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3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滴滴和北汽集团将基于各自优势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展开业务合作。汽车设计生产、智能驾驶技术、核心的三电技术、充换电网络以及后市场等方面,建立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国内外就已经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尝试,但受限当时政策环境、技术水平、成本因素和市场规模,换电模式并没有大规模推广。随着换电技术进步、换电站建设成本降低、换电标准不断完善,以北汽新能源、力帆、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加大换电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方式正逐渐由充电为主转变为充换并存,换电模式成为充电模式的重要补充,是后补贴时代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商业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锴 《汽车纵横》2022,(2):49-53
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促进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以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换电模式车辆应用为具体目标,加快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模式互补的良性发展生态.受有关方面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同中...  相似文献   

4.
王培祥 《运输车辆》2012,(17):48-48,51
2012年8月10日,2012中国(杭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及动力电池展览会暨第2届中国杭州新能源汽车展销会在杭州举行。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首次会同25个试点城市代表,进行推广效果的展示,并公布了部分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一桩难求”的场面时常在节假日上演。为缓解新能源汽车“补电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但“补电难”的短板依然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委员提交了关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议案,针对充电桩(站)、换电站、加氢站,以及充换电标准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琨 《汽车纵横》2024,(2):35-38
<正>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车主对公路出行补能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的出行体验,构建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当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12月19-21日,以“迎接新挑战,全面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相似文献   

7.
正即使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的当下,用户使用新能源车的体验还是无法和燃油车相比。其中,里程焦虑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最大因素。在此背景下,"换电",这一曾经被否定并搁置的解决方案正在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截至2020年2月,中国已经建成超过400座电动汽车换电站。在前不久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国家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模式应运而生。对此,以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为背景,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问题作为研究核心,以蔚来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推出的换电模式为例,通过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电换电的市场,预测其演变趋势,展示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发展的思考,并针对换电模式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3月18—19日,"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高峰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国内百余家主要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代表齐聚盐城,400余名与会代表围绕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政策环境、商业模式、运营安全、充换电设施等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各类  相似文献   

10.
刘通 《汽车纵横》2021,(5):15-17
中国石化强势入场,广泛布局智能充换电站,规划一旦落实,将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推动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4月15日,中国石化分别与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两家新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互利共赢。同日,中国石化宣布,规划到2025年建设5000座智能充换电站。"国家队"中国石化的入场,犹如一剂"止痛药",未来将极大缓解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时充换电难的"痛"。对于车企而言,特别是对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主推换电模式的车企,中国石化此举似乎意味着换电模式电动汽车的春天到来了!  相似文献   

11.
杨铭 《时代汽车》2022,(2):112-113
在能源匮乏的背景下,新能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延伸至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尝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但是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的发展,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越来越低,而且新能源汽车换电的标准越来越规范,我国汽车龙头企业逐渐开始研究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换电模...  相似文献   

12.
郭丽娟 《时代汽车》2022,(6):111-113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新型电动汽车正逐步在部分城市进行示范应用,加强相应的智能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也是电动汽车应用前不可回避的任务.电动汽车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运营商之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是电网公司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2019年的数据,37%的用户...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充换电市场正从“充上电”向“充好电”方向转变。这一进程中,行业各方需要在大功率充电和智慧充电方向做深耕,以技术创新推动用户体验提升,从而加速全球智能出行行业的变革。2023年12月20日下午,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的“高品质充电服务生态构建”主题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  相似文献   

14.
<正>从把握充换电产业高质量体系内涵出发,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围绕稳固设备质量、技术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筑牢安全底线等方向,分享经验、把握未来,共同构建健康的充换电产业生态。2023年12月20日,以“迎接新挑战全面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以下简称“本次大会”)在浙江杭州富阳举行。本次会议从把握充换电产业高质量体系内涵出发,围绕稳固设备质量、技术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筑牢安全底线等方向,分享经验、把握未来,共同构建健康的充换电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5月27日,申威狮星与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和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是北京区域内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充换电业务发展的主体责任公司,是以构建"开放、智能、互动、高效"的电动车充换电服务网络为目标,依托全国最大充电网络平台——"e充电",是以打造最大最优电动汽车服务平台和品牌为愿景的优秀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市场迅速扩容,汽车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关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地方两会已陆续召开完毕,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话题。目前来看,3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全部公布,其中,21个省份表示今年将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13个省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充换电设施建设、稀土新材料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特斯拉modelS、宝马i3、大众up以及诸多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于年内在国内市场密集推出,相关基础设施跟进建设的步伐也相应提速,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设施,日前多地均已出台相关规划,密集投建期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在合肥市政府的主持下,安徽省电力公司与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举行了新能源汽车电能补给新模式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本次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客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带动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受"新基建"概念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热度大涨。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相继更新充电桩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技术发展带来了汽车行业新一轮的变革浪潮,在车端新能源三电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基础上,场端充换电设施的生产与运营也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分析天津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车主购买和使用情况,得出目前天津市新能源汽车认知度和使用满意度均较高,但仍受限于充电设施、续驶里程和安全性能等因素,影响市民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从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车辆安全运行和售后服务保障以及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引导力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市民对新能源汽车认知认同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