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收集的目前世界上泥舱舱容30,000m3以上超巨型耙吸挖泥船资料,结合工信部3万立方米级耙吸挖泥船自主研发课题及目标船型38,000m3耙吸挖泥船基本设计,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的结构设计包括骨架系统、泥舱结构型式、结构钢材等进行比较和选取,并对船体总纵强度、疲劳强度及船体振动分析进行阐述。本文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可提供参考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耙吸挖泥船耙头吸口距海床表面高度和抽吸强度在保证开挖工程精度和在吸泥过程中不破坏海床结构中有很大的影响。利用流体-结构动态耦合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广州号"耙吸挖泥船为母船,仿真计算挖泥船吸泥工作过程耙头离地高度及流量变化对海床结构中土层的应力影响,以此来指导挖泥船的操作。计算结果将为确定耙吸挖泥船吸泥管工作工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耙吸式挖泥船与普通商船在操作管理上有很多共性,但由于耙吸式挖泥船作业方式的特殊性,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耙吸式挖泥船船长业务的特性,对耙吸式挖泥船船长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价长江口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运用"4M"理论对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集值统计与物元可拓理论相结合,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并以长江口某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船疏浚施工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于一般风险。该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在长江口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风险管理工作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烨 《机电设备》2021,38(2):16-19
耙吸挖泥船控制系统已实现高度集成,正迅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参与设计和建造的6500m3耙吸挖泥船为基础,从系统配置、主要功能等方面对集成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介绍,并展示其在全自动疏浚控制以及"一人疏浚"方面特点,为今后智能化耙吸挖泥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港口工程施工过程中,耙吸挖泥船是一种常用的施工设备,耙吸挖泥船的施工安全对施工进度、施工效益等有非常大的影响。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耙吸挖泥船在阿比让港口的安全施工措施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马来西亚关丹新深水港疏浚工程抓斗船及泵吸船施工码头前沿狭窄水域浮泥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复杂的情况,提出采用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通过将平板驳与耙吸船进行绑靠,使平板驳成为耙吸挖泥船与码头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缓冲。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耙吸挖泥船近岸作业可能带来的碰撞风险,使耙吸挖泥船在码头前沿近距离施工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了耙吸挖泥船大泥泵施工的优势,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幅提高此类区域施工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航耙吸挖泥船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在疏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北方港口冬季普遍存在结冰期,冰期疏浚施工溢油危险因素较多。文中分析了自航耙吸挖泥船冰期施工存在的溢油风险,提出了自航耙吸挖泥船溢油预防措施,结合自航耙吸挖泥船和绞吸式挖泥船的疏浚施工工艺给出了溢油事故发生后的新处理方法。对其他类型的溢油事故也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灵活机动,适应性强,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近些年国外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发展迅速,开发的新船型经济性能优越.文中分析了IHC公司近20年来中小型耙吸挖泥船船型数据,从主尺度、线型、动力布置等方面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新式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厚恕  郭德威 《船舶》2011,22(4):6-9
正在建造中的34 000 m3耙吸挖泥船是迄今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耙吸挖泥船,简要介绍了该船的主要技术特征,并就国际上巨型耙吸船的最新技术成就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巨型耙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制能有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1.
针对耙吸挖泥船疏浚设备参数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的问题,基于疏浚设备特性与工程经验,采用对比归纳与标准化分析的方法,建立耙吸挖泥船疏浚设备参数标准,并结合实际施工案例,进行实测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疏浚设备参数的标准化建立对疏浚设备特性的把控与疏浚效率的提升十分重要,须结合工程应用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从而为耙吸挖泥船疏浚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余龙 《船舶工程》2020,42(8):44-49
自航耙吸挖泥船船体线型较为肥大,工况较多,不同工况下对阻力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文中首先利用CFD建立某耙吸挖泥船数值模型,计算分析耙吸挖泥船裸船体阻力性能,并与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取得了一致结果。在此基础上,考虑耙吸力影响,分析不同工况下该耙吸挖泥船在装有不同螺旋桨的情况下船体及舵的阻力性能差异,通过流场分析其机理。并结合螺旋桨敞水性能,计算了新导管桨与原桨在实尺度下的推进效率及收到功率,结果表明新导管桨推进效率相较于原桨提升了约8.8%,验证了耙吸挖泥船耙吸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风浪流作用下耙吸式挖泥船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在港口与航道等基建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施工设备,挖泥船施工作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深水及复杂作业环境下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掘精度控制。因此,为预测耙吸式挖泥船与耙头的运动,并为超深、超宽开挖控制提供依据,在考虑了风、浪、流、船舶操作力、海床反力、波浪补偿器及其滞后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耙吸式挖泥船运动数学模型,用实船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不同水深和不同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耙头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耙吸挖泥船挖掘生产率影响因素复杂,根据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过程中破土原理确定施工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考虑土质分级情况与挖泥船耙头水下环境等因素,建立一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预测模型,结合实际施工经验设定合理的模型计算参数,为类似项目开展施工效率测算、船舶选择提供了一种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耙吸挖泥船在我国的发展及大型化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耙吸挖泥船发展状况的描述,以及国内外疏浚市场对大型耙吸挖泥船需求的分析,从设计、建造、设备配套等主要方面论述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型耙吸挖泥船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王元战  路宽 《船舶工程》2010,32(1):11-14
耙吸式挖泥船是航道与水下沟槽开挖、航道疏浚与水下挖泥等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施工设备,深水及复杂作业环境下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掘精度控制是挖泥船施工作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风、浪、流、船舶操作力、海床反力、波浪补偿器及其滞后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耙吸式挖泥船与耙头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实船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不同水深和不同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耙头运动的影响,为挖泥船—耙头运动的预测及超深、超宽开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姜晓翔  汤山 《船舶》2015,(1):71-75,95
耙吸挖泥船具有工况多、配置复杂的特点。长江中上游水域水流大、浅滩多的环境条件增加了耙吸挖泥船动力系统配置的难度。文章结合常规耙吸挖泥船的发电机配置方式,针对特殊的疏浚工况及恶劣的环境条件,分析了某耙吸挖泥船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力需求,对发电机的配置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分析,得出优化的发电机配置方案,达到高效、节能和冗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动力系统存在的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6500m3耙吸挖泥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拖三"和"一拖二"的混合拖动的动力配置方案。针对该方案,分别进行航行工况、挖泥装载工况和排岸工况下的功率校核计算。结果表明,该动力配置方案满足目标船在各类工况下对各机械设备的功率需求,能为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的动力配置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饶广龙  王波 《船舶》2021,32(3):47-53
该文通过某10000 m3、4500 m3和13800 m3等多型耙吸挖泥船,对比分析不同泥泵驱动模式及不同舱室布置的耙吸挖泥船典型淡水冷却设备分布、流量分布及其冷却系统配置情况,总结出影响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设计的多个要素,包括泥舱型式、泥泵驱动方式,泥泵舱布置等,并针对性地给出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对今后该类型船舶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赵荣  田金柱  刘险峰 《船舶工程》2022,(S1):244-247+255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分析模型,对升耙吸式挖泥船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操作员提升耙吸式挖泥船的作业能效。首先分析了耙吸式挖泥船能效分析系统的组成、疏浚作业装备数据的特征、能效分析系统数据库的功能;然后进行了系统数据库设计,给出了数据库模型的E-R图;最后描述了能效分析系统的分析功能。与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该分析模型平均可提升能效13%,对于其他类型挖泥船的能效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