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采用去合金化法制备多孔银,研究了浓盐酸浸泡处理对多孔结构的影响,利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多孔银的硬度并研究其与多孔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孔银的孔壁尺寸随浸泡时间增长而增大,孔隙度随浸泡时间增长而减小,硬度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多孔银孔壁的屈服强度远高于多晶银.  相似文献   

2.
通过快淬态Ag32Zn68条带在0.2M硫酸溶液中0.45V (SCE)去合金化制备出纳米多孔银.向硫酸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能够很好地抑制纳米多孔银孔道和孔带的粗化.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细化机理为,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吸附在合金表面,降低银原子的表面扩散,从而细化多孔银的孔尺寸达到纳米级别.  相似文献   

3.
根据液体润湿多孔材料表面机制,建立了液体侵润多孔材料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液体在多孔材料表面达到平衡的速度因子a0,采用去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不同孔径尺寸的多孔银,通过不同液体在多孔银表面的润湿角对浸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该润湿动力学模型对研究液体在多孔材料表面的润湿动力学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了Ni52.2Mn24.4Ga23.4单个晶粒内马氏体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加载过程中马氏体产生弹性与塑性变形,且随着载荷的增大,材料的变形方式逐渐以塑性变形为主,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蠕变.Ni52.2Mn24.4Ga23.4单个晶粒上两片马氏体的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82.15GPa、88.0GPa;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91Gpa、3.60GPa,不同马氏体片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了N i52.2Mn24.4Ga23.4单个晶粒内马氏体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加载过程中马氏体产生弹性与塑性变形,且随着载荷的增大,材料的变形方式逐渐以塑性变形为主,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蠕变.N i52.2Mn24.4Ga23.4单个晶粒上两片马氏体的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82.15GPa、88.0GPa;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91Gpa、3.60GPa,不同马氏体片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和有限元仿真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拟纳米压痕过程的分析材料塑性性能的方法。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纳米压痕过程,通过比较有限元计算所得的压力-压深曲线和实际纳米压痕试验得到的曲线,反复修正就得出材料的塑性性能。经检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材料实际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吻合得非常好,因此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材料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纳米压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解决了模拟中的诸多问题.一是加载方法及对系统中压头载荷的定义,定义了刚性的压头,并以与压头相接触的截断半径以内的原子所受的力为压头的载荷,结果表明,文中所定义的方法及所得出的载荷一位移曲线较好地反映了材料的特性,为分析和比较材料的特性及在加(卸)载过程中位错的产生和运动提供了依据.二是在原子尺度材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弹性,会影响到对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测定,解决的方法是在卸载前让系统充分地松弛.由于滞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是与加载速度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材料性能和压入深度对球压痕堆积/沉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痕硬度受材料堆积/沉陷影响明显,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材料性能和压入深度对堆积/沉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比、压入深度增加或硬化指数减小,材料的沉陷量减小而堆积量增加;当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比相对较小时,堆积/沉陷受硬化指数的影响较明显。根据建立的等效应变与材料堆积/沉陷的拟合函数关系,可以判断压痕过程的堆积/沉陷状态,从而对计算得到的压痕硬度的准确性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孔隙度为2%~50% (开孔率>60%),孔径为5~50 μm,抗压强度为0.2~1.8 GPa,杨氏模量>6.58 GPa的多孔钛.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多孔钛的显微组织;采用定量金相法测定孔隙尺寸与分布;根据液体静力平衡法测定孔隙度,最后测定其压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增大,孔隙尺寸和孔隙度减小,但孔隙形状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多孔钛的孔隙尺寸和孔隙度都随之减小,孔隙逐渐趋于球形;多孔钛的杨氏模量和压缩强度随孔隙度的增大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孔隙度为2%~50%(开孔率>60%),孔径为5~50μm,抗压强度为0.2~1.8 GPa,杨氏模量>6.58 GPa的多孔钛.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多孔钛的显微组织;采用定量金相法测定孔隙尺寸与分布;根据液体静力平衡法测定孔隙度,最后测定其压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增大,孔隙尺寸和孔隙度减小,但孔隙形状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多孔钛的孔隙尺寸和孔隙度都随之减小,孔隙逐渐趋于球形;多孔钛的杨氏模量和压缩强度随孔隙度的增大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温拉伸、室温弯曲、冲击、维氏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接头,其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性能良好,HAZ处冲击功较低且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焊缝区的硬度低于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值有波动,过热区硬度没有明显下降.焊缝组织是以奥氏体为主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铁素体晶粒粗大,是导致该部位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温拉伸、室温弯曲、冲击、维氏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接头,其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性能良好,HAZ处冲击功较低且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焊缝区的硬度低于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值有波动,过热区硬度没有明显下降.焊缝组织是以奥氏体为主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铁素体晶粒粗大,是导致该部位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Ca ele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Z61-1.2Y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tensile tests and fractur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ddition of Ca element, the microstructure of AZ61-1.2Y was obviously refined, high melting point Al2Ca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ormed, and β-Mg17Al12 phase disappeared. With 1.0% Ca addition, the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at 25, 150 and 175 ℃ reached their maxima simultaneously, 225, 182, and 175 MP...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碳钢管作为基层、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利用拉拔-内压热扩散复合法,制备碳钢、铜、钛三金属管复合管.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分析仪(EDS)测定了界面附近的元素分布.通过剪切和硬度试验测定了界面剪切强度及其附近的显微硬度.研究扩散温度和时间工艺因素对界面附近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退火后,界面结合紧密,无明显缝隙;钛/铜界面的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而有所提高,铜/钢界面强度有所降低;铜、钛原子互扩散至对方基体中,使基体组织、硬度发生改变,并在铜、钛界面上形成了TiCu、TiCu2、βTiCu4化合物;扩散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有一限度,扩散时间超过限度时,剪切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碳钢管作为基层、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利用拉拔-内压热扩散复合法,制备碳钢、铜、钛三金属管复合管.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分析仪(EDS)测定了界面附近的元素分布.通过剪切和硬度试验测定了界面剪切强度及其附近的显微硬度.研究扩散温度和时间工艺因素对界面附近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退火后,界面结合紧密,无明显缝隙;钛/铜界面的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而有所提高,铜/钢界面强度有所降低;铜、钛原子互扩散至对方基体中,使基体组织、硬度发生改变,并在铜、钛界面上形成了TiCu、TiCu2、βTiCu4化合物;扩散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有一限度,扩散时间超过限度时,剪切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速公路软基加固处治工程为依托,采用常规土工试验方法研究了软基加固处治前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真空冷冻升华技术与SEM(扫描电镜)以及灰色图像处理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加固处治前后软土微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