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北部,临近赣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本文从新干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以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新干县大洋洲镇的取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进行了资料收集和野外数据采集后,又通过抽水试验、高密度电法进行物探勘察等手段重点分析了新干县大洋洲镇的水文地质条件。并且以水均衡理论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与排泄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该区的地下水补给、排泄和储存量,并用平均布井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同时对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长春市宽城区、绿园区为例,结合Arcgis、Tough2等软件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研究区域内的浅层地下水热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对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热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人结合石河子市的实际情况,对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石河子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重庆岩溶石山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评价了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得出2010年和2015年该区域基本不缺水,只有乌江水系缺少部分地表水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地下水,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已保证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北部,临近赣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本文以新干县大洋洲镇的取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对目标含水层使用MDOFLOW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模拟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对模拟区进行参数分区及源汇项处理,利用识别和验证后的模型对研究区未来的水位动态进行模拟预报,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最后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情况适当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新干县大洋洲镇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利用地质钻孔、地下水位监测、渗水实验等资料,绘制厂区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从而初步查明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并对其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了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及其渗透系数,查明了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为场地下一步的工程处理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基础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涂秦川 《中国水运》2006,6(8):60-62
详细分析了目前边坡地下水的研究情况,认为边坡地下水动力作用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下水资源的定量评价和人工补给的预测,二是岩体的裂隙水压对变形和破坏的影响。地下水动力作用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数学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模拟法。并对目前边坡地下水的排导措施进行了归纳,主要分为地表防渗措施和地下排导措施两类。  相似文献   

8.
中国干旱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当地的水资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由于过多的开采地下水资源已经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并且部分地面下降甚至坍塌,影响了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干旱区水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析,并通过开发潜力分析结果合理的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显得尤为重要。以玛纳斯流域的地下水现状为例,进行了潜力计算,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往环评报告中对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做了较为详细的监测与分析,对地下水部分注重偏少,但是地下水污染容易,治理难,对人民长远健康有着重大影响。随着2016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政府监管部门也注重到加强地下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强化现状评价,在现状评价基础上进行预测,其中预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查明地下水流向,以便确定污染羽的运移方向,为将来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做铺垫,本文就如何确定地下水流向提出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晓锰 《中国水运》2013,(12):287-288
乌苏市水资源匮乏,属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中对乌苏市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开采情况,地下水供水水价,地下水开采成本水价及经营供水水价和现行地表水供水价格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对现行地下水供水水价引发的日益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控制性地下水供水水价,化解供需矛盾,遏制地下水进一步扩大开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蓟县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蓟县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蓟县地下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现有的取水许可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全社会济发展对合理开发利用蓟县地下水资源的要求,蓟县取水许可管理亟待向深层次发展,本文在此结合蓟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取水许可制度的正确实施,对保护好、利用好宝贵而有限的蓟县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大量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滇越铁路方面成果丰硕,但有关滇越铁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却从未涉及到。在现有经济社会条件下,滇越铁路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再开发,即对其路基、站点等工程做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从而为其修缮和恢复做准备。因此本文选取滇越铁路南溪河段按工程岩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四大要素,以"资料整理+地质调绘"的方式,先初步调查其区域内的地质概况,并编制出地质、水文、构造纲要图等基础图件,再做实地调绘,补充完善其工程地质资料。对滇越铁路南溪河段长152km,宽约2km的范围内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其目的是阐明不同区段内铁路沿线岩组的物理力学特性,断裂与褶皱的分布及其对铁路的影响,地下的类型、分布,及地下水的补、径、排,并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后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成渝高速公路复线缙云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分析评价了其水文地质特征,采用了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等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涌、突水进行评价,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康剑  艾静 《中国水运》2014,(3):230-231,266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采样分析,取得相应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SPSS数学统计软件系统,研究地下水脆弱性综合指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建立地下水脆弱性综合指标与其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对保护地下水污染有重要作用,以便根据各因子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特别是在西北干旱内陆地区,地下水资源发挥着其他水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民乐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典型案例,分析了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逐步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路正升 《水上消防》2023,(16):139-141
本文首先对项目区地下水形成条件及埋藏情况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海子滩地下水埋深30~85 m,漫水滩西部地下水埋深50~60 m,白墩子盆地最低处地下水埋深1~3 m,局部季节性积水。同时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进行评价,水样分析表明项目区水质差,对普通混凝土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随后对总体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程序进行探讨,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和进度计划如期完成,在以主副厂房为重点施工的同时对前池、渐变段、拦污栅进行平行施工作业,在其主体工程如期达到上水条件后,再进行装饰装修工程、厂区工程、防洪工程及竣工收尾工作。最后对施工总进度安排进行总结,旨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后期的正常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亲帮 《中国水运》2009,(1):182-183
地下水资源超采、污染等问题,加剧了我国用水严峻的局面,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彭雪震 《中国水运》2010,(2):117-118
导致边坡产生变形失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下水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此,文中首先对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运用GEO-SLOPE对一算例边坡进行了极限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对沿黄地区的地质背景、后备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区域浅层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分析黄河水文地质条件对当前沿黄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黄河影响带内地下水的流向是:黄河以北从西南向北径流,黄河以南从西北向东南径流。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此外还有灌溉回渗、河渠回渗以及黄河侧渗等补给源。浅层地下水的排泄包括侧向径流排泄、蒸发排泄、向中深层越流以及人工开采。  相似文献   

20.
王岚 《珠江水运》2022,(5):78-80
根据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地下水用水量,划为全县域面积深层地下水超采区,以及持续的地下水超采对该县生活、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阳谷县近几年采用外调水、雨洪资源利用、修复补源、封堵深层井、农艺节水等工程措施,来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工作.另外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水费补贴、增强节水意识、节水补源建设、加强地下水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