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寒冷气候条件下水泥混凝土受海水或除冰盐冻融破坏问题,以28 d龄期混凝土试件、质量浓度为3%氯化钠溶液、循环温度-20~20℃为试验条件,以单位面积剥落物质量为评价标准,对掺加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混凝土进行抗盐冻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胶凝材料中硅灰质量分数的增加,水泥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逐渐增长,当胶凝材料中硅灰的质量分数大于11%后,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增长变缓;粉煤灰和矿粉的掺加对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当胶凝材料中粉煤灰的质量分数大于20%,胶凝材料中矿粉的质量分数大于15%,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下降变缓。  相似文献   

2.
以粉煤灰、矿粉和硅粉三种矿物掺合料不同比例为基础,等量取代胶凝材料中水泥的用量,以平板试验为评价标准,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探讨矿物掺合料对低熟料HPC早期收缩裂缝的影响.宏观角度以裂缝长度和宽度为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分析;微观角度通过扫描电镜对掺合料的物理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讨论分析.具体分析了在掺合料总量不变情况下,三种矿物掺合料在不同掺量及组合形式情况下,对低熟料HPC的早期收缩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灰、矿粉和硅粉三种矿物掺合料不同比例为基础,等量取代胶凝材料中水泥的用量,以平板试验为评价标准,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探讨矿物掺合料对低熟料HPC早期收缩裂缝的影响.宏观角度以裂缝长度和宽度为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分析;微观角度通过扫描电镜对掺合料的物理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讨论分析.具体分析了在掺合料总量不变情况下,三种矿物掺合料在不同掺量及组合形式情况下,对低熟料HPC的早期收缩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碳酸盐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浆体的电阻率和交流阻抗等电学特性.结果表明:碳酸盐掺合料能够提高复合胶凝材料浆体的电阻率,碳酸盐和硅微粉惰性掺合料对复合胶凝材料浆体电阻率的贡献率大于粉煤灰和偏高岭土活性掺合料;碳酸盐掺合料降低了表征浆体C-S-H胶凝中导电离子的电容(Cg);提高了表征复合胶凝材料浆体孔隙率的高频电阻(Rs),即降低了浆体孔隙率;提高了表征浆体水化程度的低频电阻(Rct).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有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差的问题,用环氧树脂替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设置环氧树脂和集料质量比1∶4、1∶5、1∶6和1∶7四种胶集比,以外观形态、单位面积剥落量和强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胶集比对环氧树脂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混凝土抗盐冻性能较水泥混凝土提升明显,且随胶集比的增大,环氧树脂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中水泥胶砂的性能对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孔隙水平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也可以体现出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能。下面我们通过水泥胶砂的流动度来研究矿物掺料对水泥砂浆工作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钢渣粉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的比对,用不同数量的钢渣粉替代水泥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钢渣粉的胶凝活性虽然比水泥的活性低,但是相差不大;钢渣粉的胶砂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与水泥的差距减少,而且能够满足42.5级硅酸盐水泥的强度要求.钢渣粉替代水泥配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凝石是依据大地成岩理论人工合成的一种微晶二元胶凝材料,它由主体及配体2部分物料(二元)组成。凝石的各项性能均符合同类材料的国家有关标准,并且比传统水泥类胶凝材料更优质、更环保。凝石对解决建材原料资源短缺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一代绿色胶凝材料,凝石可以作为水泥的代州品并将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水泥道面在环境及荷载耦合作用下频繁出现起砂露石等病害,目前修复材料因耐久性差、环境污染严重,不宜大面积推广.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不同比例矿物外掺料复掺对超早强修复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外掺料的加入延长了砂浆的可操作时间,降低了砂浆的扩展度;对抗折、抗压早期强度影响显著,但28d强度逐渐赶上普通修复砂浆;矿物掺合料的掺入能够明显改善和提高修复砂浆的抗渗和干缩性能.当粉煤灰和矿粉以2∶1比例复掺时,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粉煤灰在碱性物质激发下,可以连续反应生成硅铝无机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胶凝材料的特点,采用粉煤灰、复合激发剂、偏高岭土、普通硅酸盐水泥可制备出一种地聚合物水泥,对地聚合物水泥的强度、收缩率、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激发剂∶偏高岭土∶粉煤灰=10%∶10%∶5%∶75%时,可获得最大激发效应的地聚合物水泥,其强度达到最大,同时具有很高的1d抗拉和抗压强度,收缩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抗冻性能远高于C40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特种路面维修补强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水泥乳化沥青胶砂中添加玄武岩纤维,通过水泥乳化沥青胶砂拌和物的扩展度,试件的干缩性、抗折性能来研究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玄武岩纤维对水泥乳化沥青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乳化沥青胶砂拌和物的5、30、60 min扩展度逐渐降低,水泥乳化沥青胶砂试件的干缩率逐渐降低,抗折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结合水泥乳化沥青胶砂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及胶砂试件的干缩率和抗折强度,本次试验的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为0.6‰,适宜长度为20 mm。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对胶凝材料掺量、矿渣粉掺量、粉煤灰掺量、含气量、砂率等影响回弹法检测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精度的五个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分析。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回弹法检测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精度的五个因素顺序为:混凝土含气量粉煤灰掺量矿渣粉掺量胶凝材料掺量砂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整薄层快速修补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凝材料掺量对薄层快速修补混凝土不同龄期抗折、抗压强度以及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胶比小于0.28,水泥与复合功能掺合料的比例小于3∶1时,配制的薄层快速修补混凝土路面满足4 h开放交通的要求,且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杨献章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4):91-93,96
通过分析水泥标号、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骨料的强度及级配等配比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指出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保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组成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合料等配置而成。其中水泥起胶凝和填充作用,集料起骨架和密实作用,水泥和水生成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物,将集料颗粒紧密粘结在一起,经过一定凝结硬化后形成人造石材成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在冬季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掺入混凝土复合防冻剂。粉煤灰、矿渣作为矿物掺合料,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替代部分水泥使用,从而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是会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有所降低,进而导致混凝土的早期抗冻性能降低。试验表明,复合防冻剂能提高粉煤灰、矿渣双掺混凝土的和易性,并使硬化混凝土的结构均匀性得到改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矿渣硅酸盐水泥(P·S·A 32.5)、生态水泥(E·C)以及地聚合物水泥(G·C)等4种不同种类的胶凝材料,分别对标准砂与煤矸石集料进行稳定,并测试其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胶凝材料稳定作用下,标准砂试件与煤矸石试件的干燥收缩率、质量损失均在7 d左右由快速增长转变为缓慢增长;标准砂试件的干燥收缩率从小到大分别为P·S·A32.5、P·O 42.5、G·C、E·C。煤矸石试件的干燥收缩率从小到大分别为P·S·A 32.5、E·C、G·C。考虑试件的失水过程,计算标准砂与煤矸石试件的总干系数,标准砂试件的总干缩系数从小到大,分别为P·S·A 32.5、P·O 42.5、E·C、G·C;煤矸石试件的总干缩系数从小到大,分别为E·C、P·S·A 32.5、G·C。煤矸石试件的干燥收缩率、质量变化、失水率、总干缩系数等均大于标准砂试件。  相似文献   

18.
水泥稳定碎石作用原理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和胶凝材料的胶结力原理。其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水稳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2%~7%,7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5%~4.0%mpa,较其它路  相似文献   

19.
微裂技术形成的微细裂缝网络能够降低水泥稳定材料出现长宽裂缝的数量,且具有一定的自愈合能力.对微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冻性能开展研究,测定不同微裂程度、不同养护期试件的抗冻系数和质量损失率,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微裂水稳材料的抗冻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20.
南疆铁路路基填料改良盐渍土的盐胀冻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疆铁路路基病害整治工程,从就地取材、经济可行的原则出发,利用氯化钙、消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等掺合料,确定6种改良方案,进行改良盐渍土的盐胀冻胀室内试验研究,并与重塑土作比较,为最优改良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中掺入氯化钙或氯化钙和石灰能有效缓解盐胀冻胀的发生,掺入水泥、粉煤灰和石灰没有盐胀冻胀现象.该结论与现场试验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