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Velodyne激光雷达公司宣布了一款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新设计,当以大批量规模制造时,其子系统成本将低于50美元。该技术将影响在多个行业应用中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增值,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共享自行车、3D地图以及无人机。由于它们较小的尺寸,激光雷达传感器利用这种新设计将变得更便宜更容易集成,并且作为一个较少运动部件  相似文献   

2.
<正>Velodyne Lidar在2005年发明了实时环绕式激光雷达系统,开创了自动驾驶的新纪元。这项技术为参加DARPA超级挑战赛的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精确的视觉系统。多年来,Velodyne Lidar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帮助工业、机器人、智能基础设施、汽车和其它应用提升了感知与自动化能力。近期,Velodyne Lidar北美销售副总裁Laura Wrisley与本刊记者共话激光雷达的市场表现与未来技术走向。  相似文献   

3.
正德尔福汽车公司近日宣布与业内领先的以色列Innoviz公司签署商业合作协议。Innoviz公司致力于研发大规模商用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技术,这些技术未来将被整合应用于德尔福自动驾驶系统中,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一整套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组合。Innoviz激光雷达技术采用固态设计,具备优秀的远程扫描性能,目标探测能力强、精确性高。远程激光雷达对于  相似文献   

4.
<正>干线物流联合创新中心旨在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搭建开放共享平台,加速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物流行业效率提升。我国首家干线物流联合创新中心日前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正式启动,该中心由嬴彻科技和上海汽车城汽车创新港联合发起,首批成员为12家来自干线物流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企业,包括传统的商用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福田汽车、长春一汽、联合重卡、威伯科;科技类创新公司如激光雷达供应商Velodyne LiDAR、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主线科技、数字地图供应商四维图  相似文献   

5.
徐飞 《世界汽车》2022,(7):76-77
<正>据外媒报道,MEMS固态激光雷达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领导者MicroVision,近日发布了新款动态范围激光雷达系统MicroVision MAVINTM DR。该系统有助于实现全新的ADAS安全功能,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看得更远、更清晰、更快响应新场景的需求,为汽车OEM厂商提供更友好设计的同时,实现高速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大陆集团开发了新型的汽车级固态3D闪光激光雷达(Flash LIDAR)HFL110,并正将其样品推向商用车市场。此款激光雷达增强了大陆现有的自动驾驶ADAS传感器套件和2D彩色传感器的功能。据悉,与其它雷达系统相比,3D闪光激光雷达能提供更精细的光学角度分辨率和更高的精度,尤其是在包括车辆、建筑物、行人和其它不同尺寸物体密集的城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会更加智能和互联,人们的出行会更加便捷和安全。汽车传感解决方案供应商森萨塔携手固态激光雷达公司Quanergy第一次在国内展示了合作开发的固态激光雷达S3,进一步帮助实现自动驾驶。森萨塔2016年销售额达32亿美元。森萨塔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执委会成员、亚太区总裁常旌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传感器制造商,森萨塔科技致力于为汽车工业做出贡献,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胎压传感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将在其2022年投入量产的下一代可扩展模块架构SPA 2的全新车型中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感知技术,此举将树立自动驾驶安全和技术的新标准。基于沃尔沃汽车与美国硅谷初创公司Luminar的合作,沃尔沃汽车将推出首个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ighway Pilot",Luminar的激光雷达将作为自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离不开各类型的传感器,实现传感器的安装、标定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相机的标定、多线激光雷达的标定、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文章构建了仿真环境和车辆行驶控制仿真算法。  相似文献   

10.
<正>激光雷达传感器是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感知元件,激光雷达传感器主要用于探测远距离障碍物,通过扫描障碍物信息生成点云图,然后通过网线最终将障碍物信息传输至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处理器中,配合智能网联汽车其他传感器实现汽车智能驾驶功能。激光雷达传感器被认为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眼睛”,是一种远距离传感器,由1个圆柱形接口连接至激光雷达传感器接线盒,激光雷达传感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激光雷达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雷达是一种各领域广泛应用的环境感知传感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更是成为自动驾驶车辆核心的建图定位设备。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激光雷达的研究现状,分析并对比了三角测距和TOF两种激光雷达实现原理,讨论了目前主流厂商的测试标准,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在气象观测、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的主要应用,为激光雷达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大众对汽车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正进入一个新兴的"汽车雷达时代",伴随着很多创新发展、颠覆性技术和新晋厂商。毫米波雷达是未来车载主力传感器之一,它将和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一起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保驾护航"。本文将对车用毫米波雷达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13.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3,(11):30-31
<正>随着自动驾驶之争回归理性,未来多年,行业会将更多目光聚焦在L2+级别自动驾驶。就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的那样,高级辅助驾驶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实现无限接近L3的L2+自动驾驶,更强的ADAS感知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其中,摄像头的重要性不待多言,激光雷达不一定是必选项,但更先进的毫米波雷达一定是刚需。摄像头可以识别物体、图案和颜色等信息,激光雷达对目标的距离感知更精准,但这两种传感器受雨、雪、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具备强大的空间三维分辨能力,在探测距离、精准性等方面颇具优势,被称为无人车的“眼睛”,也是L3+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备传感器之一。风口之上,诸多激光雷达企业获得大量投资。在此,笔者梳理各大企业的融资情况,观察具有何种特质的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和资本青睐。  相似文献   

15.
Q&A问答     
正1781激光雷达Q:请问现在有量产车采用了激光雷达的吗?休闲自在A:目前在国内道路上除了正在进行路试的自动驾驶车辆搭载了激光雷达,其余还没有量产车采用激光雷达。主要原因除了成本因素之外,法规要求暂时也不允许车企将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开放给国内消费者。然而,这并不代表没有量产车使用了激光雷达,奥迪A8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许晖  陈钧 《汽车之友》2021,(5):90-95
激光雷达能被业界公认为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高精度传感器,皆因其能以高密度点云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它上次出现在本刊,应该是三年前所刊发的《自动驾驶的天眼——激光雷达是个啥》技术科普文章。三年时间过去了,激光雷达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走向多技术路线并存,看来是时候用几期文章,给大家更新一下它的近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的校准质量,增强自动驾驶系统对目标的精准感知能力,提出了基于手眼模型的毫米波和激光雷达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内在结构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对毫米波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外部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在统一的世界坐标系中。然后利用手眼模型作为融合分析的基础,实现了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在自动驾驶小巴车平台上进行了标定试验,利用该标定系统得到标定结果的三维位姿关系,并验证了自动驾驶小巴车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误差均值为0.01 m左右,传感器旋转角度可以精确到1°左右,可以满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雷达感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全球领导者,法雷奥近日展示了其第三代扫描激光雷达(LiDAR),该产品将于2024年投放市场。这项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能,使得自动驾驶成为现实,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道路安全水平。法雷奥第三代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分辨率、帧率等方面的性能都超乎寻常。  相似文献   

19.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3,(21):76-77
<正>一颗、两颗,甚至三、四颗激光雷达,能够给市面上的量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带来多大的提升?在2023年的当下,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激光雷达,车企不卷了对于L3以下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定位有些尴尬。刚需肯定谈不上,那么多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方案照样玩得转。而4D成像雷达的涌现,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激光雷达的平替。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大多已经不会为看似没发挥多大作用的激光雷达而掏钱包。  相似文献   

20.
正均胜电子于近日完成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Innovusion)资本投资,并将通过子公司均联智行与图达通开展合作,向某新造车头部企业最新车型提供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使之实现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跨越。未来,双方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数据融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决策算法等方面深度合作,并推动上述技术产业化落地,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