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客运专线运营里程2020年将达到2.1万km,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实现大中型城市开行客运专线或城际列车,其中客运专线引入发达的中等城市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两个典型地区,对客运专线引入地区客运站站址选择方案进行剖析,提出了地区客运站站址选择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单介绍了单网交织冗余覆盖、同站址双层覆盖和交织双层覆盖三种适合于时速300km及以上客运专线GSM-R无线系统建设的方案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是我国2020年前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中的一段,与既有京广铁路构成京广铁路大通道,是我国铁路网的重要繁忙干线铁路.本文主要介绍了韶关至花都段部分复杂地段、特殊地段选线、新技术采用和总体设计中的一些体会.研究结论:本段线路比选了樟市方案、清远站位方案.其中樟市东、中、西3个方案,经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影响,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推荐樟市东方案;清远站位白家塱站址及洲心镇站址2个方案,经从专业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比较,推荐白家塱站址方案.同时,该段线路在专业设计时,在轨道、路基、隧道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郑州至武汉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武客运专线是京广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段线路功能定位、两端枢纽及区间线路走向的深入研究,以环境可行、技术可能、工程可靠、投资可控为研究目标,通过多方案比较,推荐郑武客运专线北起新郑州站,采用许昌东站址、漯河驻马店西站址、信阳东站址及梅店水库东方案,并通过天心洲大桥进入武汉站、沿既有线引入汉口站方案,线路走向顺直、布点适宜、与地方规划基本吻合,实施性强。目前该项目已在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尚没有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相关客运专线工程情况,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提出一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客运专线的用户需求,研究了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提出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技术方案;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为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址选择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我国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客站站址有关前期研究情况,从枢纽总图规划、客运站数量、与既有客运站关系、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提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址选择应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结论:(1) 我国必需大量新建线路及铁路车站;(2) 既有线在快速铁路网中将得到充分利用;(3) 高速动车组可以在快速铁路网中任何线路上运行;(4) 新建客运专线引入城市枢纽,尽可能利用既有车站;对于铁路枢纽客站个数和接发车能力不足,新建客运专线,应考虑点线能力协调、新建客运站,省会以上的大城市一般有多条客运专线引入,应设置两个以上的中心客站;新建客站应成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并随着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市区.  相似文献   

7.
廖宇 《科学技术通讯》2005,(4):69-72,7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客运专线和地铁及高层建筑供电方案的分析,论述了客运专线双贯通方案、单贯通方案、分散供电方案的各自特点和改进意见,分析了上述供电方案的发展趋势。阐述新设备越级降压交-直-交电源装置在客运专线供电中的作用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影响客运专线工期的重要因素就是关键设备的施工组织。通过对在建客运专线的调研,统计了客运专线的路基、桥梁、隧道等长度及比例,同时对在建客运专线的提运架设备投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实地测量了运架作业时间,最后提出了客运专线提运架施工设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集装箱运输是世界各国货物运输的共同趋势,建设集装箱中心站是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举措。合理选定郑州集装箱中心站站址,不仅可以实现铁路运输的高效率,而且对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站址方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京津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条城际客运专线,为保证京津客运专线良好的运营。京津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京津客运专线的技术准备,并根据京津间预测的客流量,设计了京津城际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特别是对京津客运专线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对有效配置京津客运专线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多目标决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对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决策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的建立,开展了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提出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中数据管理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数据仓库结构以及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功能结构,实现了客运专线线路基本走向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运用开发的"客运专线线路方案优选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进行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经反复筛选确定了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的五个非劣方案,建立决策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和分析,确定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接入枢纽的方式经验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对高速客运专线车站的基本模式;对客运专线车站做了功能定位,确定了高速客运专线车站的选址原则;在分析了高速客运专线接入众多枢纽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速客运专线接入枢纽方案比选的层次模型与求解,并开发了实用软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客运专线车站选址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路客运专线是新型的中长途旅客运输方式,代表着铁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客运专线规划建设还存在包括车站选址在内的很多问题,因此就要科学统筹规划车站分布及城市枢纽布局,系统分析铁路客运专线车站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剖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主要从经济、社会、功能、规划和环境等方面深入阐述客运专线车站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借助模糊神经网络理论进行客运专线车站选址决策的思路,利用Matlab7.5程序对模糊神经网络站址决策的思路进行语言实现,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说明,验证FNN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客运专线铁路通信业务的需求,对多种数据网技术和组网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数据网传输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节点设备等方面,阐述了客运专线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建网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信号监控系统自律可扩展模式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营管理信息化模式,以自律分散系统理论为基础,描述信息来源的信息格式,提出符合我国客运专线实际运行情况的动态可扩展信号监控模式的设计原则、系统集成方案,并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西安枢纽为例,阐述了既有线与客运专线系统兼容的信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设沪杭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将彻底解决当前沪杭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并提高沪杭铁路运输通道在本地区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的竞争能力。本文对沪杭客运专线引入上海枢纽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讨,提出了合理的方案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7.
秦沈客运专线客车开行方案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中国铁路》2003,(2):37-40
结合即将开通的秦沈客运专线实际情况,对新建秦沈客运专线和既有沈山线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秦沈间客流结构和秦沈客运专线客车速度匹配问题的分析,对未来秦沈客运专线中有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高速运车组的运用及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商合杭高铁与京九铁路交叉并线区段GSM-R系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分析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单网交织覆盖方案和同站址双基站覆盖方案,根据商合杭高铁实际情况,只能采用同站址双基站覆盖方案。在确保京九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研究并线区段GSM-R系统调试方案,并根据场强覆盖测试结果验证同站址双基站覆盖方案的有效性,为类似区域GSM-R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为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控制和节约客运专线铁路车站建设用地。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设计车站的功能和用地数量,对用地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确定车站用地指标。研究结果:根据车站及动车段所的功能要求,分析了其用地组成,提出了设计应贯彻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减少对耕地和良田的占用;合理选择站址和车站布置图型并对车站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研究了中、小型车站位于平原、丘陵及山区等不同的地形类型的用地指标及大型和特大型车站及动车段(所)位于平原地区的用地指标。研究结论:文中确定的客运专线车站用地指标,达到了宏观控制建设用地的目的,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用地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哈大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荣发 《铁道勘察》2007,33(1):67-71
以哈大客运专线为例,比较全面地分析论证了不同速度目标值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提出了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