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世纪50年代前,欧洲是世界造船产业当之无愧的霸主。二战结束,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西欧造船一统天下的局面;70年代始,韩国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日本,至2003年,韩国成为世界造船新的霸主。2010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面超越韩国,居世界第一。自2014年起,全球造船出现萎缩局面,行业整体萧条。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09,32(4):17-18
“中国速度”催生世界造船“三国时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开始起步,并于1956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造船业始终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造船业,经过30年的努力,在2003年,其造船总量和接单总量两大指标双双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3.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5,(12):34-37
设计被誉为造船之母,对造船业的发展举足轻重。近几年,虽然中国造船业发展让世界造船界惊诧,但囿于设计,难以振翮高飞。随着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JBP)”和“油轮结构共同规范(JTP)”的即将实施,船舶设计领域亦将面临重新洗牌。这对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中国造船业而言,是一个赶超日韩的大好时机。显然,船舶设计之门,已悄然洞开,谁先进去,谁就将先攫取到造船财富。对此,中国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4.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造船业危机叠起,使欧、美造船工业经受了沉重的打击。为加强船舶工业竞争力,欧、美国家采取了各种有利的扶持措施。 欧盟近日宣布,1997年欧洲的造船补贴仍将维持去年的水平,即大型船舶的补贴水平为9%,小型船舶的补贴水平为4.5%。跟远东地区的船厂相比,欧洲船厂的成本要高20%左右,其中散货船的成本差异更大。在欧洲,英国是较早实行造船补贴的西方主要造船国之一。其对本国造船业的扶持政策除造船补贴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6.
面对世界造船业不景气和经济持续不振的局面,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世界第一的造船强国地位,日本造船业近年来调整了企业结构,当前的日本造船业被日本媒体称之谓“处于转换期的造船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已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业界一致认为非中国莫属。而事实也正如此,中国造船之势,越来越让韩日两个造船大国如坐针毡。与中国造船高涨的热情相比,钢铁业在船板方面则表现得不温不火,成了造船界抹不去的阴影。中国背负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之名,却无法满足国内造船之需要,令人费解。但是,中国造船业需要钢铁行业的强力支持,因为只有实现了真正自足,甚至还能主导世界船板市场,那么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第一钢铁大国之誉,才会变得更加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世界航运业开始复苏以及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速度的加快,造船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期。从全球造船业综合能力排位统计,我国已进入世界造船第三大国行列。我国现有修造船企业达3000多家,行业结构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各造船企业  相似文献   

9.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造船业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逐渐形成四极新结构;造船设施的增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世界造船能力过剩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恶化,世界造船业进入低利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国作为后起的世界造船国,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为世界造船业增添了活力。特别是进人90年代,中国造船业快速发展,造船产量成倍增长,造船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目前我国拥有钢质船舶年生产能力650万载重吨,造船年产量达500多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量6%的份额,居世界第三位。基本形成了包括设计开发、建造总装、设备配套、修船拆解在内的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产业体系。企业经济类型结构正发生明显变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乃至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平台等产品进人了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  相似文献   

11.
造船强国:路漫漫其修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一年,国际船舶市场急速攀升,世界造船产业加快向东方转移,令国人似乎看到了实现造船强国梦想的曙光。2003年中国不菲的造船业绩,使舆论和业界似乎都不愿再保持低调,赶超日、韩问鼎世界造船霸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从情势看,这种推论似乎是成立的,我国造船业已跻身世界三甲,并且坐稳了第三的位置,同时,我国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的优势,而这正是日、韩的软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已经具备了与日、韩抗衡的实力?未来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宝座非中国莫属吗?  相似文献   

12.
李严 《船艇》1991,(2):22-23
曾在世界造船业称雄一时的英国造船业,由于造船成本居高不下,造船技术迟迟不能更新。加之南朝鲜造船业的迅速崛起,致使其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近年来更是今非昔比,境况已大不如前。国营造船公司纷纷倒闭或改为私有化经营,造船工人大量流失,造船新技术及新设施投资停滞,新船产量在世界各造船国中的排列一味地向后滑落,在国际造船业中所占份额日趋减少。英  相似文献   

13.
世界造船业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汝敬 《船艇》2000,(1):8-12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造船业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  相似文献   

14.
《船艇》2000,(4)
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给世界船舶工业带来消极影响,加上日、韩两个造船大国的货币贬值加强了其造船接单能力,对我国造船业构成了重大压力,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也不能回避这一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公司领导层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管理,  相似文献   

15.
《船艇》2001,(3)
2000年韩国造船业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世界造船业霸主的日本远远地抛在其后。据克拉克松统计,2000年韩国船厂获得的造船订单为1610万总吨,而日本仅为1130万总吨。世界三大造船企业——韩国的现代、三星和大宇目前所建造的船舶占世界总量的25%。而中国的接单量约为430万总吨。  相似文献   

16.
安飞 《中国船检》2007,(6):34-37
2007是中国造船业继续扩大战果的年份。继上一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之后,中国造船在2007年第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量占到全球份额一半以上,再次品味到收获的甘美。但是,在一片财源滚滚的美好憧憬中,中国造船业既欣喜又彷徨,造船产能过剩、未来船价回落的种种忧虑无时不在敲打着造船人的心门,中国造船的利润时代究竟能够走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据全球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最新发布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超越中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一。作为韩国工业化以后最具指标性意义的产业,这是韩国造船业时隔3年再次抢占世界头把交椅。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造船业新接订单量为562万修正总吨(CGT)、211艘,比去年同期的1619万CGT、832艘大幅减少,显示出全球造船市场的整体不景气。其中,韩国造船业新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8,(9)
本刊上期报道了“中国造船业面对全球性购并浪潮的冲击”之后,又从各方面不断传来新的信息。为了提高对这一“势头”的认识,为组建集团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将一些新的内容补充如下: 韩国造船集团计划实行改组。韩国政府加紧对造船集团进  相似文献   

19.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59-61
我国造船业竞争力提速 中国造船不仅仅单纯地走大吨位、高数量之路,在船舶技术革新上,我国造船业也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造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的整体造船水平还落后于日、韩等国,在造船平均周期和船用配套产品质量方面还相对落后。我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船舶工业把握机遇,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对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王荣生认为:"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与中国船检和造船业同舟共济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