆影响的延误模型以及违规行为造成的行车道车辆延误模型等,验证结果表明,延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近似。针对客运枢纽常见的两车道送站坪的交通特性,将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落客时长、速度、加减速度等参数作为自变量,基于高峰期间车辆到达分布推导出了送站坪车辆的平均延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送站坪车辆行程时间的理论推导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例验证结果显示:2个行程时间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平均误差均为13%,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68;减少模型变量,以车辆在落客车道的行驶距离和落客时长为自变量,拟合优度也达到了0.853,表明这2个变量对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影响最大,它们的值可以基本反映出车辆在送站坪系统的总延误,研究结果可为仿真模型的构建及通行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及城市间实现高效衔接的关键环节,枢纽信息化服务是支撑枢纽高效协同运行和保证旅客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总结了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信息服务需求,剖析了枢纽信息服务发展路径,梳理了现阶段枢纽信息化服务发展状况,探索了枢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枢纽信息化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林国鑫  罗石贵  苗聪 《公路》2012,(5):239-243
信息一体化是现代综合客运枢纽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借鉴国外枢纽信息系统的发展经验,从旅客、管理者、运营主体等用户群角度,对我国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的需求及功能进行分析,界定了枢纽信息系统与各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枢纽信息系统作为"共享、协调、服务"(SCS)信息平台的内涵和定位,从而提出了枢纽信息系统"一个平台、两大应用、三个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对客运综合枢纽候车空间以及站前广场的人均使用面积新的推算,并得出了新的计算值。在分析客运综合枢纽功能区布设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主要功能区布设的推荐方法;并对客运综合枢纽客流聚集空间以及信息诱导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提出使用基于AHP与DEA综合赋权的层次分析法对客运综合枢纽功能区布设与人性化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罗石贵  陈剑威  苗聪  贾琦 《公路》2012,(5):233-239
从实现枢纽一体化信息服务和管理出发,提出了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建设方案,以期对我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