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以《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中单边多层码垛项目为例,提出一种课程思政课程设计,将思政融入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践行课程思政,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战略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为例,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四维五解六步法",即从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工具、方法和知识四个维度,从弘扬中国精神、文化自信、道德塑造、培养法治思维和职业基本素养五个方面解析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团队构建、岗位思政元素调研、召开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六个步骤推进课程思政实施。  相似文献   

3.
职业本科的发展给职业院校思政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从职业院校思政研究现状来看,基于教学的实践研究占多数。对于职业本科发展背景下的思政课来说,思政教育应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指引方向。职业院校应借鉴本科院校研究方向,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全方位育人、思政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助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育人目标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内容选择、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把握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四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进行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以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培养什么样的人"界定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即是发挥各类课程的价值意蕴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探讨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并提出了做好这方面教学的建议,力求抛砖引玉,引发同行们对英语课程思政的思路及有效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方位"立德树人"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核心工作。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必然诉求。鉴于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殊性,将高职院校所在地的传统家风文化与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及第二课程建设相融合是高职教育开展家风文化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的有效途径,这样既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也为学生从思政教育视角了解所在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响应"三全育人"号召,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因此,课程思政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因为英语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性质、课程国际视角方面的特点,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真实的教学实践,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按照统一要求和课程差异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包含新时代中国特...  相似文献   

8.
“建筑智慧施工技术”课程适应智慧课堂发展和课程思政育人需要,结合主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针对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缺乏、转化生硬和评价手段缺乏等难点问题,通过碎片化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设计、数字化思政育人教学评价、一体化构建“智慧+思政”融合性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该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精益求精等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提升轨道交通专业人才思政育人成效,以城市轨道列车驾驶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背景,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城轨列车操纵与故障处理”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研究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校企双元育人,科学设置课程评价,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从而实现育才与育人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高职英语作为一门课时量大、学习时间长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具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课程思政"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实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从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挖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