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方式结构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模式,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交通结构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他要素的总和。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社会、经济、政策、城市布局、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地理环境以及居民出行行为心理、生活水平等,其演变规律很难用单一的数学模型或表达式来描述。交通结构决定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反之,运输效率又反作用于交通结构。分析研究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效率,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使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2.
3.
文章阐述了精明增长及精明增长交通系统的理念,提出精明增长交通5个要素,对精明增长交通系统下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布局不尽合理、与周边路网衔接协调性差、交通枢纽换乘设施不便利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交通枢纽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和规划制度不合理、规划理念的相对落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以铁路客运站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区位态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论证了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圈层影响模式以及对城市区位态势的双向影响作用,提出需要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对枢纽的规划建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特点分析,结合我国城市客运枢纽建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铁路车站为核心,加强城市轨道衔接,打造综合性客运枢纽;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或协调机制,保障建设、管理运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打造综合客运枢纽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缺乏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城市的统筹规划,亟需建立全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体系。从综合客运枢纽城市概念入手,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四个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节点重要度+系统聚类”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分层布局。最终形成湖北省“1+3+3+8”的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布局体系,用于指导后续全省综合客运枢纽港站布局,推动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17,(6)
交通流线设计是关系客运枢纽交通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当前建筑与交通两个学科领域共同推进的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分阶段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壁垒"现象。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中一些底层的基础性规律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并导致我国客运枢纽在从单一运输方式客运站向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困惑与运营实践中的问题。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中"学科壁垒"现象的揭示,有助于运用跨学科视角,推进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客运需求增长与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来十年,客运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快速化和个性化,主要表现为,铁路市场份额将稳中有升,民航市场份额将稳步上升;消费性客运需求、快速客运方式的市场需求、城市群地区的客运需求、私人交通需求在客运总需求中的比重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多,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措施研究迫在眉睫。本论文基于LEAP模型构建了某城市客运交通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模型,并预测了基准情景、政策情景、技术情景及综合情景下该城市客运交通2014-2030年之间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表明,三种发展情景下该城市能源需求量及污染物排放较基准情景均有减少,其中综合情景效果最佳,综合情景在2030年的能源消耗与CO2排放可分别减少56.98%和54.55%,CO、HC、NOx与PM2.5可分别减排67.39%、67.27%、51.43%与75.38%。因此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同时限制私家车的无节制发展,并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以改善终端利用层次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优劣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提高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合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客流衔接换乘的系统分析,从多维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评价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在遵循方案评价基本原理及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逼近理想点排序法的评价方法,用于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方案的评价,建立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