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关系出发,阐明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以实现中国梦之对策:多层次宣传引导,构建和谐海洋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正确伦理观;实施科技兴海,强化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海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于7月27日到9月7日到德国。自积极而紧张地研究、纪念中华历史海洋文明(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后,来到欧洲,希望在休闲游乐中继续探寻西方的海洋文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获取一些启示,结果是颇有收获。兴旺繁荣的海上客运旅游业从德国出发去北欧是由其北方的浦登花园港乘车客渡轮跨北海到丹麦,渡轮是滚装船型。另有专用火车渡轮。我们乘坐大巴从专用码头直接登上斯堪的航运公司“理查德王子”号渡轮。上船后所有旅客都下车,在顶层露天游步甲板、带有大窗户的餐厅甲板、购物甲板各层自由活动,约1个多小时,就跨过了北海海峡,到达了丹麦的鹿地贝港…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因海洋而诞生,海洋因人类而生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未来的希望,航海是开发利用海洋、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纽带……"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而璀璨的航海历史和文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海洋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变强,还需要我们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实践证明,深入持久开展航海日活动,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航  相似文献   

4.
南海开发,保护先行。开发是目的,保护做途径,方能实现南海的可持续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中国整体的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根本性必行措施。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益健全,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显著提高,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  相似文献   

6.
黄健 《珠江水运》2007,(8):12-12
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和广东海事局联合主办,旨在宣传海洋知识,弘扬航海文化,推进广东航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发展航海事业,构建和谐海洋"为主题的广东省第三届"中国航海日"宣传教育活动暨创建珠江口全国"安全畅通文明"航  相似文献   

7.
曹金平 《航海》1999,(3):10-13
中华民族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之一,中国本该成为海洋大国的主人。然而,中国又悄然退离海洋,成了列强瓜分的牺牲品。重视陆地、疏远海洋,黄色文明压抑蓝色文明,这是历史的畸变,中华民族的悲哀。“海洋世纪”,当今的中国面临新的历史抉择,是发奋争当海洋强国,还是甘心沦为二等海洋国家?时代呼唤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要更新。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05,28(3):59
海洋是生命之源,生命因海洋而美丽,人类由海洋而文明与辉煌,海洋是人类的归宿与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杨睿  张伟疆 《航海》2008,(4):2-3
为庆祝2008年中国航海日,以实际行动响应“人类需要文明,海洋需要健康”和“让蓝色海洋在我们时代更加纯净”的活动口号,藉以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倡导社会保护海洋环境,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筹)发起成立“中国航海博物馆海洋保护志愿者组织”。成立仪式于7月11日上午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校区举行。共青团上海市南汇区委员会、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和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筹)等单位的10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仪式。  相似文献   

10.
自大航海时代开始,世界上未知的陆地及海域相继被发现,各大洲通过海运联系在一起,近代文明的序幕由此拉开,真正的全球性大国开始形成.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大国的崛起必在海洋上崛起,为了国家的强盛和富有,海运一直扮演着支持国家安全和促进经贸发展的双重作用,从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今天的美国,都对海运的双重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美国更是长期通过海事日总统公告进行宣传,使国民对这一远离日常生活的产业有深刻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海事日总统公告或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5年开始,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成为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法定节日。至今,航海日在中国已落根十年。十年来,中国航海日的主题从"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到"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从"海洋·海峡·海员"到"兴海护海、舟行天下",一路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强国的步伐。珠  相似文献   

12.
去街头随便找一个人,远洋运输和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国从事远洋运输的专业公司有几家?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多么遥远的专业问题啊,远洋运输能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传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使得海洋有意无意地被排斥出了文明的主流认同.一般人的意识中,海洋文明就够遥远的了,从事远洋运输的活动与自己更是毫无干系.然而实情呢?今天的远洋运输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位置移动,而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早已离不开远洋运输,开的车、住的房,甚至喝的水、吃的面包,其中的一部分原料甚至全部,可能只有通过远洋运输才能成就我们消费的便利.  相似文献   

13.
《江苏船舶》2012,(1):44-44
<正>近日,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成功完成其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意大利豪华邮轮COSTA ROMANTICA上的安装。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在意大利热那亚顺利完成,该船于2012年3月初下水。据悉,2011年7月26日,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船东Costa Crociere S.p.A公司达成此项合作,开创了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境外安装的新纪元。此次合作是海洋卫士TM系统首次安装到豪华客轮,这不仅是海德威营销业绩上的又一突破,也是中国首台出口到欧洲,并在欧洲安装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一个中心、四个示范区。一个中心就是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四个示范区即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海洋思想是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导,笔者试从维护海权战略、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建设新时代美丽海洋强国路径并且阐述了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20,(4):33-33
2020年4月9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大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近期印发实施的《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进行了通报。《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5大核心任务和21项具体工作,同时明确,到2025年,大连市将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自古以来善于利用海洋,从海洋获取资源.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运及造船等海事产业,海洋对于日本来说十分重要.日本船舶博物馆于1974年7月20日海洋节开馆,是以海洋与船舶文化为主题的海洋综合博物馆,致力于促进民众对海洋的理解和认识.现任常务理事是铃木浩司,理事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浦边彻郎等5名组成.  相似文献   

18.
2021年8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航运处处长井艳一行到中国船舶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就推动国际航运发展、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调研. 井艳参观了院展示中心,听取了副院长李路对智能船舶助力智慧航运、绿色零碳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及"AI+海洋科创中心"建设进展的介绍.上船院将依托"AI+海洋科创中心"建立集智能、绿色一体的海洋科创新生态,打造智能船舶新兴和前沿技术的孵化基地,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航海》1984,(1)
全国人大六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海上运输、海洋科研、资源开发、捕捞养殖、救助拖带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对海上交通实行科学管理、促进文明生产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当今展现高新技术的重要领域.世界陆地油气资源的匮乏使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上.主要介绍了海洋工程产品及其建造基地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