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西安-宝鸡提速区段接触网线岔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提速区段现场运营接触网线岔检测的各种技术数据,对提速区段接触网线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提出了提速区段接触网线岔检调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速或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概况,通过对既有电气化铁路提速后运行环境的分析,阐述了提速对接触网金具的要求,并简要说明了限位减振定位装置、限位定位器、提速线岔和滑轮组补偿装置等新型接触网提速金具的技术、安全性能,及其在保证提速区段行车安全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气化准高速铁路无交叉线岔受电弓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6年来在无交叉线岔下的机车受电弓运行实际情况及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技术理论,分析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下的机车受电弓运行机理,提出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下的机车受电弓几何尺寸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准高速、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及既有提速干线接触网改造的现状,阐述高速铁路接触网无交叉式线岔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高速电气化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调整,就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调整方法及包络线检测,结合施工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阐述。此方法在高速电气化接触网施工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提高了高速电气化接触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几种接触网线岔的结构改进过程,介绍了T型交叉线岔的国产化研究,通过对T型交叉线岔的优势分析,提出了推广T型交叉线岔以改善弓网关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多种形式,总结了主要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建立和统一我国无交叉线岔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外高速铁路常用的3种接触网线岔形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线岔形式的选用提出了建议:高速客运专线线岔应采用无交叉式,侧线线岔应采用锚段关节式,时速小于80km的侧线线岔,困难时可采用2支无交叉式。  相似文献   

9.
韩兰贵 《中国铁路》2010,(11):36-40,55
总结我国采用的道岔区接触网布置方式,分析我国传统交叉式线岔、新型交叉式线岔、两支无交叉线岔、带第三组辅助悬挂的三支无交叉线岔等道岔区接触网布置的原理和特点,比较几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等级线路的运营需求,阐述不同道岔布置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道岔区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过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京广高速铁路接触网普通无交叉线岔平面、立面布置形式。通过讨论受电弓沿正线高速通过时、由侧线进入正线时、由正线进入侧线时的运行轨迹,分析无交叉线岔的工作原理。指出为保障线岔质量,应精确调整线岔正线接触线拉出值及导高,以及线岔侧线接触线拉出值及高度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贺国方 《中国铁路》2011,(12):52-55
为防止电力机车高速运行时对接触网造成影响,从研究弓网关系入手,结合弓网故障多发生在线岔处前后,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检测及调整进行探讨。采用简易测量梯车实现无交叉线岔的模拟测量和缺陷参数预警,以提高接触网受流质量及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彭道文  邵华平 《西铁科技》2005,(1):10-11,14
本文作者简述了京广线接触网正线无交叉线岔的原理与特征,结合现场的测试与检调,掌握了大量无交叉线岔检调的技术标准与其运行状态,通过不断的探讨,归纳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检调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接触网线岔处是弓网故障的多发区,通过对接触网线岔处弓网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接触网线岔静态和动态分析,提出防止接触网线岔处弓网故障的具体措施,以提高接触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京津城际铁路接触网线岔全部采用高速交叉布置形式,由于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单位未提供该型线岔的相关作业指导说明,不利于现场检修维护.本文根据现有安装图纸、相关资料和现场调查测量数据,详细分析该型线岔的工作原理,介绍双交叉点线岔布置形式和结构特点,通过现场调研制定该型线岔测量、检修、调整方法,为线岔研究及现场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段接触网简单悬挂菱形交叉线岔接触线偏磨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南红  张翔鸥  倪俊琪  李军 《中国铁路》2023,(1):110-116+139
无交叉线岔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关键设备,是受电弓在正、侧线之间转换的纽带,其运行安全对弓网匹配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沪昆高铁贵州段18号无交叉线岔在运行中出现的刮擦受电弓弓角、接触线磨损等问题隐患进行剖析,对接触线的空间位置建立几何模型,推导正、侧线之间空间位置的关系曲线,分析研究始触区侧线跨中偏移对弓网过渡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案,以提高18号无交叉线岔弓网过渡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特殊位置接触网线岔发生弓网故障的原因,结合既有线特殊位置接触网线岔调整经验,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线岔是接触网的关键部位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岔区的弓网受流质量.高速线岔在我国已开始应用,但其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合宁客运专线30#道岔交叉式线岔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既有线准高速电化区段无交叉线岔处弓网安全是薄弱处所,随着动车组及列车直供电技术的普及,弓网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远大于普速区段,基于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查方法从理论上回答了线岔处弓网事故发生的机理,提出了判别此处弓网潜在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振鹏 《西铁科技》2005,(1):15-15,39
本文作者对交叉线岔区弓网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