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扩频码捕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扩频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扩频码的捕获展开讨论.针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的同步速度问题。研究了扩频码的捕获原理;通过状态分析,利用编码序列相位转移图,研究了扩频码的捕获过程;论述了虚警产生的原因、虚警概率和虚警对同步捕获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有辅助电路的扩频码捕获系统,该系统可大大降低非相关状态下输入门限检测器的等效噪声电压,从而降低虚警概率,缩短捕获时间,提高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排队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下的排队车辆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和局部纹理特征的综合检测方法。根据交通环境的特点,对比5种不同边缘检测方法的性能,采用Canny算法提取边缘信息,采用改进的LBP方法提取纹理特征,得到车辆的综合检测结果,提取车辆排队长度和车道占有率等交通参数。分别采用综合检测方法、高斯混合模型和帧差法处理快速路、交叉路口、阴雨天气、光线突变、大雪天气、浓雾天气等场景下的视频图像,并采用ROc曲线对检测性能进行量化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和大雪天气场景中,3种方法检测性能基本相似,最佳检测率分别接近90.0%和60.0%,虚警率分别不超过5.0%和10.0%;在交叉路口场景中,3种方法的最佳检测率分别为77.1%、31.5%、13.6%,虚警率分别为16.5%、3.2%、19.0%;在阴雨天气场景中,3种方法的最佳检测率分别为65.2%、3.0%、62.4%,虚警率分别为10.5%、5.0%、56.5%;在光线突变场景中,3种方法的最佳检测率分别为62.0%、18.9%、39.7%,虚警率分别为10.8%、55.1%、36.0%;在浓雾天气场景中,当能见度较低时,3种方法的检测率和虚警率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3.
分层结构热备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备冗余结构在安全苛求系统中应用广泛.智能化输入输出模块和逻辑处理模块的分离形成了分层结构,层内两个模块相互热备,层与层串联后实现系统功能.采用Markov分析方法,考虑模块失效率和维修率,对分层热备冗余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按照优先恢复系统功能的维修策略建立了系统状态转移图,并由此得出了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依据仿真计算结果,不同模块的失效率和维修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相似,低优先级修复的模块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粗糙集和贝叶斯分类器的病毒程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病毒程序检测中将粗糙集与贝叶斯分类器相结合.该方法在粗糙集属性约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依赖性以及条件属性间的依赖性对约简的影响.通过基于依赖性的属性约简,减少对属性变量间独立性的限制,发挥贝叶斯分类器的鲁棒性潜能,优化贝叶斯分类器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率达到97.88%,正确率为97.16%,明显高于传统的基于特征和RIPPER的方法,也高于多贝叶斯方法;虚警率为5.19%,也比上述所有方法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围绕扩频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扩频码的捕获展开讨论.针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的同步速度问题,研究了扩频码的捕获原理;通过状态分析,利用编码序列相位转移图,研究了扩频码的捕获过程;论述了虚警产生的原因、虚警概率和虚警对同步捕获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有辅助电路的扩频码捕获系统,该系统可大大降低非相关状态下输入门限检测器的等效噪声电压,从而降低虚警概率,缩短捕获时间,提高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道路车辆实时检测遮挡严重与小目标车辆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 v3模型和Deep-SORT算法的车辆检测方法;为提高模型对道路车辆的检测能力,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目标候选框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合适的Anchor box数量,并在网络浅层增加了特征提取层,可提取到更精细的车辆特征;为加强网络对远近不同目标的鲁棒性,在保留原YOLO v3模型输出层的同时,增加了一层输出层,将52像素×52像素输出特征图经过上采样后得到104像素×104像素特征图,并将其与浅层同尺寸特征图进行拼接,实现车辆目标的检测;为了降低目标遮挡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提高对视频上下帧之间关联信息的关注度,将改进YOLO v3模型和Deep-SORT算法相结合,以此来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试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 v3模型有效地提高了车辆检测的性能,与在网络浅层增加特征提取层的模型相比,平均精度提高了1.4%,与增加一层输出层的模型相比,平均精确度提高了0.8%,说明改进YOLO v3模型提取的特征表达能力更强,增强了网络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改进YOLO v3模型在引入Deep-SORT算法后,查准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0.16%和91.34%,相比改进YOLO v3模型,查准率和召回率分别提高了1.48%和4.20%,同时保证了检测速度,对于不同大小目标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已成为CDMA无线信道上差错控制的主要技术.在考虑纠错编码冗余位对无线信道资源占用的条件下,引入有效系统吞吐率性能指标,分别对SR和GBNARQ协议在i.i.d和相关信道模型下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纠错编码算法和重传方式条件下,可以通过对冗余信息位长度的合理选择实现系统有效吞吐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用位置敏感探测器检测振动信号,与传统的加速度传感器相比,提高了系统检测精度,缩短了响应时间,减小了时滞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振动主动被动复合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制作了实验装置,并对隔振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振动主动被动复合控制兼有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在频率10~1500Hz基础激励范围内,动传递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9.
三维修三模冗余结构系统的可靠度与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马尔可夫模型,在考虑故障覆盖率及维修率影响的情况下,对三模冗余结构系统的可靠度及安全度进行了详细的推导,给出了求解系统可靠度及安全度的微分方程组,并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故障覆盖率和维修率对系统安全度及可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层贝叶斯网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审计数据中自动学习知识生成入侵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检测入侵行为,从而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得自适应性和可移植性,降低系统的误报率和误检率.并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基于贝叶斯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实验数据采用KDD cup 1999年的部分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只使用10%训练数据和部分记录属性来学习的情况下,检测效果仍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桥墩的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状态的影响,结合高薄壁墩的特点,对仁义河特大桥桥墩刚度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当隧道经过煤层或采空区时,隧道周边围岩就会有瓦斯存在。作为特殊地质地段隧道的一种,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隧道内瓦斯的浓度,否则,极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引起工程事故。结合松卜岭隧道的瓦斯防护技术设计,主要讨论隧道通过煤层时,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的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平阳高速阳曲1号隧道进口左线在左导坑掌子面掘进出渣完毕后,进洞立架支护过程中发现仰拱端头至掌子面初支拱脚处出现明显的塌陷现象,未浇筑仰拱的里程段初支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喷射混凝土脱落掉块现象,掌子面未支护部分掉块加剧。处理的基本思路为,导管注浆预加固的方法,待塌方体强度增长后进行开挖、支护,待二衬施工后进行洞顶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粒状类材料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粒状类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做了相关总结,为粒状类材料在今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