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失控船舶在码头或岸边靠泊产生的冲击问题,采用节流阀、蓄能器、液压缓冲油缸进行缓冲吸收,设计船舶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利用AMESIM搭建船舶靠泊液压缓冲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船舶总质量、船舶速度、蓄能器气囊压力、节流阀通径对系统缓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失控船舶的冲击问题,船舶总质量或速度增大,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吸能量均增大,蓄能器气囊压力或节流阀通径增大,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吸能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陈双桥 《船舶工程》2012,(Z2):67-69
为了降低液压舵机瞬时冲击噪声,以某型船用舵机的液压集成阀组为对象,在AMESin中建立仿真模型后,分析了水锤现象对液压脉冲幅值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噪声控制方案。结果表明,联合采用减小换向阀换向时间、加装吸收液压冲击用蓄能器和降低管路中液压油流速的措施后,能够明显减小阀换向时压力冲击幅值,降低瞬时冲击噪声达5dB以上。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5,(11):58-63
液压螺栓由于装拆方便,可承受大扭矩而在舰船轴系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非线性接触理论,建立某型液压螺栓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最大扭矩工况下液压螺栓的接触应力。基于现代冲击基础理论,建立液压螺栓抗冲击仿真模型,分别采用频域法和时域法对其进行考虑接触应力时的抗冲击性能仿真。计算得到该液压螺栓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为其抗冲击设计与评估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液压螺栓符合抗冲击要求。  相似文献   

4.
潜艇操舵系统液压冲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潜艇操舵系统的液压冲击现象,介绍所采取的改变关闭速度、加装软管、加装消声器、降底管路中的初始流速、改进管路固定方式、加装吸收液压冲击的蓄能器等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蓄能器—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压力冲击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带单向节流阀的囊式蓄能器进行压力缓冲方法,并应用AMESim软件对加入单向节流阀前后吸收压力冲击的效果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对比研究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蓄能器—泵系统压力冲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峡升船机对接锁定机构液压系统组成特点及其运行特性分析,提出了液压系统运行维护实际中对运行温度变化的分析需求,结合系统组成特点进行了运行温度变化理论分析,建立了对接锁定机构液压系统的温度仿真模型,找到了正常运行工艺下对接锁定机构液压系统在典型环境温度下的运行温度变化规律,为液压系统的设备运行、维护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蓄能器参数对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映华 《中国水运》2006,6(12):56-57
针对蓄能器的应用,通过分析液压系统动态特性,阐明利用蓄能器设计液压系统吸收压力脉动时应遵循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5,(7):38-42
法兰式液压联轴器作为船舶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件,在造船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其抗冲击特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非线性接触理论,建立某法兰式液压联轴器接触模型,获得最大负载工况下联轴器各部件的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现代冲击理论,分别采用频域法和时域法进行抗冲击特性分析。计算得到液压联轴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为舰载设备抗冲击性能评估和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型液压联轴器符合抗冲击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船舶动力系统不断增加,其操舵系统的液压冲击及液体流量也随着增大,造成了船舶在操舵控制中的噪声较大,严重影响了整个船舶的动力及操控性能,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对噪声进行过滤控制。现代的操舵系统的液压噪声一般通过蓄能器对液压液体进行流量控制减少噪声。本文建立基于操舵系统的液压系统流量控制模型,分析噪声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储能器的噪声抑制方法,最后进行仿真建模,给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船用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液压冲击影响船舶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可靠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液压缸缓冲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液压缸缓冲过程数学模型,推导理论最优的液压缸结构形式。搭建基于AMESim的阀控液压缸液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液压缸活塞结构与不同初始间隙下的液压缸缓冲特性,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理解、使用和设计船用液压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造大型船舶无键螺旋桨液压安装过程中的油压控制问题,以某型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根据船级社规范对推入量和油压进行理论计算,并建立桨-轴无键联接的三维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法对推入量和油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理论值和仿真值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推入量可以保证螺旋桨无键联接的可靠性;桨毂的等效应力大于桨轴的等效应力,接触边缘区域的应力存在奇异性。得到液压安装过程中的p-S(油压-推入量)曲线,提出一种无键螺旋桨液压安装方案,为无键螺旋桨液压安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宋旦锋  卢永锦 《船舶工程》2016,38(11):62-66
本文针对弹性钢索三次冲击分析计算难题,提出了基于滑动冲击的动特性分析理论,推导并建立了分析计算和仿真模型,经与实际实验的实测结果对比,本文提出的理论和分析计算模型正确可用。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戈亮  严军 《中国舰船研究》2012,7(2):97-101,107
液控蝶阀以其启闭扭矩大、压力损失小和适合用于大中口径管道等特点,在船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船舶中某一常用规格的中线对称阀瓣的液控蝶阀,建立该液控蝶阀在实际工况下启闭控制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液控蝶阀启闭时的转动角速度及其误差受蓄能器排油量、管路压力损失、液压介质的温度以及液控蝶阀的负载影响较大。这一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可为蝶阀液压控制系统中蓄能器总容量和管路通径的选择、液控蝶阀结构型式和规格的确定及其所输送流体运动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航行横向补给高架索恒张力系统动态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伟  赵厚宽  王岩 《船舶工程》2013,35(2):55-58
高架索恒张力控制系统是海上航行横向补给装置的关键技术,建立了蓄能器式恒张力高架索绞车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对某型国外横向补给装置的高架索恒张力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符合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对影响高架索恒张力波动的主要设计参数的仿真,如液压系统阻尼、高压蓄能器气体容量和补给时两船相对运动速度,提出了相应的系统设计和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汲国瑞 《船舶工程》2015,37(12):35-39
介绍了绞吸挖泥船新型台车缓冲系统的组成及其液压控制回路,详细分析了该类型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台车系统、桩土模型进行简化,然后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缓冲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得到了上、下行走油缸张力和钢桩反馈弯矩的峰值随波浪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还研究了缓冲系统在蓄能器处于不同的预压值下的缓冲性能。为以后此类缓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标准中型浮动冲击平台为目标,采用数值仿真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其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毁伤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对仿真方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其次结合平台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况及测点进行仿真计算,给出毁伤及冲击环境的仿真计算结果,总结不同冲击因子对平台冲击环境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理论方法对目标毁伤情况进行计算,参照BV043/85标准对平台冲击环境进行预报,并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方法与理论分析方法所得到的水下爆炸作用下所得毁伤情况比较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标准规范给出平台承载重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船用起重机开、闭式液压系统的性能差异,以30t/28m船用起重机为研究对象,应用AMESim仿真平台分别建立开、闭式液压系统中起升回路的仿真模型,对其在最大工作幅度28m、起吊额定载荷30t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闭式液压系统能够回收电动机反馈制动产生的电能,系统效率和起吊重物时的压力冲击高于开式液压系统,两者对机械结构的冲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冲击缓冲装置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压力升高及缓冲性能下降问题,从分析非隔离式蓄能器气液混合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分析气液混合流体密度与压力关系,深入研究气液混合流体节流特性,并建立液压缸压力计算数学模型,从可压缩流体理论阐述高速冲击缓冲装置在连续使用后压力升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可为高速冲击缓冲装置...  相似文献   

19.
在海上平台生产中,井口控制盘对海上产油平台的安全生产和平稳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液压泵为井口提供稳定的液压动力,蓄能器则能在井口盘内液压泵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为回路补压,以维持供液回路的压力稳定.文章介绍了液压回路中蓄能器和液压泵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液压控制回路设计对绞吸挖泥船柔性钢桩缓冲系统的影响,利用AMESim液压仿真对缓冲系统的效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控制回路中的蓄能器数量,阻尼阀(插装阀)的弹簧刚度、阻尼孔直径和阀芯半锥角会影响系统的缓冲能力,不同的设计可造成定位桩载荷差异,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