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0引言避风锚地是制订航行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近年来,随着南极科考、旅游热度的攀升,越来越多的船舶往来于南极水域。南极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变化莫测的气候特征,因此避风是航行在该水域船舶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于2016年底随"海洋六号"科考船到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水域执行科考任务,其间多次到麦斯威尔湾避风。笔者结合避风经历,介绍波特湾锚地情况,供到南极水域考察、旅游的船舶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海洋六号"船长106 m,船宽17.4 m,设计吃水5.5 m,4 335总吨,具有B3级抗冰能力。该船于2016年10月22日离开广州,远赴南极半岛海域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2017年1月中旬海上考察期间的一次气旋过境中,"海洋六号"从南设得兰群岛南面某站位取样后前往欺骗岛福斯特港避风。  相似文献   

3.
<正>历时197天、航程近6万公里,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了入列以来航次时间最长、参航和轮换人数最多、作业区跨度最大的一次大洋科考任务,于11月10日归航广东省东莞市专用码头。这也是"海洋六号"遭遇恶劣海况时间最长、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程度最大的一次科考航次。明年"海洋六号"计划挺进南极执行新一轮科考任务,预计用时约300天。"海洋六号"于今年4月2 8日从广州启航,横跨西、  相似文献   

4.
王成宝 《中国海事》2012,(10):77-78
位于非洲南端的南非之角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该水域涌动的是一条蜿蜒的水龙,考验弄潮儿,中远远达公司"瑞昌海"轮127航次4月17日在天津满载开航,航经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南印度洋,绕南非之角向西非。向往中的伊利莎白港南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葡萄牙迪亚士王子穿过好望角开通东方的富庶之路。今天,"瑞昌海"轮进入印度洋后规避索马里海盗,驶向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纵观好望角航路,归纳南印度洋,绕极气旋,西风带等影响过好望角的气象,风浪海流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6.
《船舶》2020,(2):82-82
近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乘载186名队员,成功穿越"咆哮西风带"。"咆哮西风带"是西风带的形象称呼,它环绕在南纬40°~60°,是进出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这一区域常年盛行西风,是全球公认风浪最大、航海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4月10日,执行第31次南极科考极地航保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两名海事测绘人员顺利返沪,圆满完成南极冰区航标导航、科考站水域航道扫测及海图编绘任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鹤荀到码头迎接科考队员。此次极地航海保障任务是_1984年我国开展南极科考以来,交通运输部首次派员参加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极地航标导航、海道测量及绘图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在南极,科考人员在中山站、维多利亚地新站共执行6项极地航海保障任务,前后历时162天,先后完成"雪龙"号科考船专用AIS移动基站、北斗AIS船载终端及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4月21日,经过长达160多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考验,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搭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顺利返抵上海。极地科考的经历,让人终生难忘。2011年11月3日,"雪龙"号装载着一百多名科考人员和船员从天津起航,前往南极,航程28000海里,历时163天。这次科考任务有六项,主要有冰川、高空物理、固体潮、地磁、GPS及气象常规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水产有限公司所属的"龙发"轮顺利启航,中国船级社(CCS)、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辽南船厂等单位受邀参加了启航仪式。"龙发"轮是国内首艘改装的极地海域作业磷虾捕捞加工船,今年在大连辽南船厂进行了为期160余天的恢复修理,由CCS完成了检验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极地项目考察组的评定。作为我国仅有的3艘从事南极水域开发、捕捞加工南极磷虾的大型拖网加工船之一,"龙发"轮顺利启航作业对我国在南极水域开发捕捞磷虾具有重大意义和带动  相似文献   

10.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计划在罗斯海西岸的维多利亚地附近建立第5个南极考察站,第29次至第33次南极考察队连续5年开展了现场选址勘察工作。作者随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西岸难言岛上设置自动验潮站采集水位数据,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附近海域进行全覆盖扫测,为新锚地的发现提供了关键数据,"雪龙"号科考船成功抛锚。总结考察经验,为南极海洋测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船检》2020,(5):98-98
2020年5月14日,由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国内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深蓝号"从连云港扬帆起航开赴南极。南极磷虾是全球可捕捞量最大和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海洋渔业资源,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981"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海洋石油981"号由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该项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完成设计任务,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十九大海洋新战略精神的引领下,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海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也逐渐从浅海向深海进发,深海半潜式平台抛起锚与移位作业随之增多,这给从事抛起锚作业的拖船船长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半潜式平台抛起锚作业因其作业程序复杂、船舶操纵难度大、作业时间长等特点,要求实施作业的拖船船长具备优秀的船舶操纵技能和丰富的抛起锚作业经验。目前某水域的深水石油勘探任务主要由"南海七号"和"勘探三号"等半潜式钻井平台完成,本人所在的三用拖船"德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4日15:29,东海救助局接获遇险信息,空载货船"荣海79"轮在福建南日岛北面水域触礁搁浅,13名船员弃船登筏逃生,亟待救援。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指派遇险位置附近水域待命的大马力救助船"东海救111"轮和专业救助直升机"B-7328"前往现场救援。16:32,"东海救111"轮抵达现场,该海域受气旋和西南季风影响,现场风力达6级。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07,(6):5-7
一个重达11400吨的钢铁巨人在上海脱胎换骨,而后它就驶向地球的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耗资近两亿,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大修后,于11月12日开赴南极。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第20号台风"卡努"预计16日在广东至海南一带沿海登陆,广州海事局提前部署应对,密切跟踪,于10月15日10时03分启动防热带气旋二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受强台风"卡努"和强季风影响,广州港1号区升挂台风4号风球,2号区升挂台风3号风球,3、4号区升挂台风2号风球,珠江口水域出现9到10级大风,阵风11级,广州海事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2月29日10时许,"苏宝挂00163号"船、"高淳机849号"船自长江福姜沙水道下行追越"黄冈303"船队."黄冈303"船队航行至32号甲黑浮与31号红浮之间水域时,"苏宝挂00163号"船从其右舷追越,两船横距20米至30米,"高淳机849号"船追越至"黄冈303"船队后10余米,横距5米左右,在"苏宝挂00163号"船左舷之间穿档强行追越.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考察队的南极之行激励着广大读者的心弦,考察船“向阳红10号”曾多次利用无线电气象传真通信所获得的“卫星云图”及“气象图”的资料,使航船正确地、及时地避开了南极十二级飓风、涌浪以及极地气旋的恶劣气象区域,撤离到气象条件安全的航道上。气象情报与航海有着极其密切  相似文献   

20.
孙伟  管鹏 《航海技术》2019,(4):8-10
<正>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深远海海洋调查任务量的不断增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Pohnpei Port)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调查船进行国外补给的首选。"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在执行中国大洋协会大洋第51航次期间,靠泊波纳佩港港口进行补给、加油和人员轮换。因以前国内很少有船舶停靠波纳佩港,笔者结合本船实际靠港经验,介绍波纳佩港口情况,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