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公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中较少考虑高速公路临时用地自身特点的缺点,提出最大限制因子法,以单个复垦点为评价单元,采用二级评价体系,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复垦方向确定,并成功应用于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工程,为其他高速公路项目合理复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主要内容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治理,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采空区治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治理;尾矿污染治理;放射性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3.
毛文飞  董雪娇 《中国水运》2014,(10):245-246
文章以云南省某矿山为研究背景,结合矿山开采背景和地质条件,从危险性级别、分区、矿体开采适宜性等多方面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并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了防治建议,为合理开发矿山资源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质及经济发展基础,在目前大、中型矿山中已形成较好的集勘查、开采、安全为一体的系统。但在小型矿山或基础条件较落后地区,矿山开采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武穴市大坝龙家大湾矿区建筑用花岗岩矿。该矿自2006年开采,为民营企业,矿区内已形成了一个采石场(坑),该采坑为现开采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此文通过对该区矿山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进行了一个初步分析总结与建议,以期形成完善的矿山开采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更科学合理地开发滩涂资源,以水动力、水质、生态环境三种指标体系为基础,往下细分为二级指标,结合熵值法和灰色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滩涂围垦工程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价。用熵值法通过数值计算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滩涂围垦工程的适宜性评价及排序,并根据适宜性评分来进行模糊聚类,得到不同的分类,综合考虑适宜性评分最高的一类,为优化已有的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提供参考。在乐清湾围垦工程适宜性评价中,五个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按适宜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湾口开发工程方案、已有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湾顶开发工程方案、高滩开发工程方案、滩涂极限开发工程方案。并将其进行聚类,为更合理地开发乐清湾滩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奕 《水运管理》2012,34(11):28-30,42
为引起社会各界对保护长江航道及设施的重视,通过介绍长江航道及设施损毁现状,阐述航道及设施损毁的危害后果,对长江航道及设施损毁索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认为目前索赔工作主要存在无法规依据、无赔偿办法及标准、执法手段欠缺、取证困难、无有效票据等问题,建议加强对航道危害后果、索赔工作的宣传,积极推动专项法律法规的制定,解决索赔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勇 《中国水运》2014,(9):210-211
生态破坏现象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是难免的,但可以通过技术措施予以抑制和恢复。基于此,文中将通过分析建设高速公路时常见的生态破坏现象,从土地复垦、生物工程、路域景观三种技术入手探析相关的生态恢复措施,旨在实现我国高速公路施工设计的生态化和环保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航道整治工程中常使用潜锁坝来调节汊道分流比,一般由坝体和护底余排两部分组成,由于潜锁坝横跨深水大流速的汊道,对水流的调整作用明显,易引起河床局部剧烈冲刷,河床变化反作用于建筑物结构,导致局部变形甚至损毁。本文选取和畅洲水道左汊的两座潜锁坝为典型案例,采用实测资料结合水流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建筑物实施后的效果以及建筑物发生变形的部位和局部损毁情况,探讨局部损毁的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坝体基本完整,变形主要发生在护底的余排边缘,排体损毁部位与建筑物附近冲刷较为剧烈的位置相对应,损毁原因主要有洪水期河道深槽主流冲刷、坝体变坡区下游水流紊乱淘刷和特殊水文年长时间洪水作用加速排体损毁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帆  王平义  喻涛  陈里 《中国水运》2013,(12):226-227,314
文中通过分析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测数据,总结了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水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长江上游坝体整治建筑物的损毁类别按损毁原因可分为直接损毁和间接损毁两类,按损毁部位可分为局部损毁和整体损毁两类。整治建筑物水毁的丰要部位分布于坝头、坝面、坝身、坝根等部佗,其中坝头及坝根的破坏较为常见;其破坏程度可分为全部毁坏、严重毁坏、中度毁坏及轻微毁坏四个级别。造成坝体损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力因素、河演因素、设计因素、施工闪素、人为因素及其他因素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宋强 《中国水运》2014,(11):250-251
笔者根据合理的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损坏的原地貌土壤植被状况和水土流失量,确定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预测时段和方法,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破坏,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泥沙对沟渠和河道的淤积,避免了对当地防洪除涝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田市镇及周边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与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分析与分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国东南沿海某护岸受台风损毁修复工程,根据台风损毁后护岸的破坏情况,结合工程所在海域的潮流、波浪等自然条件,分析堤身损毁的原因,在现场调研基础上,经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验证,提出合理可行的护岸修复方案.护面采用1:1.25的陡坡设计,既体现了集约型使用海域的要求,又增大了陆域使用面积;在大于10 s的较长周...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分析手段单一、定量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估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和GIS的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分析方法,实现整治建筑物损毁的定量分析和评价。将研究成果应用在界牌水道整治建筑物维护管理中,验证了BIM和GIS技术在整治建筑物维护管理应用的可行性,实现了三维展示、建筑物损毁分析、航道演变分析、整治建筑物状况分析等功能,解决了整治建筑物维护分析手段单一、系统性评估不足的问题,可为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维护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解读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航标损毁恢复和应急设标的费用追索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航标保护和执法工作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流域内抗灾减灾能力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前提是依据治理措施进行科学的空间配置。本文以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从水土流失的的不良影响入手,以土地适宜性和治理效益为出发点,探究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在数量、空间和时间上的最优化配置,旨在促进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周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矿山区域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人文环境背景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时空特征与矿山开采地质作用效用,构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图,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与综合评估的工作步骤、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一些具体措施,客观而科学的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基本方法,以期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定量获取各评价指标的信息,研究港口工程建设对湿地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是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弥补了生态承载力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护岸工程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被广泛用于抵御水流冲刷和维持岸线的稳定。由于护岸工程通常布置在原有岸坡易发生崩岸和垮塌的部位,易受水流冲刷而发生损毁,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实测资料对长江中游新洲—九江河段蔡家渡护岸损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蔡家渡护岸水下护排头部损毁严重、上游侧出现崩窝,损毁原因主要是大水作用下水流贴岸及大江侧主槽摆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维修的必要性,并提出采用“补坡+镇脚”的维修方式,旨在为长江中下游类似护岸建筑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白藤大闸重建工程通航孔的功能性与景观适宜性,对金属结构的型式、具体结构进行比选设计,确定有轨双开的新型弧形闸门为工作门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最大化保证了金属结构产品的安全、实用、美观。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凝聚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工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西吉州工业园区为例,通过构建可供实践参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尔斐法及目标值等完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江西吉州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为92.06,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园区土地基本得到利用,尚存在实际可挖掘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