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赵彦文  金隼  来新民 《汽车工程》2004,26(6):739-742
在研究用于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的车身测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身测点几何分类的三种原则。证明了棱点可以作为一类车身测点并给出了应用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车身开发中,采用尺寸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对车身功能尺寸进行控制。通过工艺和数模等的输入,制定车身定位策略,用尺寸链分析其功能尺寸的可行性并优化改进,最终输出最优的定位策略、公差及测点等尺寸工程文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车身功能尺寸的控制给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以最优化的周期和成本保证了其功能品质的合格。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杭千高速隧道群监测的实践,对隧道监测项目的选择和测点布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在不同监测目的下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和合理的测点布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轿车白车身模态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轿车白车身模态试验方法,探讨了试验中白车身约束方式的选择及其合理性验证、激振点位置的选择、激振力方向的选择、测点的布置原则、试验测试系统的检验、模态数据可靠性检验等.结合具体模态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模态分析试验方法,并对白车身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混凝土梁应变测试测点数量和能达到最佳测试效果的测点布置方案,采用抽样分析理论,利用均值标准差与应变片数量及测点位置的关系,求得混凝土梁所需要的最少应变片数量,对推求混凝土梁梁底应变、中性轴高度及梁顶应变等几种典型应用下的测点布置方案进行讨论,并结合相关试验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允许相对误差为5%时,梁底应变测试需在腹板下方布置5个测点;腹板应变测试需布置5个测点;梁底、腹板应变同时测试需在腹板上布置6个测点。增加混凝土应变测点数量、测点远离中性轴并使测点重心与测试目标位置中心重合均可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整车线束布置原则,浅析车身线束布置要点,以此来避免在设计中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军  李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245-248,257
娄江大桥采用纵向不对称悬臂法施工,必须通过施工监控指导施工,才能保证大桥顺利合龙。详细介绍监控中挠度测点和应力测点的布置,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事实证明,该桥的施工监控是成功的,中跨合龙时的实测高程差与施工监控预计高程差相差1.2cm,为纵向不对称的桥梁悬臂现浇施工控制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身内部布置CAD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汽车车身内部布置的CAD系统,并就系统在设计中的应用了说明。该系统是在通用图形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而成的,以SAE标准,EEC标准及为主要依据,将CAD技术运用到车身内部布置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对轿车加油口盖的布置、设计规范、常用材料、典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针对轿车加油口盖在国内实际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轿车加油口盖的布置、设计规范、常用材料、典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针对轿车加油口盖在国内实际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主桥为钢塔双索面斜拉桥。介绍以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为基础,基于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的全桥传感器测点优化布置理论,最终形成的该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测点布置。  相似文献   

12.
陈加升 《路基工程》2014,(3):184-186
以成彭双线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无砟轨道为例,总结了施工测量控制、混凝土底座施工、轨道板的粗铺和精调、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施工工艺以及关键点和控制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薄板冲压成形中缺少方便可靠的回弹测量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夹具的新型回弹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以柔性夹具代替传统回弹测量中的刚性模具和刚性夹具,支撑点的位置和数目可以根据零件的特点任意调整,减小了零件过定位和夹紧力不均匀所带来的误差。应用该测量方法对某车型翼子板的回弹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支撑点数目、支撑点位置及零件放置方向对回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隔离路锥自动收放车主要依靠驾驶员凭经验操作,路锥布设车需要实现智能引导并完成路锥的最优化布设隔离.对路锥布设车的智能引导需求进行分析,基于高速公路事故现场隔离规范设计了引导系统规则.建立基于车速反馈的路锥布设时机控制策略,实现路锥纵向布设时机控制.基于路锥布设车平台开发了布设引导系统,并开展实车实验.结果表明,当路锥车速度分别为5 km/h和10 km/h时,相比于布设引导系统启动前,启动布设引导系统后的布设间距误差平均值分别同比下降72.46%和72.90%,累计布设距离误差分别同比下降72.62%和73.1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路锥自动收放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并为未来路锥车自动驾驶引导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汶川、日本东海岸地震对城市造成巨大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北京作为首都,抗震设防显得尤为关键。道路交通系统既是救援物资运输的通道,又是避震疏散、受灾人员安置、救援人员和工程队伍入驻及抢救转移伤员的路线,是城市生死攸关的抗震救灾生命线。通过对北京市道路交通抗震体系的研究,从城市整体角度对抗震防灾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采用多种方法识别中心城区道路网中抗震设防的关键点段,初步确定不同等级道路的抗震设防目标,并进行典型通道节点抗震疏散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EfI法的桥梁模态测试中传感器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祥林  程高 《桥梁建设》2012,42(2):59-65
为确定大跨刚性桁架柔性拱桥传感器的最优布置位置,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动力性能,以模态向量矩阵和有效独立法为准则,在MATLAB环境下开发了三维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工具箱,用于刚性桁架柔性拱桥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同时,对桥梁结构模型进行模态试验验证传感器布置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传感器位置能够较好地拟合出桥梁振型,基于EfI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工具箱对大跨刚性桁架柔性拱桥传感器布置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以沪通铁路Ⅵ标段工程为依托,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分析在分层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并在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严格监测路基的沉降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软土路基路堤在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线地表处的沉降量最大,然后向两侧逐渐减小,横向影响范围主要为路基底面宽度;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最大沉降量为9.20 mm/d,边桩最大水平位移为0.53 mm/d,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罗兵  陈涛  潘友强 《世界桥梁》2021,49(2):64-70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公路钢桥面铺装采用“环氧沥青混凝土EA10+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0”结构.针对铺装材料受力复杂、低温施工难度大及摊铺时降温速度过快等技术难题,从关键环氧类铺装材料性能、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和环氧沥青混凝土EA10保温措施3个方面开展研究.结果 表明:国产环氧树脂粘结料和环氧沥青的23℃拉...  相似文献   

19.
大连滨海大道西延伸线张柏2号高架桥主桥为(50+96+192+70)m S形曲线钢箱梁斜拉桥,桥面铺装层采用热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方法施工,摊铺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位移和应力较大等异常情况。为了解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钢箱梁采用壳单元模拟),分析摊铺过程中温度引起的桥塔纵、横向位移,以及主梁纵向、竖向位移和纵向应力。结果表明:摊铺温度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应力,主梁和桥塔纵向位移均达22.8 cm,主梁最大竖向位移为25.9 cm,钢箱梁最大拉应力为143 MPa;摊铺过程中,结构纵、横向均存在较大的位移差和应力差,导致变形不协调和局部应力过大;结构位移、应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该类桥梁施工时应调整摊铺工艺,降低摊铺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九江长江大桥主跨钢桁架拱桥为工程背景,以其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为基础,基于扩展有效独立法理论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最终形成该桥的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测点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