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托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所开展的长隧道交通安全事故特性研究,分析得出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和形态,对隧道群交通事故的致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就事故致因之一的隧道环境进行研究,针对隧道群路段标志标线运营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标志标线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在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特点,在对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设施因素,从隧道平纵线形、洞口条件、路面状况、通风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编制了可对在役公路隧道开展定性安全性评价的安全检查表。基于风险的理念,围绕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针对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隧道建立了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尚荣丽  张生瑞 《公路》2006,(12):127-130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是对隧道交通安全运行环境的优化,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行车。本文以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为例,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探讨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设计思路,然后从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并探讨了其运作模式,最后分析了该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以保障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的可靠性、先进性、实时性、可用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找出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确定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状态,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构建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为顶层目标,提出一种基于AHP-DEMATEL和云模型的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组合评价方法。从交通流、交通工程设施、隧道条件、气候环境4方面构建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敏感性分析筛选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在明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内容后,建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等级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考虑到各个安全评价指标间的影响,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分析各指标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中心度,并联合AHP-DEMATEL确定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综合影响度;最后采用云模型量化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生成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云图,得到各个安全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及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的最终结果。结果表明:车辆密度、行驶车速、大型车占比、曲线段长度占比、最大纵坡值、路面抗滑性是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四川省二峨山隧道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其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595,隧道交通安全评价等级为II级,符合现场调研结果。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0,(4)
高速公路隧道里程及事故逐年增长,急需对隧道提质升级,保障交通安全,但《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技术指南》对交通安全设施规定并不完善。阐述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提质升级的原则,指出现有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技术指南的不足之处,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提质升级的改善对策。总体而言,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应满足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符合驾驶人因与驾驶任务、保障路侧交通安全等原则;对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系统,如可变信息板、标志、彩色铺装路面、护栏、反光环、立面标记等设置的典型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分别从多角度多方面论述了隧道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8)
依据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隧道交通安全水平进行评估。最后通过比较车流量增加前后的交通安全评估结果得到通行车辆激增对隧道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子江隧道内的通行车辆激增,隧道的交通安全等级由良好降为中等,隧道的交通事故风险增加。隧道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分流、车辆分类管理等手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山岭地区隧道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其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其他线路方案难以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由于隧道中行驶时车道相对封闭、光线时强时弱、行车自由度偏小,存在较大的运营安全风险,基于此本文围绕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展开具体分析,分别阐述了隧道条件、驾驶人员习惯性违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探讨了加强隧道交通安全的措施,以期进一步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隧道交通安全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风险评估,二是安全潜力评估。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隧道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找出可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和减轻事故严重程度的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各种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分别给出了安全风险参数和安全潜力参数的评分标准,及隧道安全评估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代入隧道安全评估参数,对隧道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5)
高速公路隧道内部环境单调封闭,视觉参照物较少。在低照度环境下,驾驶人视距不足、视野范围狭窄,发生撞壁、追尾等事故率较高。为解决当前高速公路隧道视线诱导系统设置混乱、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驾驶人视距和视区为评价指标,并建立高速公路隧道中部视线诱导系统的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具体是将诱导系统的常用做法,按照诱导物高度、诱导物尺寸、低位诱导、轮廓诱导等分项指标分别划分为A、B、C、D等4个等级,并应用于贵州织普高速公路双山隧道的交通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低密度隧道反光环、中等密度隧道反光条,驾驶人的视距、视区得到了优化,交通安全评价等级由C级提高到A级,交通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浅析浙江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针对浙江省东南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多发的现状,从交通工程管理的高度作分析;浙东南高速公路的地域性特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情况及特点;隧道事故原因调查;隧道安全条件与事故善后工作间的矛盾;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的事故资料表明,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公路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不适应隧道路面。根据驾驶员对隧道路面附着能力的期望、隧道交通流特点及行车动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以车辆制动时路面的临界附着系数作为隧道路面抗滑能力的不可接受水平,并据此制定了隧道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最后,提出改善隧道抗滑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隧道里程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其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公路隧道已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公路隧道重、特大交通事故实例,归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分布特点,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夜间高速公路隧道中间段合适的照度值,不仅影响交通安全而且关系到电能消耗量,但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结论.在对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夜间照明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从驾驶人视觉障碍产生机理入手,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相关模型,研究夜间高速公路隧道中间段最佳照度值.结果表明:现有隧道照明标准和运营实践中,夜间隧道环境照度值过高,应控制在9 Lx以下为宜.夜间隧道环境照度,在入口段逐渐增加至9 Lx,中间段保持为9 Lx,在出口段逐渐降低至0 Lx.该参数的确定可在提高隧道夜间交通安全水平同时,大大减少照明能耗.  相似文献   

15.
隧道进出口路段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及受外界气候、自然环境的影响,使该路段的行驶条件不同于隧道内部及隧道外主线,成为交通安全的事故“黑点”.该文通过对隧道进出口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从隧道进出口的亮度、线形、路面结构、车速等变化情况,分析确定了隧道进出口过渡段及其长度.研究得出:隧道进出口过渡段为隧道入口方向隧道外300m至隧道入口方向隧道内190 m,隧道出口方向为隧道内170 m至隧道出口方向隧道外200m.  相似文献   

16.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隧道-互通式立交段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共有3处隧道-互通式立交紧密相接路段,其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介绍广珠西线高速公路(3期)施工图设计阶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并重点对隧道-互通式立交段交通安全保障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高效、畅通”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路施工区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检索和现场走访调研,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施工区标准规范和现场交通安全管理2个方面的情况,初步了解了我国公路施工区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对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诸多不足进行了分析,为施工区交通安全管理的提高和改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1,66(6):261-269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与驾驶员行车安全舒适性息息相关,如何合理有效地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对降低驾驶员行车安全风险至关重要。基于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原理和基本设置原则的分析,针对道路行车条件基本一致、分别依据中国和英国的交通安全设施相关设置规范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段与香港口岸段桥梁和隧道影响区域两个路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陆段和香港段在交安设施设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对于交通标志,大陆段的版面图形和香港段的版面颜色设置更为合理,但香港段隧道入口前交通标志数量和版面信息过载;对于交通标线,大陆段隧道入口前设置的减速标线和红色路面铺装不符合交通安全需求和交通色彩要求;对于护栏,大陆段和香港段护栏连接处均未做过渡处理,存在交通运行风险。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建议措施,为我国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和精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上海市八条过黄浦江公路隧道在节约土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各具特色;2006年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重庆举行;亚洲第二特长公路隧道——宝天高速公路大坪里隧道已开工;我国援建的塔吉克斯坦沙尔——沙尔公路隧道中交公规院近日已完成初步设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特征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入口与隧道洞口距离较近的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相关标准规范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仿真技术,从交通安全、通行能力、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操作时间需求等角度,对间距值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条件受限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并进一步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供设计人员和营运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