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珠江三角洲河网整体一维水动力、盐度数值计算模型,此模型涵盖了整个珠江三角洲河网区,验证结果良好。在此模型基础上,对2001年枯季和2005年枯季珠江三角洲咸潮上溯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0.5‰盐度线在整个河网区域呈现出向右倾斜的“S”形,2005年枯季咸潮平均上溯距离达到了32.4 km,这几乎是2001年枯季的2倍。进一步利用模型模拟4种不同来水情况下的咸潮上溯距离的变化情况,对4种来水流量下的咸潮上溯距离进行分析,发现当上游来水平均流量减少将近0.5倍时,下游8大口门处咸潮上溯平均距离将增加1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江三角洲的5个水文观测站和东江下游的博罗流量观测站数据,分析近50 a来东江三角洲潮汐运动特征的变化。水文统计学方法表明上游石龙站点的水位和潮差变化程度远大于下游的大盛和泗盛围站点,且石龙站点低低潮曾发生于小潮,后发生于大潮时期,这一变化与潮汐分潮振幅变化相关。T_Tide调和分析得出的分潮振幅结果显示,各站点的振幅变化与水位和潮差变化相关,尤其石龙站点的半月分潮和半日分潮大小的转换能够说明低低潮发生时间的变化。此外计算出的地形指标变化,表明石龙站点因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河床下切所引起的潮动力变化,对以上变化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MIKE3 FW模式,建立覆盖整个珠江8大口门区的三维高精度水流盐度数学模型,研究珠江口的咸潮上溯问题。模型主要采用三角形无结构网格,航道较为顺直,采用四边形网格进行加密。模型验证良好,能够较好地反映珠江口地区三维水动力格局与盐度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磨刀门口门区三维水动力、盐度特征,并且基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日益增多的航道整治工程,研究计算了磨刀门航道整治工程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研究表明航道整治工程使得近海地区的盐度值有所增大,咸潮上溯距离有所增加,但工程对咸潮上溯的影响不大,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咸潮上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对广东省东江的基本站博罗站、惠阳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结果深入分析基础上,结合博罗站附近人工采砂活动对其水文特性改变的实际情况,依据规范,对博罗站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珠江三角洲的咸潮灾害日趋严重,分析咸潮上溯主要动力因素及响应趋势非常必要。构建珠江河口河网一、三维耦合水流盐度模型,对地形、上游主要节点流量以及海平面上升高度进行敏感性试验,利用通量机制分解方法分析不同情况下西江、北江干流的沿程盐通量,探讨河口河网咸潮上溯对主要动力因素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各口门的盐通量均以平流运输项为主导;地形变化与上游径流量对盐通量影响远大于海平面上升;上游主要节点的径流量在大潮时主要控制平流运输项和剪切扩散项来调节盐通量,小潮时潮泵运输项变化相对较大;海平面上升对潮控口门(如洪奇门)的影响大于径控口门(如磨刀门),但短期内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江高要站、北江石角站和东江博罗站的水沙数据,分析近50年来珠江三大支流水沙关系的变化。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分析水沙关系时发现,西江和北江水沙波动能量的稳定性及水沙的正相关性强于东江。水沙幂指数曲线拟合反映了水沙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关系及相关程度,其中西江水沙拟合斜率和相关系数整体较大。此外,月均水沙的年内分布曲线揭示了三大支流间水沙年内分布的差异。水沙关系的变化不仅与流域风化沉积物的来源有关,而且更是受到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洪梅 《珠江水运》2011,(1):144-147
以“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为主攻方向,以“优化珠三角,提升西北东”(即努力推动珠江航运实现现代化,努力提升西江、北江和东江的通航能力)为工作着力点,并完成八大主要任务,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梁建伟在2011年1月12日的珠江航务管理局新年度工作会议上,傲了上述部署。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运》2012,(11):30-31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支流,也是重要的水源地,肩负着安全供给惠州、东莞、深圳、香港、广州等地四千万人口饮用水的重任。同时,东江也是惠州内河货物运输的主航道,日均约200艘次的船舶航经于此。6月l2日,惠州海事局在东江惠州段举行了2012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东江取水仪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上游梯级对岷江下段航道通航流量的影响,特别是枯季来水的影响,以高场水文站作为依据站,以彭山、五通桥水文站作为参证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岷江各相关水文站特征流量及年际变化趋势,总体反映岷江年平均流量、1—3月平均流量及保证率95%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再采用高场水文站3个流量系列定量分析紫坪铺梯级、瀑布沟梯级蓄水后对岷江(龙溪口—合江门)航道流量、水位的影响,最后提出本段航道整治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流及其支流梯级运行对枯期流量有较大的补偿作用,岷江干流各水文站1—3月平均流量及保证率95%的流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高场水文站保证率95%流量在紫坪铺梯级蓄水后增加93 m3/s,在瀑布沟梯级蓄水后增加265 m3/s,在2个梯级影响下共增加358 m3/s,相应水位抬高0.43 m,瀑布沟梯级对岷江下段航道的通航流量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期间,珠江水运的发展以"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为主攻方向,通过"优化珠三角,提升西北东",即努力推动珠江航运实现现代化,提升西江、北江和东江的通航能力为工作着力点,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珠江水运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维三级联解方法,对东江惠州一东江口范围进行建模、率定和验证,计算和分析在各种设计水文组次(设计最小通航流量、整治流量、各级洪水流量)下,6个整治工程方案对博罗浅段水位和流速的影响,并确定推荐方案。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河道的实际情况,可用于各工程方案之对比。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分析宜昌站和汉口站来水来沙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研究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宜昌至武汉河段的新水沙特性。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平了流量过程,使得枯水期缩短,中水期延长;三峡水库开始运用后,两站年输沙量和部分月份月输沙量发生突变,输沙量急剧减少;进入宜昌至武汉河段的泥沙大幅度减少,几乎可以认为是"清水"下泄;出库"清水"从沿程河床获取泥沙后不饱和度降低,输沙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3.
《珠江水运》2015,(2):61
<正>2014年12月份,珠江水系客货运输和港口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有所回落。2014年12月份,珠江水系客货运输和港口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因上游来水量减少,西江干线长洲枢纽船闸运行效率下降,过闸船舶艘数和过闸货运量环比出现回落;船舶候闸时间增加,船舶周转率下降,西江水路平均运价呈现小幅上涨。  相似文献   

14.
《珠江水运》2014,(22):7-10
珠江,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水运河流,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水运市场异常繁荣。但由于珠江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珠江水运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目前珠江水运主要集中在珠江中下游地区,上游的云贵两省因闸坝碍航水运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形势,对珠江水运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珠江水运需面向未来谋求发展,让珠江水运市场繁荣之梦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15.
刘鹏飞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11,32(6):408-412
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清水下泄使坝下游河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江湖关系发生改变,引起水沙特性的改变.对收集到的三峡蓄水前后监利站实测水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运用后监利站年平均流量减小,年内汛期流量削减,枯季流量增大,其中主汛期6~9月份平均流量建库后较建库前减少了6%~15%,主汛后10月份和11月份流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北江下游人类活动频繁,使得该河段及其主要汇入河流的水文泥沙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3年以前,石角站的水位变幅不大,但2003年以后,石角站的水位急剧下降,如要按照规范上思路采用水位系列进行统计分析,其计算结果必然偏大,而石角站历年的年平均流量系列多年变化比较稳定所以,本文考虑从流量系列出发,根据流量与水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寻找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丽华 《珠江水运》2007,(10):16-18
流金淌银的珠江水运大通道,由于上游不少枢纽未同步建设通航设施,其贡献的财富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被大大打了折扣。多头建设、利益割据的投资建设体制也严重影响了珠江水道最大效益的发挥。如何破解珠江上游  相似文献   

18.
珠江河口近期岸线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时段的珠江河口卫星遥感图像,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S-GIS)集成技术定量计算分析岸线近期的冲淤变化。从海平面上升和上游来沙等自然演变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两大方面分析珠江河口岸线冲淤演变的原因。结果显示:在1976—2006年,珠江河口近岸岸线整体向海淤涨579.2 m,年均淤涨19.3 m,而外海岛屿岸线总共淤涨21.6 m,年均淤涨0.7 m,近岸岸线的淤涨速率远快于自然演变过程。自然条件变化如海平面上升,在河口岸线剧烈的变化中影响较小。20世纪90年代期间上游来沙的减少与岸线淤涨速率变快的结果并不一致。详细的对比分析说明珠江河口地区的土地围垦是其岸线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以来,受西江流域降雨偏枯影响,西江上游来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少46%,西江梧州站的平均流量仅为1360立方米/秒,比去年同期偏少三成以上。由于来水量大量减少、电网调度、三四线船闸工程爆破作业等因素导致了梧州市长洲水利枢纽坝上坝下大量船舶滞航。  相似文献   

20.
记者18日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获悉,韩江流域自2020年10月以来,降雨量偏少,来水偏枯,重要控制断面流量持续偏低。珠江委介绍,为保障韩江流域供水和生态用水需求,该委已组织开展韩江流域跨省河流水量调度,多次下达调度指令,核定韩江流域用水计划。为保障调度效果,本着“先节水、后调水”原则,近期,珠江委首次开展调水受水区域重点取用水户计划用水等节水情况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