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唐山至曹妃甸的铁路工程为依托,运用ABAQU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排水板在固结沉降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排水板长度和间距对土体的固结沉降影响。结果表明:ABAQUS所得的模拟值能够与实际值较好吻合;排水板能够缩短排水通道,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长短板交替式真空预压法能够较好地加固地基土,并对实际工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结合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路堤的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排水板间距、堆载预压时间及堆载预压荷载对软土固结度、残余沉降的影响。总结出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排水板间距并延长堆载时间,可有效减少工程造价并达到与较小排水板间距时相近的处理效果。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小排水板间距并结合超载预压,加快施工期沉降速率,满足残余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岩  刘海鹏 《路基工程》2021,(5):175-179
以深圳市某软土地基处理为依托,对堆载联合排水板处理渣土回填软土地基过程中,不同渣土厚度、排水板间距、排水板深度、堆载值、堆载速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沉降及侧向位移的影响;采用设置应力释放沟和打设隔离桩的措施,减小对周边围堰及道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志 《公路隧道》2007,(4):46-53
本文首先对现场实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和消散的规律。其后,本文建立了能够模拟盾构隧道动态掘进的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模型。采用改模型,对单条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产生和消散规律以及土体固结沉降规律进行了充分研究,其结论与现场实测规律一致,也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盾构隧道三维弹塑性固结耦合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另外,也总结出了近间距盾构隧道在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的合理开挖面间距。通过对近间距盾构开挖问题进行模拟,揭示了后建盾构推进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场,以及由此产生土体固结沉降的空间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平面应变Biot固结有限元方法,针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处理未打穿的情况,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卧层未处理区地基的固结沉降特性,探讨下卧层对地基沉降和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德华 《公路》2013,(9):52-55
采用平面应变Biot固结有限元方法,针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处理未打穿的情况,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卧层未处理区地基的固结沉降特性,探讨下卧层对地基沉降和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结合目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联合处理的方法,即长板短桩工法。为了对长板-短桩工法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作探索和验证,实施了塑料排水板、长板短桩和水泥土搅拌桩试验,根据试验参数,将整个复合地基中的某个单元体分离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复合地基单元体法进行数值模拟。以现场量测结果作为数值模型检验的依据,验证了采用复合地基单元体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模拟搅拌桩复合地基、塑料排水板地基以及长板短桩工法地基的固结沉降特性。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方案的沉降值模拟与实测值曲线基本吻合,而平均固结度的对比曲线中,长板短桩段的模拟结果最好,因此该方法更适合长板短桩工法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粘土地区地基排水固结过程的复杂性,对红粘土地基排水固结沉降进行数值分析。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固结计算模块和自带的摩尔库伦模型,以贵州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算例,对红粘土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以及土体的有效应力增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能较好反映红粘土地基固结沉降的实际情况,可为红粘土地基上公路建设工程中地基处理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州某桩撑深基坑支护工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进行考虑渗流作用的大变形固结研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桩身和坑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坑底隆起量、周边地表沉降量、支撑轴力及支护桩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变形固结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桩身水平位移等变形值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由于考虑了渗流作用模拟值略大于实测值;大、小变形分析得到的支护桩桩身弯矩结果比较接近,二者相差0.1 %左右;支撑轴力的大变形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轴力的变化规律和开挖过程相吻合.大变形固结分析,能很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支护结构的真实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地段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塑料板排水固结法;塑料排水板加土工布;塑料排水板加土工布加反压护道;单砂垫层法:预压及超载预压。给出了总沉降、次固结沉降、固结度计算及稳定验算公式。还介绍了软土地在上桥台、涵洞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软土路基处理的情况,塑料排水板是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和路基沉降时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从理论上对打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基压缩沉降和固结稳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现场实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值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和消散的规律。在国内外流固耦合计算调研基础上,建立能够模拟盾构隧道动态掘进的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单条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产生和消散规律以及土体固结沉降规律进行充分研究,其结论与现场实测规律一致,也证明本文所建立的盾构隧道三维弹塑性固结耦合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并总结得出近间距盾构隧道在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的合理开挖面间距。  相似文献   

13.
东北寒冷地区塑料排水板法处理软土路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软土路基处理的情况,塑料排水板是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和路基沉降时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从理论上对打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基压缩沉降和固结稳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君 《中外公路》2011,31(4):46-49
该文主要分析分别采用排水板固结与粉喷桩加固软基后的沉降问题,以工程实际为例,根据比奥(Biot)理论对不同方式加固效果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出在考虑工后沉降的情形下应优先考虑粉喷桩加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进行软土路基处理,在预压过程中对路基变形及孔隙水压力进行了严密观测。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地加快软基的固结沉降,提高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观测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双曲线能很好地拟合沉降曲线,推算最终沉降量和固结度。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和软土物理力学性质,针对新建巴中~南部高速公路实际工程中不同的软基类型,运用地基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及路堤工后沉降等监测手段对塑料排水板和碎石桩两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两种软基处理方法对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软土排水能力强,软土固结较快;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有效控制地基深层水平位移值的进一步扩大.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基层厚度和路基填筑高度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措施的办法,为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工织物联合排水板处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能够加快路基的固结、提高路基的抗剪强度、减少路基的竖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介绍了土工织物联合排水板处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型充灌袋在天津滨海新区修建围埝和道路的工程实践,提出了采用大型充灌袋在吹填土上筑路的理论和方法。该法采用大型充灌袋作为路堤,利用充灌袋的挤淤作用使其底部落位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并通过打设排水板,对袋底以下土层进行进一步加固。提出了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充灌袋挤淤沉降机理与计算方法,根据巴隆固结理论估算了充灌袋底部土体的固结度,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根据固结沉降量的大小确定是否继续吹填充灌袋以达到路堤设计标高。对实际工程的挤淤深度和固结沉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的检测结果吻合良好。为完善充灌袋挤淤置换筑路法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沉降与稳定观测是控制路堤填筑速度和评价超载预压效果最基本而又可靠的手段。针对高速公路路基的变形特点,以二维Biot固结理论为基础,以汕湛高速公路汕头~揭西段实际路基工程为依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进行了过程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路堤填筑速率对沉降过程有很大影响,堆载方式对孔压曲线的形状具有很大影响;模拟结果合理,对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合省道某段公路改建工程实例,运用土力学固结度理论计算分析了逐次加荷和一次加荷下塑料排水板问距对固结度的影响,并分析两种加载方式对固结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逐次加荷下打设深度与地基固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逐次加荷还是一次加荷载的情况下,间距越小同一时刻的固结度越大;当塑料排水板没有穿透软土层时,同一时刻下地基的固结度随打设深度的增加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