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文静  邹成路 《隧道建设》2020,40(5):727-734
为解决半成岩地层明暗挖地铁车站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南宁地铁3 号线青秀山站,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半成岩地层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富水半成岩地层中修建隧道可采用群井降水的方法对地层进行加固,降水后围岩黏聚力大幅度增大,有利于隧道开挖; 2)站台层隧道群开挖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横通道在距离正线隧道开挖面大于1 倍隧道洞径后方可开挖,斜扶梯通道宜在横通道二次衬砌完成后开挖; 3)群洞隧道三岔口部位应根据工程条件予以加强设计,尤其是在隧道纵向上; 4)在一定条件下,明挖站厅层在站台层暗挖隧道群之前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依托广西南宁轨道3号线埋深超过60 m的青秀山明暗挖地铁车站工程,进行了降水对地表沉降影响以及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深度的增加,地表沉降增大,与基坑距离越近,地表沉降量越大;深基坑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围护结构的位移及横支撑的轴力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张维  梁桥欣 《路基工程》2023,(2):142-147
以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工程为依托,采用超深群管井综合降水、大直径深长钢管柱成孔及定位技术、非爆破新型双牙高频振动高频破碎锤、抓斗等联合机械开挖、多节点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等技术,解决泥质粉砂岩等地层降水难、大直径深长钢管柱成孔及垂直度控制难度大、基坑开挖效率低、明暗挖工程平面重叠和立体交叉施工难度大、群洞转换节点多等难题。在确保超深基坑、暗挖隧道开挖过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地表下沉,提高了复杂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功效,缩短了工期,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帅军  邱浩文 《隧道建设》2008,28(6):724-727
 广州地铁五号线某明挖车站为避让民用房屋,部分地段被迫变更为暗挖施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简述改暗挖条件下所采取的总体施工顺序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通过比较方案变更后和常规明挖施工方法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方案变更后的优缺点,从而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瑾 《隧道建设》2020,40(10):1480-1487
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部分随着断面尺寸的增大,结构风险成数量级增加。为达到在功能合理前提下,尽量减小暗挖断面尺寸以降低结构风险的目的,通过将暗挖隧道结构高风险性纳入设计评价体系,提出建筑设计标准回归规范要求、梳理机电设计标准盲点、调整机电系统方案、优化建筑形体的建筑设计优化理念。经与实际工程结合,总结出3项具体措施: 1)简化暗挖隧道部分功能,将功能精简或转移至明挖空间; 2)重整暗挖隧道群体内功能之间几何关系,有效规划,减小尺度; 3)尊重暗挖隧道圆形、马蹄形断面有利受力特征,规整断面功能形体尽量与隧道无缝贴合。所述优化措施经南宁地铁3号线青秀山站运用实践,可有效减少暗挖隧道数量,减小暗挖隧道断面,扩大暗挖隧道间距,综合优化断面面积约30%,较好地降低了暗挖结构风险。  相似文献   

6.
唐鹏  王海龙  黄旭 《隧道建设》2011,(Z2):223-228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冉家坝车站开挖深度约41 m,主体全长227.4 m,宽29.46 m,为地下5层局部6层岛式明挖车站。车站设计工程量大,施工风险高,质量要求高。以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为依托,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冉家坝车站主体结构高大模板施工为例,通过研究地铁车站结构成型施工主要特征及施工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施工方案及技术解决措施,确保了车站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7.
徐凌  罗富荣 《隧道建设》2016,36(3):320-325
地铁车站附属工程爬坡段仰挖施工大多是在工期、进度等压力下被动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施工风险比较大。为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安全,须从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严格管控。以北京地铁7号线暗挖车站10处仰挖附属工程为依托,在对比分析地铁车站附属工程各类施工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仰挖施工的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了仰挖施工的工程进度与地表沉降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综合采取设计、施工及现场管控措施后,仰挖施工在安全风险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方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李春奎 《隧道建设》2014,34(3):264-268
长春市解放大路站为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为合理缩短工期,方便快速施工,将导洞开挖顺序调整为先上后下,先边后中的施工顺序。为了控制地铁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减少和避免地层沉陷等安全事故发生,对长春地铁1号线解放大路站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东北地层条件下,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车站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同时从地层条件、工艺特点和工序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上下层导洞层间土注浆加固、合理确定导洞施工顺序和有效划分拆除支撑段落等控制地表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汤建军 《隧道建设》2012,(Z1):132-137
为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地铁明挖车站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识别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石湖路站施工为例,介绍地铁明挖车站施工安全控制要点,分别从临建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钢支撑架设及主体工程施工等7方面对安全管控做了总结,对确保地铁车站施工安全、平稳、有序进行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丁锐 《隧道建设》2006,26(2):49-52
明挖车站深基坑施工由于基坑周边沉降和水土流失,会引起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天津地铁营口道车站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发生灾难性后果。通过对营口道车站的施工,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出复杂环境下明挖车站深基坑施工周边环境保护经验。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地铁地铁3号线湖里法院站主体结构基坑位于近海且富水的地层,为提高基坑降水效果,通过基坑用水量及降水井的计算分析,选择大直径降水井点的布设方法,并针对大直径降水井施工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操作细节,最后通过降水从监测数据,表明该基坑降水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大直径井点降水作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降排水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赵玉华 《路基工程》2021,(3):159-164
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南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与施工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内外降水(压)井的布置方式、关键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监测数据表明:15天内基坑水位降深达13.81 m,低于基底标高1.41 m,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降水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海港引河南闸站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过程中透水性土层的防渗处理进行研究。经比选,闸站基坑采用放坡开挖+搅拌桩围封的方案。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搅拌桩长度下基坑边坡的出口水力坡降。结果表明,截渗桩穿越中等透水性层,桩底进入相对不透水层进行围封时,基坑边坡出口水力坡降满足规范要求,无逸流出口。同时,基坑施工中应布置相应降水井及监测点,保证基坑防渗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换乘通道下穿轻轨3号线车站的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工程监测数据基本吻合,下穿轻轨车站的基坑开挖可引起上部车站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为保护上部车站结构,采用了全方位旋喷加固(MJS)的施工新工艺,首次在相对于桩基如此近距离的范围内把MJS法应用在既有地铁车站正下方进行施工,指出了地基加固体对基坑开挖产生的位移传递具有阻断作用。结合规范要求,在对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模拟条件下,通过预测地表和基坑自身变形特征及最大值来分析和评价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自身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为了评价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对上部车站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得出在相应位移约束条件下的安全状态。对比分析表明,在紧贴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土体中进行二次加固及结构逆筑施工,可有效控制上部车站结构变形。  相似文献   

15.
在基坑开挖工程中,井点降水是常用的降水方法。在基坑渗流数值计算中,降水井的模拟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根据降水井实际工作机理,在以缝代井列模拟排水孔幕的基础上,采用以缝代井列调整流量法来模拟降水井,通过校正缝水位和缝周渗透系数来实现流量误差的调整。算例分析表明,改变缝的设置范围、改变渗透系数的选取、改变降水时间,该法均能模拟出相应的降水效果,既符合工程实际,又便于工程应用,是模拟基坑开挖中降水井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雷 《路基工程》2022,(1):146-150
昆明某地铁车站富水地区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建筑物位移影响较大,针对此问题提出分区降水开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区降水和整体降水开挖的影响;优化降水水位与开挖面的相对位置,通过实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分区降水开挖能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物和自身围护结构变形;降水水位降深越小,既有邻近建筑物变形就越小.  相似文献   

17.
地铁站基坑开挖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并导致周围地下构筑物倾斜、开裂等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结合陈家祠地铁站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的工况,分析基坑开挖对国家级文物建筑-陈家祠堂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邻近文物建筑站在基坑开挖及地铁运营时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