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组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编组站实际作业流程,将阶段计划自动编制问题分解为配流计划、解体/编组计划、到发线运用计划3个自动编制子问题。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配流计划模型是在满足列车编组要求的前提下,以中转车组在编组站的总停留时间最少为目标,确定出发列车从站存车以及本阶段到达列车中所获得的车流来源。解体/编组计划模型是在车组配流完成后,以晚点列车总数量最少为臼铄,确定列车的解体/编组次序。到发线运用计划模型是在当前股道的配置条件下,以能够完成接发列车数量最多为目标,合理安排图定列车的接发。通过将3个模型合理地衔接.实现编组站阶段计划的自动编制。采用所提出的3个模型建立的编组站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已在乌鲁木齐西站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2.
编组站列车解体方案的计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编组站作业的基础上,建立解体距离、解体区间等概念,分别导出计算公式,然后应用组合数学理论确立不同条件下列车解体方案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解体方案的构造方法,从而为列车解体顺序的优化奠定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南京东编组站驼峰解体现状,从驼峰作业系统内部组织出发,对影响解体作业的主要作业程序进行分析,从强化组织管理措施、优化调车作业方法、提高人员的协调配合、加强设备的养护维修等方面对提高南京东站驼峰解体效率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实现编组站作业计划的自动执行能力,核心在于实现编组站内各作业所需进路的自动优化选择,为每一项作业合理的安排走行进路及进路排序时机。本文以某编组站为背景,通过绝缘节和道岔节点,构建了车站网络的抽象描述方法。以作业准点率最大,作业总延误时间最小及进路总路径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以进路冲突、作业时间冲突、满足作业计划要求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编组站进路选择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进路选择的0-1特性,提出了适合求解进路选择模型的遗传算法。实际案例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优化目标,有效调整进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干扰,实现了作业计划的自动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6.
编组站解体能力影响因素的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编组站到解系统仿真属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对所有有关实体状态变化过程的模拟。实体包括编组站固定设备实体、技术作业实体和临时实体。根据实体状态在编组站到解系统各项作业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实体又可以分为二元状态实体、矢量状态实体和多元状态实体等3类。可以将同类实体的状态及其他相关属性构建为行矩阵,不同类别实体之间的作业关系构建为二维矩阵,使整个编组站到解系统仿真过程用数个矩阵的循环运算表示。仿真结果表明,到达场股道数量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发挥存在1个阈值,当低于阈值时,充分利用驼峰解体能力和提高编组站整体解体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股道数量;到达场股道、列检组和驼峰调机的数量变化对解体能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1个相对较为合理的取值范围,可以通过综合各种因素仿真确定。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功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以阜阳北编组站为例,介绍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实现过程.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应用,可减轻人员劳动强度,为车站行车和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车流信息,从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编组站阶段计划需要频繁人工调整的问题,借鉴博弈思想,对站内调机和分配车流进行协同优化,建立编组站调机运用与配流协同优化模型。在南昌铁路局向塘西编组站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运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编组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调整的系统方案,并用软件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对需要人工调整的阶段计划进行自动优化调整,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解体作业过程溜放钩车时隔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编组站解体作业过程中对溜放钩车进行时隔控制的概念,分析研究溜放钩车时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溜放钩车时隔控制方式。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溜放钩车时隔控制新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并阐述了溜放钩车新时隔控制方式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编组站运输分析系统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充分整合利用成都北编组站CIPS资源的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用性目标,在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后,提出设计思路,为系统开发提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编组站阶段作业计划优化模型规模过于庞大、适用性不强、求解方法复杂、算法收敛慢等缺点,通过剖析编组站阶段作业计划优化编制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车流累积为模型对象、出发车车流来源及解编顺序为决策变量,出发车最多为总目标的约束规划(CP,Constraint Programming)模型.将模型求解分为:利用约束传播得到初始解和利用搜索技术结合约束转播改进初始解两部分,并用约束规划算法引擎(CP Optimizer)实现模型的求解.实验表明,本模型均能在普通PC机上运行20 s左右就能得到最优的方案,符合现场对算法时间及空间复杂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铁路编组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使用编组场分类线,保证按编组计划编车、按运行图行车,每个编组站对其编组场分类线的使用都进行了相对固定的分工。针对编组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案的编制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编组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以及各使用方案所对应的编组作业所耗费的调车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编组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编组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优选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驼峰作业自动控制在编组站自动化中所处地位,详细介绍了编组站驼峰自动控制应关注的主要因素、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方法和技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编组站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瑜 《铁道学报》2003,25(4):5-9
通过对既有编组站自动化发展的总结,分析目前我国编组站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外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分支(CIPS)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利用CIPS系统实现编组站自动化的方案,供铁路编组站自动化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编组站阶段计划实际作业流程,通过在车组配流完成后,以晚点列车总数量最少为目标,确定列车的解体/编组次序建立的解体,编组计划模型.经实例验算证明算法的可靠性、有效性.为鳊组站阶段计划的自动编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编组站实际作业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将每一时段[ti-1,ti)的车流输入强度划分为3种不同的到达状态,结合对车流状态及编组站各系统能力的分析,得出编组站系统作业能力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某编组站的实际车流量,计算出该编组站车流密集到达状态下的系统协调度。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出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铁路站间自动闭塞信息传输和热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将继电半自动闭塞改造为微机化的站间自动闭塞这一转换模式进行研究.同时,对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改造过程中,我们以计轴器代替了原有的闭塞办理逻辑,实现对区间的防护.因此,如何实现轴数的准确传递以及信息的热备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起动加速度、牵引电机功率、最大运行速度和平均站间距的合理选取等方面入手,对最大运行速度为80~160 km / h的车辆进行了初步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了五类编组形式与15种车型的选型建议,为今后新型车辆的选型提供了具体的数值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编组站阶段计划IDS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编组站阶段计划Dss的设计,提出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理念,对其结构进行了划分,界定了各部分功能,并给出了实现其功能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