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 在滩海和近海浅水区开采地下油气资源.通常采用”海油陆采”的开发方式,即先修建进海路和海上人工井场工程,然后在海上人工井场上采用陆地上的开采工艺来开采海上油气资源。这种开发模式是一种经济、快捷开发滩海石油的途径。目前,进海路结构包括三大类形式:高架桥形式、隧道形式和从海底地基上铺填路基的形式。进海路结构形式的选取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将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资源分为常规应急资源和专业救援应急资源两大类,依据应急资源消耗的特点,在充分考虑订货提前期对库存成本和缺货损失影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EOQ模型和[s,S]库存管理策略模型,研究海上突发事件多种类应急资源的最佳库存策略和补给模式.  相似文献   

3.
有着"千年扶胥,丝路黄埔"美名的广州黄埔区坐拥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尚存在不足:政策落实和规划指引有待整合;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有待完善;资源投入和人才保障有待加强;海丝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有待加强.为此,应积极探索"海丝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新形式:把握发展机遇,完善规划组织统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遗产保护,扩大"海丝"宣传影响;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临港经济.通过上述措施,擦亮"海丝文化"品牌,主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极大推动黄埔区经济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海上大风浪作用下小型船舶单锚泊锚链承受拉伸力指标参数,选取链环直径不同的五组锚链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分析,根据热带扰动93W引发的风、浪和涌流共同作用外部海上环境负荷数值模拟结果,并采用二阶矩方法对单锚泊锚链承受拉伸力负荷分析,分析出直径不同的五组锚链在风、浪和涌流作用下的最大抗拉伸力指标参数和效用失效概率,并对小型船舶锚链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证明,对小型船舶锚泊及恶劣天气的风、浪和涌流数值,参照船用钢材规范承受拉伸力指标参数进行承受拉伸力负荷分析,可切实增强小型船舶锚泊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使港口和腹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影响下能更好地整合资源,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港口腹地划分的具体影响。首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在合作联盟、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制度创新、海上安全方面对港口-腹地互动发展的影响。然后,利用非集计理论,从港口腹地划分方法本身的改进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港口潜在发展影响两个方面,构建改进的Logit模型;在考虑港口本身条件的限制、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市场变化和政策等的影响下,估算腹地货物在港口间的分配比率,辅助决策改善各路径上的通行能力。最后,利用算例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某腹地不同货物选择的运输方式和出海口,解释了港口对腹地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12,28(6):49-51
我国属世界海洋大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其中划归国家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面积达260余万平方公里。因此,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日益繁重,需要装备更多现代化的海监船。中国海监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对国家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和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委托或授权进行其他海上  相似文献   

7.
《交通标准化》2006,(8):216-216
6月2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日前在交通部举行。会议决定,继续推进、完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联席会议确定的职责,协调各成员单位,制订与《国家海上搜救预案》相衔接的工作制度和保障措施,在海上搜救领域更好地建立起联动机制.形成“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海上搜救应急格局,确保在应急行动时,可以快速、有效地调动各种海上搜救资源,体现我国海上搜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销海外,在宋、元时代,随着中国瓷器生产和贸易的飞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拓展为航程更远、船舶更先进、影响更大的"海上瓷器之路",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瓷器大量外销是中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2,28(6):45-45
如果把宇宙的资源比作是一个大型超市的话,地球所占的分量只能算是面包屑的大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估计,如果将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所蕴藏的矿产财富,平均分给地球上的60亿人口,每人可分得1000亿美元以上。最近,美国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技术型富翁成立了一家名为"行星资源"的公司,准备派机器人勘探小行星,一方面进行太空探索,另一方面开采行星的矿物资源。"行星资源"公司在太空主要是寻找两类宝藏:一类是非常贵重的铂族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交通的大动脉,在地理交通层面沟通着东西方世界的互动往来。在东西方商品贸易活动的基础上,"海上丝绸之路"还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西方人藉此积极开展对华文化交流。明清之际,西方人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活动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西方天主教再度入闽传教,西方科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各类知识也随之传至福建社会。同时,福建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内涵,也借助"海上丝路"的通道,流播至西方世界,构筑了一段平等对话和积极往来的双向交流局面。这段以"海上丝路"商贸往来为契机的中西文化交流之历史及其遗存,不仅成为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对今日重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日本"正德新令"的颁布给中日海上贸易带来的影响,阐明了由此所形成的清雍正朝中日海上贸易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得出雍正朝是整个清朝中日海上贸易由盛而衰的一个"过渡"时期,中日海上贸易在此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以提升油气储运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为目的,运用3S技术分别对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油气储运企业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对3S技术在油气储运企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3S技术为数字化管道提供管理规范,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内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油气管道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及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何宣 《广东交通》2009,(3):51-51
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业内人士称,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尘埃落定,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和探讨了在《海上求生》课程中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的操作过程和特点,指出在《海上求生》课程中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海上求生》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南沙群岛海上救助中心在南沙群岛永暑礁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保障南海海域海上航行和运输安全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南海海上应急救助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派遣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15"轮进  相似文献   

16.
<正>"海上丝绸之路"亦简称为"海上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往的海上通道,此概念提出于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传统早已有之,除了古代留下的为数不少的文献资料外,近现代以来,作为中外交通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海上丝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南沙群岛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南沙群岛的价值和意义增加了,其战略价值也更加突出.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南沙群岛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及其战略地位的提升,人们在新的世纪里需要关注南沙群岛的动态和发展,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的发展和外交创造良好的战略和安全环境.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南沙群岛对我国的战略意义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领土主权安全的标志和石油运输的战略通道;第二,油气资源的战略储库.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海上事故救援的资源保障方式,提出海上事故应急响应的一般过程。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事故救援,研究了在岸基反应基地救助船舶载运能力受限和应急响应时限的双重约束下,救助船舶需要多次运输以保证满足事故对应急物资需求的调度问题。针对海上事故救援环境的特殊性,引入海上风浪失速因子对船舶航行的影响,构建了满足应急响应限制期下使应急响应时间最短,参与救助的船舶数量最少的运力调配模型,给出了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砂与天然砂相比,资源非常丰富.使用人工砂时只要做好各种测试和检验,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执行,完全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应大力推广使用人工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海上过驳卸载系统是多个作业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复杂作业系统,其中驳运环节涉及多种类型的被运装备和驳运船艇。探究如何利用现有驳运船艇资源,科学规划驳运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卸载,达到系统最大卸载效能,对于部队实践有着参考意义。分析了海上过驳卸载系统运行流程,提出一种驳运任务规划方法,利用LINGO编程求解,可以估算海上过驳卸载系统运行的最短时间,实现最快速的卸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