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月起,上海铁路局在铁路局管内推行托盘装载矿泉水进行"门到门"全程运输。托盘全程运输大幅度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货车停时和货物包装破损率,实现了可持续经营。针对货物不能实现满载、托盘重去空回影响运输效益等问题,提出通过扩大托盘装载的货物品类规格,以及发展公共托盘、建立托盘调度等多种手段实现托盘货物"门到门"运输。  相似文献   

2.
冉雄英 《铁道货运》2013,(5):55-58,5
在分析铁路货物保价运输现状和发展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实现铁路全程保价运输是铁路保价运输规避风险的延伸,可以满足客户综合物流和“门到门”风险分散的需求.提出加快转变全程保价运输服务方式,合理选择保价运输方式和保价费核收,规范计算保价货物赔偿费用,严格要求赔偿及办理赔偿时效,明确责任划分及清算等对策,对第三人责任的追偿,铁路全程保价运输可以借鉴保险业比较成熟的代位追偿.  相似文献   

3.
货物托盘装载是实现集装化运输的重要保障。针对货物包装件的装载模式和货物最佳堆码层数的确定,提出规则货物包装件装载方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规则货物包装件的装载模式、堆码层数的确定、装载方案等进行分析,通过实例计算不同装载形式下的货物装载量,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叶为民 《铁道货运》2011,29(9):9-12
阐明铁路货物"门到门"运输方式的概念,将铁路货物"门到门"运输分为3类:发送货物"门到门"、"门到站"运输,到达货物"站到门"运输,变更运输"站到站"服务。除此之外,"门到门"运输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联合实行"门到门"运输、实行经营式"门到门"运输等。最后,提出完善铁路货物"门到门"运输的建议:建立铁路物流信息化网络、实行铁路货运营业站物流联合、制定"门到门"运输的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深入实施,铁路全面推行“一口价”收费和全程物流业务,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不断强化门到门服务功能,对铁路全面参与物流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铁路门到门运输物流资源及作业过程,研究对其进行数字化、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并以北京铁路局为例提出了铁路门到门运输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德国铁路货场的现状和汽车运输公司的概况,对德国铁路集装箱“门到门”运输中与汽车运输公司的合同签订,重裁汽车的任务安排,集装箱装卸.费用清算,危险货物和超大货物运输,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期为我国集装箱公铁联运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阐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概念,针对太原铁路局"门到门"运输工作的现状,分析其实践中存在的两端价格机制不够灵活、市场开拓受客观因素制约、与社会物流企业相比环节较多、服务标准有待规范、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职工素质有待提高6个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太原铁路局货物"门到门"运输工作的建议:创新两端服务定价机制;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建立物流信息化平台;规范相关服务标准;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列车的装载状态是直接影响货物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自动检测系统检查确认货物装载状态,保障货物列车行车安全已成为当前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货运超偏载检测仪、货运安全检测门、货车预检系统等设备在检测货物装载超载、偏载、超限及装载状态的应用,并提出基于激光扫描结合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法,完善了货运预检系统的相关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德国铁路和美国铁路开展全程物流做法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外部物流市场环境和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发展全程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铁路贷运发展全程物流的思路,建议增强“站到站”运输服务水平,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做强大宗货物全程物流业务;针对零散白货物流市场特点,拓展“点到点”全程物流业务。  相似文献   

10.
根据零散货物快运业务特点,分析零散快运货物装载加固的难点,分别从零散快运货物装载加固基本要求、车内货物的装载要求、货物集装化装载加固要求、装载标准管理要求、装载加固材料管理要求、货物装卸作业要求等方面提出对零散快运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的思考,探讨加强零散快运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的措施和方法,卡控零散货物装车偏载、偏重等安全隐患问题,提升运输质量,确保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立 《铁道货运》2010,28(12):42-44
介绍目前国内托盘运用的现状和托盘直达运输的点,通过成都铁路局托盘直达运输试运,分析铁路托盘运输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托盘规格的标准化、建立合理托盘运用管理机制、托盘与货物捆扎成货件等托盘直达运输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货物装载工作是构成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环节,在运输安全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货车装载好坏不只影响货物列车本身的运输安全,有的还波及到旅客列车安全.例如货物列车在区间双线或者三线平行的线路上,以及在车站到发线上发生事故,就很可能引发旅客列车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宣布的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和“交通运输行业十四五规划”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求,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以往的运输工具将面临快速货物运输要求的严峻挑战,将出现难以使用燃油作为牵引动力的情况。为此,文章对我国快速货物运输模式进行探讨,设想采用集装箱作为多式联运的货物运输载体,铁路和公路运输分工合作,即公路汽车承担运输距离在500 km以下的短途运输,铁路承担运输距离在500 km以上的中长途运输,以50多个铁路集装箱大型枢纽站作为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转运站进行公路和铁路的集装箱换装,并进行铁路集装箱平车和集装箱编组,以减少铁路运输途中的编组作业站点和缩短运输时间。同时,以物流公司的仓库或冷库作为货物的装卸地,由物流公司进行货物的收集、装箱和分发,从而实现门到门快速集装箱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14.
张春辉 《铁道货运》2007,(1):32-33,39
结合北京铁路局装载加固的实践,从分析影响货物装载质量的环境入手,确定了煤炭等散堆装货物、“三超一重”货物为装载控制关键,提出明确装载安全卡控的重点货物品类,加强“三超一重”货物运输管理,完善装载加固方案设计等提高装载质量,以及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我国铁路货物“门到门”运输服务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我国建立铁路货物“门到门”运输服务体系的意义及组织“门到门”运输的做法,即推行货运代理制,介绍了实行货运代理制的必要性,代理业的经营范围及发展代理业应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乔学利 《铁道货运》2011,29(5):100-103
通过对影响货物装载加固、行车安全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开展货物装载加固安全专项整治;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加强货车装载检测、监控;认真开展行车安全专项整治,优化货物装载安全环境;联合行车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专项整治等对策,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输畅通,提高保价运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装载加固质量,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研究开发了铁路货物装载加固信息系统.谊系统解决了相关关键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设计和优选,实现了规章查询、方案管理和方案自动生成等功能.系统的实际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货物装载加固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货物装载安全重大意义及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康 《铁道货运》2001,(2):1-3,11
货物装载加固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货物装载安全在铁路运输总体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刚刚结束的全路运输安全工作会议上,傅志寰部长、刘志军副部长分别要求把货物装载安全作为全路六大安全重点之一来抓,并且,铁道部还专门出台了<加强货物装载安全的措施>.在全局运输安全工作会议上,局领导也对此提出了很高要求.作为分管客货运工作的副分局长,学习上级要求,深感责任重大,由此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由车站级、车务段(直属站)级、铁路局级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级4级系统构成.车站级系统主要负责收集和管理各检测站点的过车检测数据,并与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确报信息进行集成与匹配,实现货物装载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报警管理.车务段(直属站)级、铁路局级和铁路总公司级系统主要收集并管理辖区内货车的货物装载状态检测信息,及时掌握货车超偏载和超限等报警信息,通过跟踪货物装载状态的变化,实现对超偏载和超限货车的重点跟踪监控,并提供信息查询、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等服务.采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检测数据集成以及与TPDS系统的信息共享;采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检测数据与确报信息的模糊匹配和智能报警;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货物装载状态全程追踪与监控;通过建立报警货车分级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货车报警处理的分级闭环管理.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已在全路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各铁路局,中铁集装箱、特货公司: 为贯彻落实全路运输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深化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加强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管理,现将<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