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红层砂岩钻孔压水试验,结合工程物探及室内试验从岩体裂隙、泥质含量,压水试验过程P-Q曲线等方面对红层砂岩的渗透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红层砂岩压水试验试验段压力选择的原则,得到了红层砂岩渗透性受贯通性裂隙影响的特性以及不同泥质含量的红层砂岩表现出的不同渗透破坏特性,并对其岩体渗透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对相关工程中红层砂岩的钻孔压水试验及其他水文地质试验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层状岩体巷道临近空洞具有水压问题的赋存条件展开数值计算分析,分别对空洞水压为0,20,100,200,300,400,500m时水对处于应力场环境中的层状岩体巷道的水-力耦合行为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探究巷道边帮受水-力耦合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①岩体的不均质性导致流体在层状岩体内的作用产生离散性;②水在层状岩体内的流动主要依赖于层理间的裂隙、孔隙;③层状岩体节理间流量随着空洞水压的上升线性增长,且埋深越深渗流量越大,空洞水压每增长100m,渗流流量增加0.25m/d;④水压上升对巷道边帮的破坏最先于最大主应力角点区域,揭示了水对巷道的破坏机制为一方面降低了岩体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扩大了最大主应力促使其提前达到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从而导致巷道边帮垮落失稳。研究结论对解决层状岩体巷道的突水问题以及引流工艺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嵚 《水运工程》2023,(12):145-150
七星墩船闸是北江上延工程武江航道的重要节点工程,其有效尺度为190 m×23 m×4.5 m(长×宽×门槛水深),设计水头7.5 m。结合枢纽总体布置,按照规范要求,确定船闸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分散输水系统形式。输水系统模型试验表明,原设计方案的船闸输水系统存在泄水阀门后廊道压力偏低、进水口可见持续的吸气型漩涡、出水口附近局部壅高等不良水力现象。综合研究船闸整体及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并结合试验各项水力特性指标,提出将船闸泄水阀门段降低、进水口格栅布置优化、出水口处消力槛调整等优化措施。优化后的船闸输水系统各输水水力特性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工程概况 乌江龚滩位于贵州省与重庆市接壤处,上距沿河58.4km,滩长1100m,枯水河宽100m,枯水期滩段水位落差约2m,平均比降14.4‰,局部最大比降15.7‰,最大表面流速8.0m/s.左岸是绝壁悬岩,右岸岩层向河槽倾斜30°,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该滩为峡谷地质构造和崩岩堆塞河槽而成,是乌江川黔水道之天堑.  相似文献   

5.
厂房区排水量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程特性,尤其是岩溶区的发育特征,其是评价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定量化分析也是难题之一。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采用多工况组合计算方法,研究了厂房区渗流场的特性,并计算了了其排水量。由计算结果可知,帷幕对排水量的影响较大,排水廊道对排水量也起到较大的影响,岩体的各向异性特点对地下厂房处排水廊道和地下厂房排水量的影响非常的显著,陡倾角裂隙使得地下厂房底板高程处地下水的上涌量大增,符合一般工程规律,分析结果证明该计算方法适应性强、精度高、应用方便、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6.
王蕴华  李志波 《港工技术》2007,(2):38-38,42
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廊道地连墙槽段开挖,入岩较深且岩层坚硬。采用钻机钻孔破岩,然后再用抓斗机直接抓破两钻孔中间岩石的方法完成了该连续墙施工,积累了在该类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双旋沟滩航道整治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黄河上游龙湾至南长滩河段碍航最为严重急险浅滩——双旋沟滩的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进行了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其中定床水流试验研究滩段水力要素,定床输沙试验研究挖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浅区疏浚、卡口切嘴、深沱填槽、深槽潜坝、放宽段丁坝等整治措施,可以降低该滩段流速、比降,改善流态,增加航宽航深,使该滩段满足V级航道建设要求。整治后,滩段水力要素满足船舶上滩要求,船舶能在10 a一遇洪水下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烟台某工程地基基岩的渗透特性,阐述水上岩体压水试验的主要操作过程、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结果分析评价方法.测定区域内的各岩层的透水率和渗透系数,给出不同风化程度岩层的渗透性评价,为设计提供防渗设计所需参数。  相似文献   

9.
以沫水船闸工程为依托,建立几何比尺为1∶20的物理模型试验,对短廊道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针对上闸首出流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了新型高效的T型消力梁方案,对下闸首进口存在串通漏斗旋涡的问题提出了扩大泄水廊道进口尺寸的措施。试验表明:优化消能工后,最大横向系缆力减小幅度可达50%,各项水力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该研究为沫水船闸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为其他短廊道输水系统船闸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H1.1标段,施工区土质以黏性土为主,部分区域为硬塑性黏土并夹含有一定量的钙化质石块.由于施工区硬塑性黏土土质的级配不均匀、黏性力强、易沉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利用管道介质均匀质流理论计算方法得到的水力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参数值相差很大.根据新海豚轮挖泥船在该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讨论符合该类土质的水力输送模拟计算,调整水力计算中相关参数值,使理论计算值和挖泥船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可供在建工程及后续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力驱动系统是水力式升船机的核心,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升船机的提升效率与运行安全。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工程,通过水力驱动系统充泄水过程非恒定流数值仿真分析,提出水力驱动系统合理的布置与结构设计、阀门变速开启方式;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输水管路进行水力优化,提出增加顺直段长度和连通廊道以提高竖井水位的同步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给出景洪升船机水力驱动系统的进出水口、输水管路、竖井等详细设计,可为该类型升船机的水力驱动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渗流及卸荷都能产生负孔隙水压力,而负孔隙水压力则与毛细水压力直接相关。通过分析毛细水上升高度、表面张力与渗透系数、黏滞系数、孔隙率等参数的关联性,得出了毛细张力的理论确定方法以及和负孔隙水压力的关系;同时就较难确定且较为抽象的成桩钻孔卸荷时效稳定问题,从极限平衡稳定系数概念人手,定量地分析了黏聚力和毛细张力对时效稳定的贡献,以期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围堰主要包括上下游围堰,河心岛纵向围堰,并与右岸堤防连接形成整体防渗密闭体,总长约3,750m,其中右岸堤防段按照永久工程设计施工。坝区地质条件为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下伏风化岩为下元古界板溪群千枚岩及砂质千枚岩,夹有千枚状粉砂岩及千枚状砂岩,本工程防渗措施采用高压旋喷桩双管法施工工艺,形成闭气结构。后期对桩径分别进行钻孔取芯、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孔压水试验,来检验成桩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整体打捞"夏长"轮沉船为例,给出大吨位沉船起浮过程的控制条件,提出应用GHS软件建立沉船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沉船打捞起浮过程中货舱及压载舱不同排压水方案、艉部起浮吊力增减等不同工况下,沉船总纵强度、剪切强度及浮态的变化情况,据此得到最优起浮排压水及起浮吊力设计方案。沉船起浮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数据高度吻合,证明数值模拟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15.
小港咀大桥位于江西省乐平市跨越安殷水,工程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处于地基稳定性不利地段,桥址处岩溶强烈发育,溶洞普遍存在,桩基穿过溶洞最多达3层,单层最大溶洞高达12.8m,同时石灰岩顶面溶蚀隙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岩面起伏较大,高程突变,如在双桩双柱的情况下,同一桥墩桩基入岩高差达24m。简要介绍了该桥桩基溶洞处理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水道工程局部冲刷研究工作表明:1)采用局部正态模型研究潮汐河口工程局部冲刷问题是可行的;2)试验水力条件的选择、模型边界的确定以及模型的整体变坡等是将局部正态模型应用于潮汐河口工程局部冲刷问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3)白茆沙水道工程局部正态模型较好地复演了目标试验水力条件,具备开展进一步试验的条件;4)提出了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模型边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依托的船闸工程,提出了短廊道和三角门门缝联合输水的水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对输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分析,确定了阀门处廊道断面尺寸,提出了具体的输水系统布置,确定了输水阀门的开启方式。建立了短廊道和三角门门缝联合输水的输水过程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数学模型计算了船闸输水水力特性。水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进行输水系统布置时,将短廊道和三角门门缝分开考虑进行计算分析是合适的,各项水力特征值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且该输水方式可提高船闸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绣江复航工程白马枢纽船闸若按常规单级船闸设计,枯水期天然来流量小于船闸正常运行平均耗水量,不能满足船舶过闸用水需求。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经验,提出带两级开敞式省水池的省水船闸和输水系统的布置方案。建立一维数学模型,经不同阀门启闭方式的输水水力指标计算和初步分析,得到较为合理的阀门启闭方式组合、省水率及闸室水力特性。结果表明,按照计算分析得到的较优阀门启闭组合方式运行,输水时间控制在12 min以内,省水率不小于49%,所提出的省水船闸布置方案可有效解决枯水期正常运行水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保证成桩质量,灌注桩偏差较大,且单桩极限承载力较低,工艺效果不佳,提出水利工程中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以某水利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桩位测量放样、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反插钢筋笼成桩,实现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通过对成桩质量检验,灌注桩偏差较小,且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设计值,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较高的成桩质量以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长江 《中国水运》2014,(5):186-187
东湖通道工程横穿国家5A级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最长城中湖隧道。东湖通道工程穿湖段长5,128m,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围堰建成后将改变原东湖水力体系。文中从围堰建成前后东湖四个子湖片水体之间的流通关系和洪水期间过流能力变化,分析东湖通道工程穿湖段施工对东湖防洪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