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关系着铁路运营安全。文章以郑万高铁重庆段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为背景,针对二次衬砌质量缺陷问题,对工装设备、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特别是针对初期支护平整度、防水板铺设、台车布料、混凝土振捣、拱顶防脱空监控、施工缝处理、止水带安装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了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有效管理,规范了作业标准,提升了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隧道二次衬砌设置钢筋的必要性及配筋设计与钢筋实际受力是否一致问题,文章对比了中国、德国和日本的规范,并依托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进行了二次衬砌配筋设计与深、浅埋隧道钢筋实际受力现场测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规范规定的围岩荷载的50%~60%以及按最不利节点,进行二次衬砌配筋设计偏于保守,和现场实测钢筋受力值存在较大差别;现场实测钢筋只有拱顶内侧受拉,受拉值仅为19.5MPa,其余均受压,二次衬砌钢筋压力比较小,最大值在左右边墙位置,为57 MPa。分析认为,进行二次衬砌结构检算时,可适当减小围岩压力的取值;衬砌配筋应通过工程类比及结合规范公式计算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3.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围岩大变形段二次衬砌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4.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5.
刘国庆 《现代隧道技术》2013,50(2):84-93,101
目前,新建铁路隧道大多采用新奥法中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围岩,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而对于极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变形速率均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因此二次衬砌必须适时及早施作,让二次衬砌分担部分荷载对安全有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二次衬砌施作时机越早越好,二次衬砌施作过早或过晚对隧道安全都是不利的。文章结合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受力变形特点及对二次衬砌的施做时机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
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成因复杂,只有分清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原因,才能对其提出合理的处治对策,以保证隧道施工、运营安全。文章以某高速公路(炭质)千枚岩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出口段二次衬砌开裂特征,结合现场监控量测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该隧道二次衬砌开裂主要原因是围岩地质条件差、围岩级别低且二次衬砌施作过早。然后进一步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不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下的应力特征,结果表明:二次衬砌施作过早导致边墙和拱腰附近二次衬砌内侧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且二次衬砌施作越早,拉应力越大,这将导致二次衬砌张拉开裂;在初期支护变形量为隧道最终变形收敛值的65%~70%之后施作二次衬砌较适宜。建议在类似隧道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支护时机。  相似文献   

7.
隧道工程二次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且二次衬砌混凝土必须具有高强度、耐久性等。结合锦江路站台建设项目,对大断面隧道暗挖施工过程中的二次衬砌快速施工展开研究分析,超大断面隧道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进行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介绍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中衬砌台车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辽南线太平岭工程是国家规定的二级公路隧道工程,以此工程为基础,对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对施工技术方案中的有关于爆破、支护衬砌结构以及二次衬砌等的具体施工工艺、技术流程和注意要点进行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工程实践为例,从超前地质预报、开挖与支护、装碴与运输以及仰拱施工、防排水、二次衬砌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铁路隧道机械化配套技术,以及自动定位安全预警系统的配置,并对实现掌子面人员安全跟踪定位及信息化管理、实现长大隧道安全快速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软弱地层下开挖单洞隧道时二次衬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文章以某单洞铁路隧道为依托,采取三维有限元软件对软弱地层下隧道施加二次衬砌后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施加二次衬砌后,地层的水平应力整体呈条带状分布,开挖扰动对地层水平应力的影响较小;(2)当施加二次衬砌后,单洞隧道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显著减小,围岩的整体稳定性显著提高;(3)当施加二次衬砌后,隧道所处的地层整体变形量均显著减小,岩体表层的沉降量为0.04 mm,其沉降量可以忽略不计;(4)当隧道进行二次衬砌加固后,围岩的整体水平变形量均较小,满足相关的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挤压型变形和可让性支护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围岩深埋隧道修建遇到的挤压型围岩大变形问题,是山岭隧道工程中的难题。文章在对挤压型变形机制、判识方法和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挤压型变形围岩支护的可让性原则,从地层特征曲线和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出发,阐述了可让式支护的原理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31-137,145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自动驾驶列车是京张高铁智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该项智能技术设备的运用对既有行车组织、设备维修、旅客服务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充分发挥智能设备的先进功能,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技术规章体系。本文研究智能驾驶技术对行车组织、设备维修、旅客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既有相关技术规章的适应性,并从自动驾驶技术设备运用、管理、维修的角度出发,提出技术规章制修订的建议。论文的研究为京张高铁自动驾驶智能设备的运用提供保障,也为智能京张的技术规章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铁路公司都非常重视对铁路运营、安全、效益的管理及评价。国外铁路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普速、高速铁路,在运营效率评价、运营安全评价、服务质量评价、经营效益评价、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展等方面的现状,从客户服务质量评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建立、效率效益导向的经营效益评价机制建设、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发展等维度,总结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效益评价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与规章对保障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和安全的作用愈加显著。系统分析发达国家铁路应急管理现状与经验,阐述我国国家、铁道行业和国铁集团层面法律法规、预案与规章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层面高速铁路应急预案、完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规章体系、推进应急规章体系的制修订和定期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等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高铁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京沪铁路某段铁路桥隧道修复工程实例,根据热力数值分析基本理论,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有限元方程,分析了隧道人工冻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确定了开挖时的人工冻结壁厚度。最后,对冻结壁和其周围土体进行施工过程的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冻结法作为一种辅助的施工方法,完全能满足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铁迅速发展,高铁建设如何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评价高铁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效率,本文从城市协同性、高铁枢纽建设、站城距离等角度,构建高铁枢纽建设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DEA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效率匹配度,为城市既有高铁站与城市协同发展程度提供依据。最后以京沪高铁为案例分析了24个车站与所在城市的协同关系效率值,结果表明,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高铁枢纽发展较好,常州北站、苏州北站、天津南站等较差,尤其是天津南站的通过能力、客流量等产出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文章介绍了监控量测技术在乌岭隧道施工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针对梧州市城乡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城乡道路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体制、政策、实施等方面探讨了统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