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六月上旬,中国彩电企业峰会成立,康佳、海信、创维、厦华、乐华、金星、熊猫、西湖、TCL 王牌等九家彩电生产骨干企业签订了"停战协议"和"价格同盟",似乎为彩电业连年不断的内战划上了休止  相似文献   

2.
彩电联盟限价失败 2000年6月深圳,国内彩电行业排名靠前的九家彩电企业--康佳、TCL、创维、乐华、海信、厦华、金星、熊猫、西湖,在行业"老大"长虹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中国彩电企业高峰会"联手达成"保价同盟",结果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14日,在深圳市“中国名牌产品”颁奖大会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长于幼军亲手将100万元奖金颁发给了康佳集团的代表。2001年,康佳彩电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成为特区人民的骄傲。日前,记者获悉康佳手机又在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经过四年卧薪尝胆,康佳手机不但在2003年第一季度成功  相似文献   

4.
黄为民 《汽车情报》2005,(18):19-21
一、汽车电子,成为新一轮抢夺的“焦点” 目前,康佳集团在其成立25周年时正式宣布,挥师进军汽车电子行业。康佳表示,进军汽车电子行业的最终目标是,5年内要成为中国国内一流的、国际领先的高科技大型汽车电子产品综合供应商,从而最终形成彩电、手机、汽车电子“三足鼎立”的业务单元,以实现支撑该集团架构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汽车从奢侈品消费变为日用品消费,中国汽车行业会不会发展成为下一个家电行业而大规模地“漂洋过海”呢?汽车与家电,这两个看上去相去甚远的产业在中国很有可能循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不仅有摩擦,而且还会相伴着剧烈的阵痛。一个产业的发展进程大体上可以被分成三个阶段:“先进入”阶段、“低成本”阶段、“高创新”阶段。按照这种分析方法,中国目前的汽车制造业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之中。在我国彩电的普及运动中,过去牛气冲天的熊猫、西湖、牡丹等老品牌,早已被长虹、康佳、TCL等后起之秀取而代之,因为它们提前“征战他乡”了,不光单纯地引进设备,而是直接从先进技术入手,彻底地征服了海外市场。那么汽车行业呢?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外竞争,在异国他乡漂泊着的中国汽车,是不是能够一帆风顺地行驶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动车》2000,(9M):56-56
第一次1989年8月9日,长虹每台彩电降价350元销售。第一轮降价长虹是唯一的赢家。  相似文献   

7.
本期话题:     
吉利熊猫上市了,有人说时尚,有人说可爱,但也有人说垃圾。那到底是车真的丑,还是只是因为它挂上了吉利的标识?如果放在大家面前的是“奔驰熊猫”、“宝马熊猫”……那结果又会是怎样?大家一起来聊聊吧-。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家电下乡”带来的良机.有拉动内需的强力政策支撑,但是中国彩电行业今年的整体走势并不乐观。最新的一份行业报告日前出炉,预计2009年中国彩电市场销售额下降0.6%;销售量下降0.1%.其中,液晶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24.2%;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同比下降27%;CRT彩电零售量同比下降P2.9%。  相似文献   

9.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6,(1):36-36
临近2005年年底,各个车型都举起了降价的大旗.价格战再次打响。但降价是柄“双刃剑”,降得好能促进销售,降不好反而会影响销售。生产厂家还在遮遮掩掩,但在国内各个汽车市场和品牌专营店中,一时间“买断销售”、“清理库存”等喊声此起彼伏。但是广大消费者在各种降价声中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忽略了其他的问题.比如日后的使用成本等,这些都是在购车前要想清楚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如果说我国车市有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就是“降价”。2005年第一天车市便猛刮“降价风”,丰田、马白达、东南、奇瑞等7个品牌、21款车型一起“高台跳水”,使2005年车市一开局就显得很不平静。然而临近春节,沉寂了大半年的车市似乎缓过神来,终于迎来了艳阳天。与此同时,“冰火两重天”是当前车市一个显著的特点,2005年元旦以来涨价消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为使国内轿车市场升温,轿车降低风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降价方式不断更新,降价幅度不断加大。然而,车市一阵骚动后,依旧如故,恰似一壶烧不开的白开水。难道“降价”这把利刃在国内轿车行业失去了它的锋锐和威力,它给国内消费者留下了许多疑问和迷茫。剖析“国产车降价”这个经济“怪”现象的结所在,使企业把握轿车市场发展趋向,使消费者有一个正确认识,成了我国轿车能否平稳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4,(21):45-47
曾几何时,微型汽车降价促销,曾被国内微型汽车企业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早期的微车降价,确实收到奇效。2003年,贯穿全年的国内微型汽车行业降价风暴已经过去半年,盘点全年得失:贴近私人购车市场、降价幅度最大、降价频次最高的微型轿车行业收获颇丰,产销增长率超过100%,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2004年的价格大战后,国内轿车市场出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峙”局面:消费者对轿车降价预期增强,希望国内汽车商将车价降下来;商家和厂家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则以不打“价格战”为由,拒绝降价,为卖车在营销策略上挖空心思,想尽招数,召开同业会议,达成“价格联盟”。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23,(3):46-49
<正>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幻莫测,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科技创新,都必须持续变革,从而获得市场竞争力和活力。3月8日,2023年创维汽车春季技术生态大会在南京成功举行以“科技品质健康”为主题,全方位展现了创维汽车在科技创新、匠心制造及汽车健康领域的前瞻思考和技术布局。创维汽车与国创中心、晶晨半导体、中国航天科工、小维健康、深圳创维新世界等来自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战略伙伴展开深度合作,携手助力创维汽车在汽车智能化、健康化领域的技术迭代,为高品质出行开启全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汽一大众在完成宝来B计划促销后,同时向新闻界宣布调整宝来市场指导价格,据介绍,宝来全系列车型在原市场指导价的基础上下调幅度分别为:基本型7500元;舒适型1.2万元;豪华型1.5万元,公开宣布价格调整,对于一汽——大众来说尚属首次。自2002年1月12日夏利大幅降价引发“夏利旺市”景象后,2003年5月23日夏利再度出击,对部分热销车型的市场售价再次大幅度下调,催化本年度第三轮降价高峰,此后,吉利、红旗、威姿、雅酷、富康、派力奥、西耶那等车型纷纷以直接降价、变相促销、新车改款提高性价比等不同形式“闻降而降”促热车市,而且有些厂家一月内两度降价。车价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购车因素,降价自然是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降价消息频频而至,反映近期内消费者由于降价刺激的购车心态出现小幅波动,车市呈现淡季不淡平稳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6.
油价攀升销最不减 消费者习惯性地认为商品价格“有升就有降”.以此也认为石油的涨价之后必然会出现降价的可能。石油是否会按照消费者的意愿.与其他消费品一样,在涨价后出现“打折”、“降价”?  相似文献   

17.
回首2003年,汽车厂给消费者最大的冲击莫过于降价的轮番“轰炸”。据不完全统计,乘用车的降价已多达上百次。其中幅度最大的几次达到了6万元之巨,相当于春节前普通店铺的促销手法,“买一送一”。当然,汽车厂送的只是一辆经济型轿车。  相似文献   

18.
礼文 《汽车情报》2005,(36):1-1
临近年关岁尾,汽车市场的主旋律仍是“降价,降价,还是降价”。在缺乏市场亮点的市场环境下,“经销商行为”的汽车促销白10月开始全面展开,有几十款车型作出了较大幅度的促销让利,环顾市场内外,新车降价声此起彼伏。近日又有多款新车型喊出了“让利降价”的口号,为年前的汽车市场争夺战吹响了号角。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以来,车市的降价风刮得比西北风还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波又一波的降价发生在每一月每一周。老车型之间,新车型之间、新老车型之间都存在各种形式的竞争。降价的“多米诺骨牌”在低端至中高端汽车领域逐一显现。其降价幅度和覆盖车型的广度都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安全》2004,(8):1-1
近段时间可谓国内汽车市场的“多事之夏”。热闹的北京国际车展刚刚结束,南北大众史无前例的降价风波便起,给销售”快淡出乌来”的车市撤了一把胡椒粉,让人们呛了个措手不及。可就在人们还没咳嗽够的时候.一汽马自达和广州本田不约而同在“大众降价”的第二天发下了“召回”通告,首开了中国“召回先河”,作为国内首次的召回事件的主角.一汽马自达和广州本田自然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抢尽了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