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基于灰色马尔科夫的全国沿海航标数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中国沿海各类航标的增长趋势能进行良好地预测,2006~2015年10年间中国沿海各类航标数量增长率为13.03%,对航标数量的准确预测能为航标管理部门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蔡辉荣 《中国水运》2014,(4):76-77,80
以厦门航标处2009年~2011年数据为基础,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该模型对厦门航标处2014年~2015年的航标数量进行预测,为航标管理部门在航标管理及维护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地基沉降的非等时距的等维新息预测模型。采用胶州湾底海岸吹填区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并与普通GM(1,1)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计算精度均高于普通GM(1,1)模型,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误差较小。本研究成果对类似的吹填区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灰色系统模型在内河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淮南港吞吐量实际调查资料,选择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吞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的预测时期应采用不同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于短期预测,采用GM(1,1)模型与Verhulst模型的组合模型;对于长期预测,采用Verhulst模型并用GM(1,1)模型对其残差进行修正。实例验证以上两种模型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测具有振荡性质的港口吞吐量,提出基于正弦和具有自适应背景值的GM(1,1)优化模型。通过原始序列建立具有自适应背景值的GM(1,1)模型以描述总体趋势,利用正弦和描述残差中包含的周期性振荡规律,建立优化的GM(1,1)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广州港港口吞吐量数据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优化的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具有周期振荡特征的港口吞吐量时间序列数据,模拟和预测精度都显著优于传统GM(1,1)模型,可将该模型用于具有振荡性质的吞吐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黄勇  高捷 《水道港口》2006,27(6):401-404
港口吞吐量的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对港口吞吐量做出准确、稳定的预测,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港口发展规划。由于内河港吞吐量历史数据有限,文中采用GM(1,1)和Verhulst模型的最优组合模型对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该组合模型充分利用GM(1,1)模型“少数据,短期预测准确”的优点,又针对GM(1,1)预测量的无限增大趋势,引入了Verhulst模型进行组合修正,进而提高预测值的准确、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非齐次指数离散函数的灰色模型NHGM(1,1,k)在海上交通事故预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背景值和残差综合修正的三参数灰色预测模型INHGM(1,1,λ,k),并通过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算法对模型中的初始值和背景值进行优化计算。将INHGM(1,1,λ,k)模型和NGHM(1,1,k)模型与传统GM(1,1)模型应用于我国海上船舶交通事故的模拟与预测,并对模拟与预测数据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NHGM(1,1,λ,k)模型模拟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较NGHM(1,1,k)模型更小,与传统的GM(1,1)模型相比预测精度较高,减少原模型由于参数近似替代所导致的模拟误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为船舶交通事故的预测和控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蔡琼  陈萍 《中国水运》2006,3(1):120-121
在时序数据的预测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用单一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时,其预测精度不高.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在回归分析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灰色GM(1,1)模型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综合了各种预测模型提供的信息,能改善预测性能.该模型将更好的应用于时序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奥法开挖隧道时围岩应力产生重分布,对隧道围岩的变形进行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数据也影响着接下来的工况实施,需要对现场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才可以有效预测。为了避开一些复杂的地质因素、围岩力学效应等较难确定的因素,采用分数阶算子灰色理论进行数据处理。介绍了分数阶算子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基于传统的GM(1,1)模型,引入分数阶精确调节累加数的数量级,以此建立分数阶算子灰色预测模型。以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对不同模型下隧道围岩位移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数阶算子灰色预测模型优于经典GM(1,1)模型,其模拟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航标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航标的质量不高。本文将此作为出发点,从总体管理、海域规划和航标的维护与保养阐述航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分别从服务意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服务水平、航标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加强航标管理的策略,希望为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乌江银盘枢纽工程河段货运量的预测模型,并对货运量进行了实际预测,分析认为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较戴尔斐法和GM(1,1)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广州港2007~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作为模型的原始离散序列,用原始离散序列计算一次累加序列;再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预测模型一阶灰色微分方程的待辨识参数,进而计算广州港2007~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一次累加序列的估计值;对一次累加序列的估计值进行累减,得到广州港2007~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的估计值。对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加权融合算法,建立了码头变形的GM(1,1)预测模型,避免了数据支持度中界限预先设定对融合结果的不利影响,并利用青岛港某泊位的实际监测资料对未来码头位移进行预测,与常规GM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更高。预测结果表明,码头在无较大外部荷载情况下,其自稳性尚好。本模型对指导港口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作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灰色预测的拓扑选择在运量预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及GM模型拓朴选择,建立了相应的GM(1,1)模型,运用于运量预测,并以港口吞吐量与货物周转量的预测为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新息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与原始模型(全数据GM(1,1)模型)三者比较,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精度最高,值得推荐在运量预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5.
江伟  赵利平 《水道港口》2008,29(2):136-139
对在役钢筋混凝土高桩码头的健康状况和继续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是码头设施科学维护管理和安全使用的迫切要求。科学预测其剩余寿命,是采取有效的加固升级改造措施和再投资的需要。文中以灰色理论的基本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预测混凝土构件剩余寿命的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并结合某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系数进行寿命预测,通过与实例进行比较,证明该预测模型得到的数据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神经网络在单桩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PHC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别利用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对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最后利用Lagrange算法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的预测结果比单纯使用灰色GM(1,1)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发挥基层航标管理站(以下统称航标站)在航标建设、养护"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分析我国当前沿海航标站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海事系统航保体制改革,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基层航标站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站点,推动海事航保系统资源共享共建;进一步加强航标站制度建设、分类管理;对部分航标站实行法人化管理;加强对租赁船舶的管理;创新基层人员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桂铭  冉小军 《中国水运》2006,6(6):113-114
滑坡地质灾害的控制及影响因素往往是随机的变量,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和灰色不确定性。本文构造了滑坡时间预测(短期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通过对某一滑坡实例的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并且对观测数据进行灰色处理,运用GM(1,1)模型进行滑坡时间预测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水运货运量的分析和研究,应用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及其残差周期修正方法,建立了经残差修正后的预测模型,通过运行预测模型并与原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确认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最后以此预测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12—2019年的水运货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运贸易、港口建设的迅猛发展,航标数量也迅速增长。传统航标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航标管理现场信息采集及核查要求;航标灯器品牌众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已有的信息平台功能无法满足现场需求;航标信息共享及发布手段缺乏;特别是在海上现场管理及巡检时受气象条件、工作时间等因素制约的影响,给航标现场管理记录及核查带来诸多不便。上海航标处着眼于航标移动办公的信息化实现,解决了航标现场工作信息采集难题,并且对航标运维工作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信息化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