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2008年12月29日,漯河至阜阳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在河南省沈丘县宋阁车站举行奠基仪式,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任水莉 《西铁科技》2009,(2):46-47,57
本文通过对复线接触网周围存在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理论的探讨,总结出感应电的特点以及在复线接触网“V”型天窗作业时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湘黔线娄怀段复线施工的实践,介绍临近既有线的复线施工中采用的控制爆破技术与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施工实践,较系统地介绍,分析了在南方多雨地区修建铁路复线桥台施工,顶进桥,涵施工,路堑和路堤施工的几个主要塌滑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实用可行,在南方多雨地区复线施工,对控制塌滑,确保既有线安全,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就兰新复线了墩对乌鲁木齐段的实际勘测设计工作,对复线勘测设计工作中容易被人忽视的几个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概况 路网设备 截至2006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 ——复线里程2.64万公里,复线率343%;[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线间距为4m的电气化复线在高陡边坡上进行的石方爆破,结合株六电气化复线最难的破工点,重点介绍了施工中采用的五种施工方法和适用地质,孔网参数的选取,以及爆破振动和冲击波的安全检算,在施工中达到了安全,高效,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雯 《中国铁路》1996,(7):23-25
结合哈大线沈大段提速的实践和繁忙干线(复线)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既有繁忙干线(复线)提速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提出了分步实施的可行方案以及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据《人民铁道》报道:2006年,发达完善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我国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53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新线铺轨1040km、复线铺轨997km,投产新线1605km、复线705km、电气化铁路3960km,铁路营业总里程达7.66万km。  相似文献   

10.
复线列车运行调整满意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基于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建立的复杂性与求解的困难性,以及满意优化理论在求解大规模组合问题的优越性,将满意优化理论用于复线列车运行调整中,建立了完善的复线列车运行调整满意优化模型,为我国铁路复线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既有电气化铁路无侧向防护扩堑控制爆破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预留石方隔墙和利用既有线护坡代替靠壁式防护排架防护而进行复线电气化铁路复线A级石方控制爆破的关键技术——薄层岩体预裂爆破和隔墙定向爆破,提供了A级石方扩堑爆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1999年铁路新开工的10个项目,即秦沈客运翅线,菏兖石复线,襄渝线襄樊-达县段扩能,外福线电化,盘西线电化,内宜线电化,西宁-格尔木铁路扩能,湘桂线黎塘-南宁段复线,宝兰复线,锡桑铁路的线路走向、技术标准投资、估算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介绍在萧甬铁路复线工程施工中,采用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复线站型特点和站改施工实践,提出了上下行分别停用施工的复线站改施工方案,施工方便、效率高、质量易保证,是复线站改施工值得借鉴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铁路双线区段一般采用自动闭塞,但在线路的运量尚未达到自动闭塞的要求时,64F复线半自动闭塞作为闭塞的一种类型,仍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在萧甬线复线工程中,利用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使用效果及对既有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复线自动闭塞方向电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既有复线电气化铁道的软横跨一般利用垂直天窗点进行更换,本文提出了利用中性段过渡,在V型天窗点下更换既有复线软横跨的新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湘黔铁路复线工程初步设计1995年完成后,于1996年7月资水等流域发生了罕见洪水,致使湘黔铁路部分路基淹没而中断行车。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96.7”洪水作了分析,获得了该次洪水对铁路造成病害的宝贵资料,为复线工程设计标准提供了充分论据,并通过部鉴定。  相似文献   

20.
钢渣作为路基填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使用钢渣作为路基填料进行了试验和分析,并使其在宝成铁路复线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