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秀权  杨世武  苏辉  刘成华 《隧道建设》2017,37(12):1557-1563
为论证隧道施工图现场核对与设计优化工作的重要性,依托蒙华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从隧道进出口位置、弃碴场位置、隧道进洞方式、辅助坑道设置等方面开展隧道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工作,并以张裕1#隧道、赵吾4#隧道、中条山隧道、禹门口隧道、大中山隧道、黄柏岭隧道等隧道为例,论述通过采用隧道改路基、暗挖改明挖、调整辅助坑道、增设横洞、大管棚改为小导管、弃碴场位置调整等措施来确保隧道工程建设"安全、合理、经济"。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后续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隧道弃碴在填石路基中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 ,从隧道开挖爆破设计和填石路基填筑施工两个方面介绍了填石路基在利用隧道弃碴时的施工技术 ,通过现场反复试验总结出填石路基施工的最佳参数和合理工艺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成贵高铁高山田隧道出口1号弃渣场,运用FLAC3D强度折减法及运用理正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强度折减法比用理正软件分析弃渣场稳定性更合理、全面;该弃渣场短期、长期稳定性均满足要求;挡墙可以确保弃渣场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永吉(永顺—吉首)高速公路上跨焦柳铁路罗依溪隧道路堑的爆破开挖为研究对象,对爆破荷载对隧道主体结构安全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使用的爆破方案对隧道和边坡位移及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爆破振动在岩层中50m传播范围内迅速衰减,振速衰减至约为10cm/s,可认为该爆破振动影响的安全最小深度为50m。考虑到岩土计算参数的离散性,建议在开挖深度达到距离路基面10m后采用液压炮头机钻裂施工,以上部分可采取爆破施工。  相似文献   

5.
为使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能够穿越风景名胜区,解决风景名胜区内隧道施工引起的污水、噪声、振动、弃碴、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依托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及八达岭长城站工程,系统分析景区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因素,从设计和施工2个方面,提出环境保护原则和环保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铁路、公路工程采用隧道方案下穿风景名胜区是可行的,采取车站出入口消隐设计、清污分离的排水系统、长耐久性结构设计、微震微损伤控制爆破技术、大功率隧道空气除尘技术、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洞碴回收利用技术等环保措施后,能够满足景区各项环保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弃碴场选址上影响的因素很多,有较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其结构分析较为复杂,而设计中又无专门的标准、规范可参照.调查发现,实际工程中因不利因素考虑不足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不少,使碴场挡土墙破坏率远大于路基墙的破坏率.针对弃碴场的布置及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乌坑坝隧道左线出口段穿过坪乳公路弃碴体的施工措施,说明弃碴清除对坪乳公路安全及边坡稳定的影响,从而采取在坪乳公路外侧用桩板墙加固,减少清碴量,保证坪乳公路的稳定性;同时加长明洞,对弃碴注浆加固,保证了边仰坡的稳定和高速公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建公路隧道爆破施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时,引起既有铁路隧道动力响应问题。运用有限元数值软件模拟分析了下穿公路隧道与既有铁路隧道中心位置不同时,既有铁路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施工至铁路隧道正下方中心时,既有铁路隧道底部最大振动速度为5.97 cm/s,小于规范允许值6.00 cm/s,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现场振动监测数据值;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变形影响,从公路隧道开挖至近侧、中心、远侧、贯通,四个阶段最大变形值为4.86 mm,未超过规范允许值10.00 mm。  相似文献   

9.
以兴泉铁路中侧穿一居民楼的美普隧道工程为依托,运用 FLAC3D 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隧道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研究设置不同范围和不同桩长的隔离桩对隧道爆破开挖引起建筑物振动的控制效果,并提出了隔离桩的合理布置范围和适宜桩长等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10.
龙头山隧道为双向分离式单洞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1.1m,是目前国内单洞开挖跨度最大的隧道之一。本文采用工程类比法对该隧道的结构支护参数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针对不同围岩地质区段和两侧已有地下油库建筑,提出了地表注浆、反压护拱、双侧壁导坑开挖和微震动爆破施工等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合不同的施工步骤,对隧道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确定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以高原铁路某区间弃渣场为依托,结合渣场弃方量、海拔高度、气候条件、渣体类型等多方面特征,从渣场选址、植被防护及抗震设计等方面开展弃渣场稳定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大型渣场选址应结合铁路特点综合考虑;加强行洪论证、暴雨工况论证和地震工况论证;植被防护应因地制宜;挡渣结构类型应结合地震作用选择。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渣场稳定性分析,得到渣场在地震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降低,二者共同作用时,稳定性急剧降低,易发生渣坡失稳。  相似文献   

12.
孔景华 《隧道建设》2014,34(3):221-225
某铁路隧道建成运营后,受溶洞区域水压大的影响,岩溶核心段出现衬砌渗漏水现象。为了解决衬砌渗漏水问题,通过在正洞顶部施作引水洞,截取岩溶水,减小作用在隧道衬砌周围的荷载。本文结合某铁路隧道引水洞爆破施工,通过从爆破震动、结构变形等动态监控和土压力、型钢应力、混凝土应变等静态监控,分析引水洞施工期间正洞衬砌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得出爆破震动速度和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允许标准以内,并且隧道结构变形很小、结构受力相对稳定,说明引水洞施工对正洞衬砌结构影响小,保证了运营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覃维  王星 《交通科技》2020,(2):92-96
以某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的输气管道施工项目为依托,对近距离涉铁工程建设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管道施工各工序对既有隧道的受力影响,得到天然气管道及防护涵的施工对东龙山隧道稳定性基本无影响的结论。同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既有隧道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认为管涵施工引起的安全风险可忽略,并提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阮清林 《隧道建设》2012,32(3):281-286
依托渝利铁路长洪岭隧道近距下穿地表城镇(江池镇)减震爆破施工,通过使用电子毫秒电雷管开展减震爆破试验。试验以爆破震动波的干扰降震原理为指导,结合以往工程使用非电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的减震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减震动监测,优化爆破参数,形成了在30 m左右近距条件下爆破振速低于1.0 cm/s的电子毫秒电雷管全断面减震爆破开挖技术,达到了近距下穿地表城镇时降低隧道爆破振速、确保地表建筑物安全的目的。同时,拓展了在近距条件下隧道钻爆法使用范围,减少了临时支护,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15.
余超  梁波  欧阳天烽 《隧道建设》2010,30(2):151-156
在分析国内外爆破振动理论的基础上阐述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有针对性地引入振动速度、振动时间等多种参数进行分析,且以兰渝线关子岭特大断面隧道爆破为依托,应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特大断面隧道爆破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仰拱迎爆侧附近应力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部既有隧道最大拉应力依次出现在迎爆侧仰拱、拱脚、拱顶及背爆墙等位置,并且其强度经历由弱变强,又由强变弱后逐渐减小消失。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在特大断面爆破施工中应采取的一系列减振施工技术措施,希望为以后遇到类似特大断面爆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于川藏铁路隧道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机械的选型,分析了近二十年来高原寒区铁路长大隧道无轨运输施工机械配置情况,针对川藏铁路隧道不良地质和现有的应对措施,介绍与之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并对有利于隧道钻爆法机械化施工的开挖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昆明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中的新碧鸡关隧道为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采用分部开挖和光面爆破结合技术,进行了爆破参数、炮眼布置、装药结构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该方法施工简单、安全经济,对同类隧道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钻爆法,研究在围岩损伤条件下初期支护滞后掌子面不同距离时隧道稳定性。利用声波检测隧道爆破开挖后围岩的扰动损伤,将隧道支护时机与施工时初期支护滞后掌子面距离相结合,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初支滞后距离下围岩的位移量、应力大小,得到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随着距离的增加,围岩位移量略有增加,围岩应力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根据其变化规律分析可得初期支护滞后掌子面12 m的情况下围岩能够自稳。实践证明,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光面爆破效果,而且有效地控制住围岩超欠挖,从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小净距双洞隧道下穿建筑物爆破振速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石新路站-石桥铺站区间隧道属矿山法小净距双洞隧道,下穿众多建筑物。采用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技术,辅以分部、分次施工方法,结合延时爆破控制技术,通过不断优化钻爆设计参数,加密减振孔数量或加大直径,利用水压爆破降尘减振优点,采取信息化监测技术手段,控制爆破振动对环境影响。通过优化钻爆设计,有效控制爆破振速,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爆破振速达标可控。为解决隧道下穿建筑物爆破振速控制技术难题,采用减振孔+水压爆破+延时爆破技术,得出结论即最大振速集中在掏槽眼,其中3个方向振速垂向最大、径向次之、切向最小,且隧道下穿后比建筑物正下方振速大,采用水压爆破比常规爆破振速降低13%~22%,增设减振孔比水压爆破振速降低1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