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圆梁山隧道粉细砂充填型溶洞钻孔注浆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建法 《隧道建设》2009,29(1):88-92
圆梁山隧道是渝怀线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11068m,是典型的岩溶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共揭露了5个大型充填型溶洞,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2#溶洞为高压富水深埋粉细砂充填型溶洞。以该溶洞钻孔注浆施工为例进行了工效分析,并从注浆参数、注浆材料、机械配套和劳动力组织等几个方面对圆梁山隧道粉细砂充填型溶洞的钻孔注浆快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卓越  邹翀 《隧道建设》2006,26(2):33-37
重点以圆梁山高水压岩溶富水隧道为对象,通过圆梁山隧道背、向斜岩溶水处理和溶洞的防水施工实践,并结合重庆万开高速公路铁峰山岩溶隧道防水实际,从岩溶水处理、溶洞处理、高压富水段施工防水处理等方面对岩溶隧道施工防水原则、施工方法选择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类似隧道的施工防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地面注浆加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及注浆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盾构隧道施工中通过地面注浆加固进行溶洞处理。同时,对监测区间内溶洞注浆加固效果以及隧道掘进引起的地面、房屋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溶洞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隧道掘进造成的地面房屋沉降变化平稳,地面注浆加固处理在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具备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宜万铁路高坪1#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宜万铁路高坪1#隧道穿越T21j灰岩,处于岩溶垂直循环带内,隧道最大埋深104m。隧道岩溶极其发育,施工中共揭示大小溶洞51个。通过对所揭示的溶洞进行数理分析,探讨了垂直循环带内岩溶发育特征。根据岩溶发育特征和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了岩溶规模划分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岩溶治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桐子林隧道大型溶洞、暗河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庭华 《隧道建设》2005,25(4):34-35,40
介绍了遂渝线桐子林隧道施工中揭示的大型岩溶暗河、溶洞的各种情况,为防治岩溶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所采取的整治方案以及充填溶洞段的隧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隧道工程中,当施工段存在溶洞问题时,往往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应采取措施解决溶洞问题。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隧道工程实例,针对岩溶隧道的复杂性,简要探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的处理方案,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渝湘高速公路彭武段长滩隧道左右洞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均出现了突水,涌水量约19000 m3/d。施工开挖和物探揭示左右隧道岩溶形态复杂,水平与竖向均发育,左右洞联通。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对本隧道大型溶洞处治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针对溶洞形态及地质条件,提出采用不同桥型处治左右溶洞,充分考虑结构安全、工程经济和施工的可行性。介绍隧道内桥梁设计思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岩溶隧道概化模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基底在加载过程中,不同尺寸及位置的全充填性溶洞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尺寸和位置的影响存在界限值,岩溶顶板安全厚度为0.4倍隧道直径,岩溶上边界影响范围为1倍隧道直径,岩溶下边界影响范围为3倍隧道直径,岩溶左右边界影响范围为2倍隧道直径;当岩溶超过上述影响范围时,隧道设计、施工可不考虑溶洞影响。  相似文献   

9.
石林隧道位于云南省弥勒-石林板桥区间,全长18208m,为云桂线最长隧道、全国最长单洞双线隧道、全国最长岩溶隧道、世界上最长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岩溶隧道。隧道最大埋深250m,最小埋深4.8m,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辅助坑道设置为“一贯通平导+两斜井”的模式。平导设于正洞左线线路右侧35m,全长18122m。石林隧道地质以灰岩为主,隧道大面积穿越碳酸盐岩地层,区内断裂交错发育,且位于弥勒富水块段,施工中遇岩溶裂隙、溶洞、溶腔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0.
处于岩溶垂直循环带的隧道施工遭遇溶洞时面临很高的突涌泥与塌方风险.为判别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危害性,从而为溶洞处治施工决策提供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溶洞对隧道施工危害的评价体系.首先,依据溶洞充填物涌出、地表塌陷、洞内坍塌等3种灾害类型划分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危害等级;其次,选取溶洞与隧道相对位置、溶洞规模、溶...  相似文献   

11.
复杂岩溶问题是国内外隧道施工地质界施工技术难题,本文以黔张常铁路晏家堡2号隧道溶洞处理技术为基础,阐述粘土填充型岩溶处理方案,总结岩溶隧道施工技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宗伟 《隧道建设》2005,25(1):45-48
通过郁山隧道出口DK276+270~+205遇溶洞时的施工,介绍了溶洞内隧道施工的一般性原则和岩溶地段隧道施 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段尖山Ⅰ号隧道Zk1745+061岩溶坍塌为工程实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钻孔、地质测绘手段,首先查明溶洞发育规模及空间形态分布;数值模拟了岩溶隧道坍塌的机理,认识了隧道顶板溶洞块、碎石土的塌陷破坏,以及引起地面出现塌坑的过程;为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采用大管棚辅以小导管超前支护、洞内加强支护结构、三台阶七部法施工措施;隧道强支护处治措施后,隧道安全、顺利地穿越了岩溶发育区段,处治过程中未出现二次坍塌等事故。成功处理了该岩溶坍塌问题,为类似隧道溶洞块石土填充坍塌的处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溶区隧道围岩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爆炸荷载的计算模式,计算了朝东岩隧道爆破时的爆炸荷载,采用Ansys大型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岩溶地区隧道顶部有溶洞的围岩在爆炸荷载瞬息作用下的变形,分析结果认为:以朝东岩隧道为例,当溶洞直径为4m时,岩溶洞边缘离隧道顶部小于3m时,在爆炸荷载瞬息作用下,隧道顶部与溶洞将会贯通,产生施工危害。  相似文献   

15.
刘道炎  谢建斌  黎忠  孙孝海 《隧道建设》2020,40(Z2):151-160
为研究岩溶区隐覆溶洞对盾构地铁隧道区间稳定性的影响,依托位于高原岩溶发育区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联大街站—吴家营站区间盾构地铁隧道工程,应用物探钻孔法和电磁波CT法勘探盾构地铁隧道区间的溶洞分布; 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别研究盾构隧道不同埋深时隧道下侧溶洞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隧道周边溶洞半径、溶洞填充状态、溶洞位置、溶洞隧道间距对盾构隧道开挖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岩溶发育区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1)综合应用钻孔法和电磁波CT法,可较好地判断岩溶强发育区内的溶洞分布; 2)当隧道周边溶洞尺寸和位置不变时,盾构隧道围岩塑性区和变形量随溶洞埋深的增大而增大; 3)当隧道周边溶洞半径增大时,溶洞与隧道围岩间的应力集中区域变得分散,盾构隧道围岩变形量减小; 4)隧道周边溶洞内填充物及数量对盾构隧道围岩的变形量基本没有影响; 5)隧道周边溶洞位置对盾构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分别为盾构隧道围岩左、右侧的溶洞大于盾构隧道围岩下侧的溶洞,盾构隧道围岩下侧的溶洞大于盾构隧道围岩上侧的溶洞; 6)隧道周边溶洞仅在距隧道一定范围内才对盾构隧道施工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邢修举 《隧道建设》2019,39(2):287-293
针对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开挖时现有地质预报技术对岩溶突水较难做出准确预测的问题,设计出大断面三维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依据岩溶发育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25 m和50 m处不同体积富水溶洞进行模拟,研究掌子面前方不同距离和规模的低阻异常体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在张吉怀铁路古丈隧道岩溶发育段进行探测验证,结果表明: 1)溶洞模型在二维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上25 m和50 m处形成闭合、视电阻值小于60 Ω·m的低阻区,低阻区与设计的模拟体的位置和范围一致; 2)大断面三维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三维显示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采用该技术能够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17~30 m、隧道两侧20 m到隧道中轴线的充泥含水溶洞。  相似文献   

18.
在设计阶段由于受勘察手段的限制,隧道地质情况不可能完全察明,在岩溶地区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大型溶洞,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后期运营带来一定隐患。文章以重庆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羊桥坝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巨型溶洞为例,溶洞最大长度267m,最大宽度180m,最大高度120m(设计标高至溶洞顶约70m,至溶洞底约50m)。根据溶洞现状及补充勘察资料,研究了桥梁跨越方案、路基+明洞方案、回填暗挖方案和5种改线方案。从地质条件、施工风险、工程造价、工期等方面对诸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采用新增费用最少、工期最短的左线左偏绕避溶洞方案,并用于工程实践,达到了规避地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节约造价、工期可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成贵铁路全线6个一级管理风险隧道之一的7 130 m大方隧道近日顺利贯通。该隧道位于成贵铁路大方至黔西区间,设计为双线,地质复杂,施工过程穿越岩溶、断层破碎带及矿窑矿碴多种不良地质带,时常遭遇大型溶洞、涌水、突泥的风险。特别是隧道进口段3 030 m和平行导洞2 025 m,下穿杭瑞高速和大  相似文献   

20.
对岩溶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溶洞的存在对隧道爆破安全有直接影响。笔者以白须公1#隧道溶洞段爆破开挖为背景,采用MIDAS/GTS软件数值模拟了岩溶隧道爆破开挖对溶洞围岩的影响,利用国际上常用的衰减公式对溶洞围岩质点振动速度进行了拟合,分析爆破地震波在围岩中的衰减规律。对比溶洞附近隧道上台阶全断面开挖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临空面的夹制作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探讨岩溶隧道爆破溶洞围岩质点安全振动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