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而最终接头测控技术是最终接头精确对接和沉管隧道顺利贯通的保障。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例,通过对龙口姿态测量、最终接头浮态标定及安装测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毫米级对接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浅水区管节沉放和对接对自动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定位的需要,设计了基于测量塔全站仪和GPS的精密定位系统,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将该系统应用于管节沉放对接试验中,取得了优于2 cm的定位精度,从而验证了该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的沉放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解沉管隧道管段沉放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对双驳船施工沉放的沉管隧道管段进行了频域计算分析.基于线性波理论和三维分布源法,计算得到波浪作用下沉管管段沉放过程中的波浪荷载及频域运动响应.计算中假定驳船本身的运动较小,忽略了驳船的运动对管段运动响应的影响,缆绳作用力由静力学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在靠近水面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管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先增大而后减小;沉管的运动响应一般在离水面近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船舶》2020,(1)
以水下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的整平清淤船项目为背景,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PLC 控制部分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实现沉管浮运沉放过程的闭环控制。该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了上位机界面,可实现沉管浮运沉放全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监控,以实现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高精度、高效率的技术要求。这种作业方式目前在国内属首创。  相似文献   

5.
宋杰  孙兴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6):149-151
介绍了一种在动态环境下对特定目标进行跟踪来反推舰船航向真值的测量方法-目标真值测量法。该方法采用了动态条件下高精度连续测量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技术和动态测量精度分配技术,实现了动态条件下舰船航向真值的高精度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6.
孔维达 《水道港口》2021,(3):399-403
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断面大等优势.香港沙中线隧道横跨维多利亚湾,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由11节沉管组成.文章针对沙中线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异形沉管的安装难题,在研究异形管节坐标系建立、姿态监测系统建立校准、RTK GPS校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沉管安装对接监控系统,指导了异形沉管E1、E10和E11的安装对接.此外,给出了沉管...  相似文献   

7.
通过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的工程实践,探析了保证沉管隧道横向精密贯通而进行的控制网设计、精度估算及提高贯通精度的测量技术。经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科学可靠,满足外海超长沉管隧道精密贯通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精度要求极高,为确保贯通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隧道贯通之前,在管节沉放后,利用测量塔顶端的GPS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确定测量塔顶端坐标;利用激光投点仪将测量塔顶端坐标穿过人孔井传递到管节内部连接点上,确定连接点坐标;使用全站仪管内贯通测量方法,测出连接点坐标;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连接点坐标,验证贯通测量方...  相似文献   

9.
深水跨江跨海隧道沉管安放和对接技术是目前世界性难题。介绍了沉管浮运和对接最新技术——全景智能化水上水下导航定位系统(沉管模块)在南昌红谷隧道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介绍了基本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包括三维实时坐标转换及可视化技术,数据全程记录和回放技术,远端多终端实时同步播放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沉管法隧道的管段安装中为使最后一节管段的沉放顺利必须留有长于该管段的距离空间即为最终接头,最终接头工程是沉管法隧道施工工艺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也是施工工艺技术中的难点,本文以洲头咀沉管法隧道为例,对最终接头施工工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通过积分将短时间间隔扩展为长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采用普通器件就可以对短时间间隔进行高精度测量,可应用于高精度小相位差测量等场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量物体的转动姿态,往往利用接触式测量元件来获取待测目标转动角度信息。但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常需要一种低时间延迟、高输出频率及高测量精度的非接触式姿态测量方法。由此设计了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的光电成像测量方法来对物体的转动姿态进行快速测量,该方法采用协作靶标的高速摄影作为测量输入,通过解算靶标位置得到物体的转动姿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优于0.05°,测量数据输出频率为500 Hz,时间延迟低于2 ms。因此,这种基于光电成像的目标转动非接触测量方法能够满足实时、高频、高精度的非接触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基槽内容易产生回淤,当回淤超过一定厚度时沉管隧道将无法正常对接,此时需要提前清淤。针对目前沉管隧道施工中清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文章通过黏度计研究了淤泥的流变特性,采用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描述其剪切流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CEL有限元法模拟沉管挤淤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并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和沉管挤淤小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CEL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实际工程在不同淤泥容重下初始回淤厚度与最终夹泥厚度关系,建立了最终夹泥厚度小于0.5 mm时淤泥容重与其对应初始回淤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为沉管隧道施工中不同隧道底部压强作用下的清淤标准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测量船舶艉管同轴度几种方法如拉线法、激光法、望远镜法进行详细介绍,分析每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在实际测量时要根据每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具体的情况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管路柔性元件声阻抗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维声传播理论出发推导了管路元件的输入和传递声阻抗测量的基本方程,获得了声阻抗数据处理的公式,利用该理论对具有解析解的金属圆柱管段进行了声阻抗测量,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HDPE管段的沉放工艺直接影响管段水下对接的效率以及成功率,是HDPE管段水下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的灌水沉放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首次提出采用气囊配合"牺牲绳"控制管段灌水沉放的方法,并得出确定气囊数量的方法与原则,进而提出满足变水深条件下的大直径超长HDPE管的灌水沉放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沙特吉赞JIGCC取排水工程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安装工程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种动态自校正超声液位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静态超声液位测量技术 ,介绍一种新的超声液位测量方法 ,通过采用特殊的液面约束管装置 ,从原理上实现了液面动态和速度自校正。由于引入了这些校正装置 ,超声波回波信号变得相对复杂了 ,因而在硬件电路和软件上使用高频全采样来分析和处理回波信号 ,最终达到动态高精度液位测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舰船平台罗经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更准确有效地标校输出航向,从平台罗经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操作经验,重点介绍了几种测量平台罗经输出航向误差的方法,并介绍了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然后将这些方法测量出的误差对平台罗经进行了标校.经后续试验验证,标校后的平台罗经输出航向完全能满足舰船导航及舰载高精度系统的精度要求.所介绍的测量方法,对舰船平台罗经以及其它载体上的平台罗经的标校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一种通信装备便携式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案,该系统集成了万用表、数字示波器和高精度频率计、信号发生器和功率计五种通信装备常用仪表。首先给出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硬件实现方案,然后给出了部分电路的仿真结果,该系统可应用于通信装备的检修及相关指标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人工时间同步误差的测量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和效率低下的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同步误差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测量时间统一系统的同步误差。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了同步误差测量的智能化程度,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实验,验证了本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