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发展多种经营,开发民用产品,云南省造船工程学会于1988年12月29日在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召开烟机专业学组成立会议。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唐玉仁同志主持会议,与会代表32人。会议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由王学忠同志任组长,顾耆源、周荣贵同志任副组长。学组将积极组织开展民用科技活动,以增强企业活  相似文献   

2.
国营绿洲机器厂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大力开发民用产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研制成功了石油开采新设备——卧螺泥浆分离机,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该机经过工厂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得到了胜利油田来厂参加试验验收人员的一致好评,现已投入胜利油田现场调试。卧螺泥浆分离机是由电动液压泵站、控制台、离心机和单螺杆泵等组成。该机采用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是具有较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新兴技术或尖端技术。本文浅析军工科研院所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管理时应采取的方式,即项目管理理念创新、拓展项目管理知识领域、项目管理技能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彬 《舰船科学技术》2002,24(6):3-4,20
建立军工科研院所成果产业化制度,重要的是要制定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推动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对发前军工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所要进行的几项重要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丰富的思想成果、精神成果和革命成果,是传承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中国军工行业渗透着中国革命的血脉和基因,红色军工档案历史悠久,孕育出独特的军工文化和军工精神。本文通过论述军工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军工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防实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经济兴盛强大的重要表征,优良的国防装备来自该国军工科研院所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支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两弹一星”让中国跻身于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十大军工集团的成立,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引向了相对封闭的军工系统,同时伴随着我国的“入世”和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军工科研院所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严峻的双重挑战和竞争压力。本文试从军工科研院所当前面临形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三方面做一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强国,无论美国、英、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军用技术逐步渗入民用市场并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前苏联由于这方面工作起步晚,工作开展不够,造成了军事工业是超级大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日本、德国等二战战败国,在一定时期内限止了他们的军工技术发展,但由于民用技术的发展,民用技术用于军工,使近年来军工技术也得到飞快发展。对军工产品要求比较高,主要是技术标准高,而并非技术水平一定要比民用领域在整个技术方面都更高。我国军工技术的发展从起步就与前苏联有相似的弊病,相对封闭。好在70年代后期国防建设指导方针有了重大改变,强调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军工技术由单一为国防服务转变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使我国的军工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逐步走向军民技术相互转移。多年来船舶配套军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船舶配套设备绝大多数是军民共用技术,因此有很多产品军工有优势,而民用又有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逐年跃升,国防和军工生产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军工档案作为军工生产单位的服务部门应紧跟行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快速更新、军工和民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军工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提升军工档案的利用价值,服务于军工生产,是军工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船艇》1989,(5):17-17
航空航天部3297厂是精密小模数齿轮专业化厂。八十年代初期,军品任务陡降,他们开始了“军转民”的战略转移。虽先后开发了石油仪器、风动工具等十多种民用产品,但批量一直上不去。工厂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工厂出路在于发挥工厂精密零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防军工技术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开展国防军工技术转移工作,对于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国防军工技术转移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国防军工技术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国防军工技术转移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和成功的目标管理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军工科研单位的一些特点和特性.通过目标管理方法与军工科研单位的特殊性相结合,探讨目标管理方法在军工科研单位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我国船舶工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船舶设计水平和船型开发优化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但与造船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船舶设计、船型研发方面仍有不小差距。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了加快3大主流船型的优化和换代开发、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的发展思路和提高我国船舶设计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及通航设备的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以及四川二滩的三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充分显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四研究所上海海岳液压机电工程公司(SHANGHAI Hydronew,简称Hy-dronew)在用户和各大设计院、液压启闭机制造厂的真诚合作和指导下,依托长期来从事军工和民用液压高新技术积累的丰富经验,承担了上述三大工程在建弧门启闭机的液压系统控制和系统总成,积极和有效地配合了三大工程的进展。 本文旨在扼要地介绍Hydronew在上海市计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科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把上海市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与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和国家级现期重大工程相结合,进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通航设备中关键的电—液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并对进一步配合长江三峡永久船闸、升船机、大坝  相似文献   

14.
《舰船科学技术》2013,(6):127-131
随着我国军工产业中各类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配置管理已成为提高研制单位生产效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军工研制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工程活动,若此项活动实施有误,会导致软硬件版本混乱,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本文从军工研制项目配置管理的数据结构分析和数据库建模的方法出发,结合军工领域硬件、软件配置项及其配置环境管理的实际工作,研究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面向对象技术,用以实现军工项目的配置管理,有效提高对复杂工程数据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船艇》1995,(2)
国营三八八厂本是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他们利用军工生产中长轴、深孔、大件机械加工的技术设备优势,瞄准能源工业市场奋力开发,于1991年底试制成功水  相似文献   

16.
目前,欧洲发达国家正全面步入“工业4.0”时代,美国正迈进“工业互联网”时代,我们离“中国制造2025”还有多远?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集成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实验与管理维护一体的全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支持系统,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流自动化管理,完成一个周期军工产品时间已经缩短到100天甚至更短,而同期我国的军工单位平均设计生产周期为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程》2017,39(4)
正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近日向媒体透露,我国《"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十三五"军工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规划》《"十三五"军工核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核应急规划》均已正式印发。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攻关。王毅韧说,目前世界各国对乏燃料的处理有3种做法:1)通过后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如法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2)作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0,(4)
我国军工行业唯一的全国性报纸由国防科工委主办,是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指导我国军工部门做好军转民及军民结合工作的报纸。报道内容: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军转民”的理论、方针、政策;军工行业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重要新闻、经验及问题反映;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先进人物及第二次创业精神;军转民技术及民品信息;解密的国防科技成果;国外军工及高科技发展动态等。辟有《军工论坛》、《领导谈军民结合》、《军转民经验交流》、《难题与对策》、《政策法规》、《经济信息》、《国际商情》、《市场与管理》、《军队生产经营》、《优秀科技成果》、《解密成果选登》、《军转民技术》、《新产品快迅》、《打入国际市场产品》、《军工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产品介绍     
环境工程系列产品之一环境工程是我所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多年来,依托军工技术和人才优势,先后开发了BZ系列曝气转刷、BZD系列曝气转碟、JK系列集中控  相似文献   

20.
《舰船防化》2006,(1):46
“海鹏”车用精细化工产品是七一八所的主要民用产品之一。该类产品是针对目前日渐兴起的汽车重在保养、以养代修的新观念而开发的。通过定期对汽车进行有针对性的清洗、保护、保养,使汽车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自1998年问世以来,产品以优异的质量和价格优势,逐步成功打入了市场,在琳琅满目的汽车养护产品中占了一席之地,受到很多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