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芝对于爱尔兰政治的态度一直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从满怀革命热情,到渐渐远离政治,叶芝的政治生命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背后,最深刻的原因是他对于美得浪漫主义追求.叶芝在美学中发展政治.当他最终发现,爱尔兰的政治现实不能给他提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时候,他最终选择完全投入到艺术世界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立体交叉的大量修建,立交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立交美学是建筑美学、道路美学、桥梁美学以及环境美学的交叉学科。本文通过分析立体交叉的构成和功能,总结立交美学的特点,同时阐述立交美学构造法则,目的是为规划设计人员传递一些立交美学的相关知识,创造更好更美的互通式立交。  相似文献   

3.
从景观美学角度出发,结合神态自然的恢复理念,综合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从生态学、环境学、植物学的角度,研究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模式设计与景观美学.在满足相应的防护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体现高速公路绿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樊炳清(志厚)给王国维《人间词》作过序,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有争议,但无论否定者还是肯定者,均未联系樊炳清的美学思想以佐证,且默认樊氏别无美学思想及有关"境界"的论述.经钩沉整理,樊氏对美的本体、要素、发生、功能和文学发展观以及"境界"等均有论述.樊炳清认为:美生于适,以心中典型观念视其物而生美感,美乃救济人生之宝筏,有境界故其入人也深,伟大之艺术盛于承平而绝于衰乱.这与他的同学好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桥梁美学是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逐渐为桥梁设计人员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美学的理念进行了探讨,供桥梁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困境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而未能进入特殊的、微观的、心理学的层面,"后实践美学"虽从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困境,但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抛弃了"实践"这一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必然会使"科学走向玄学".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研究与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研究,都没有从根本上找到实践美学研究的可行性出路.强调审美对于现世人生的意义,重申美学对于当今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世界的深切关注,倡导美对人类灵魂与道德人格建构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美学研究与人生论的整合,使审美、艺术、人生走向统一,才是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的最终出路,才是美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7.
立交桥跨是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桥跨直接影响立交整体美观.笔者首先阐述互通式立交桥跨的美学特征及美学设计要求.然后从上部构造和下部构造等方面来说明立交桥跨的美学要点,力求从立交桥跨美学角度来指导、评估和完善立交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8.
阐述桥梁在美学中的意义和价值的需求,讨论了将美学溶于桥梁景观中产生的效果及其在当今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桥梁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技术和美学的完美融合的设计思路,使桥梁的结构创新与桥梁美学景观价值的体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项目执行业主对高速公路的桥梁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桥梁不仅应满足功能性适用,还应该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的成分.对桥梁美学的含义和桥梁景观的内涵做简单陈述,通过分析桥梁美学的普遍法则,根据桥梁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优化桥梁景观设计,最后建筑美学和高速公路桥梁美学就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
交通美学是介乎于汽车工程、道路工程和交通工程之间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可以使城市道路建设决策者、建设者、运营管理者对城市道路交通美学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从而为更好地建设城市道路、经营城市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21世纪开始的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的精髓,基础与立场为重新确立人的感性地位;再次审视什么是“音乐美学”中的“音乐”;强调音乐的特殊性和对音乐审美问题的基本认识.它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将产生积极作用,根据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观性、丰富性、稳定性、整体等四大特点,逐一论述音乐美育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志勇 《交通标准化》2009,(15):142-144
桥梁美学是一门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学科,其设计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桥梁本身及周边环境的美学效应和资源功能,它既要保持对桥梁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羡学、材料机理研究的传统.还要能反映出时代气息和地方文化背景,以求与时代发展和人类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首先简述立交美学与美化和装饰之间的关系,然后从立交绿化、照明、小品建筑等美化方面和线条、色彩、图案等装饰方面,分别阐述立交美化和装饰布置的内容、原则和要求,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目的是为了创造功能与环境良好的互通式立交,为车辆运行和环境美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已进入中国文艺美学历史传统,回望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中国化历程,其中沉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仍值得我们深入思索。本文试图将其作为一个既往的文艺思想史文本加以解读,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考察它的生成理路,分析它的成败得失,以切实把握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是课程的主旨。本文试图用“审美距离”的理论作为指导,分析审美距离产生的原因和它自身具有的矛盾性,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地运用距离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美,体验美。  相似文献   

16.
桥梁美观性是桥梁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美观性评估也应成为新的桥梁评估体系的一项。把桥梁美观性分成形式、功能、色彩装饰三个指标,在指标层的基础上选取子指标,选用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桥梁的美观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教育是大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德、智、体、关、劳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大学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音乐欣赏开设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音乐欣赏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情感素质教育等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国锋 《交通标准化》2010,(14):136-138
如今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技术中,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安全和美学的理念。在公路设计初期,除了考虑行车安全,也应充分考虑审美需求,尽量做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统一,这对公路美化和行车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或许是无法回避当代自然和人的关系的严重失衡,并试图回应时代关于恢复生态平衡的呼唤,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自然化”,作为对“自然的人化(人力化)”的补充和纠正,并给了这两方面几乎相等的美学地位。但“人的自然化”所描述的美,却不是由“人力”、“劳动”创造的。所以,李泽厚提出“人的自然化”,其实是向自己的根本性命题“美在自然的人化(人力化)”发出了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