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玄武段)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机理入手,识别分析城市建成区水污染特征及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生活及三产污染物入河量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小餐饮污染物入河量。其中城市建成区污水接管率低、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季截流系统溢流频繁造成城市生活及三产污染物大量进入城市水体是城市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COD、氨氮、总磷的污染物入河量分别占总体入河量的71.93%、89.52%、87.52%。城市河道水动力条件不足,淤积严重,内源污染释放加剧了河道的黑臭现象。因此选择适宜城市建成区的截污工程及内源治理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条件,水动力条件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容量研究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水质模型是水环境容量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阐述了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模型的相关概念,简要描述了水质模型的三个发展阶段,介绍了五种主要的水质模型(S-P模型体系,QUAL模型体系、WASP模型体系、MIKE模型体系和QUASAR模型体系)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最后对目前水质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为一系列太湖长江水系引排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主要为改善望虞河西岸地区排涝条件和水环境影响的重要工程之一,工程通水运行后对与其水系沟通的主要支流及工程本身河道水质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工程建设前及建成通水后对工程所在长江段水文情势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并为同类型水利项目的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8年初,浦东新区排摸出劣V类水体6,197条段,占全区河湖总条段数的37.6%,为响应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号召,完成水环境整治目标,浦东新区计划到2020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1])。本次拟根据河道现状水质、目标水质、河槽容积等,计算出河道水质达标需消减负荷总量;根据河道拟实施的整治措施,计算出污染物可消减负荷总量,对比污染物可消减量与污染物需消减量的相互关系,可判断出河道水质是否满足消除劣V类的达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良军 《船海工程》2012,41(5):91-94
分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内涵,以零维水质模型为基础,提出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保护水环境和船舶发展的制约关系,建立水环境承载能力与船舶发展规模的关联模型,预测研究区域未来船舶可发展的规模,同时提出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评价监测点一段时间内水环境质量,将区间值引入水质评价中。以某人工湖水质评价为例,应用理想点决策方法处理区间型水质评价,确定水质类别及监测点间水质好坏,实现对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合理,可操作性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以及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均会对于城市内部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污染,其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并且也会促使周边生态环境发生骤然变化,导致大量物种死亡,因此开展城市内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里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背景,再解析里运河水体污染来源及水质情况,然后分析里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及综合整治效果,以期为提升城市内水环境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评估生态环境是在流域低影响开发和制定区域决策方案中至关重要。集成流域与河流模拟原理,构建水文-水动力-水质系列模型,优化现有模型结构,更好的服务于水环境日常管理。文章主要介绍现有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框架,通过模型耦合来源、机理,针对复杂流域水系,综合分析面源点源污染,常见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应用分析,有助于水环境耦合模型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外高桥顺岸码头工程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沿水深积分平均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结合一定的定解条件,建立了预测该项工程对周围水环境影响的水质数学模型。采用ADI数值计算方法离散控制方程,考虑到顺岸码头下游3km的上海合流污水竹园排放口工程,预测计算工程建成后产生的污染源对评价区水域的水质影响。计算时,主要讨论了化学耗氧量(COD_(Mn))的浓度增量。本模型也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河口、海岸流场和浓度场的计算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给东风西沙水库提供日常蓄水位及调度参考,运用水库水质模型,模拟分析最不利工况下(无风条件下)不同蓄水位条件下库内的日常水质指标,并运用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不同蓄水位下库内的叶绿素超标及富营养化情况,确定不同蓄水位下水库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现状水质条件下,东风西沙水库库内富营养化风险较大,水库需要4~5d进行一次换水调度,保障库内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何平 《中国水运》2010,(5):131-132
近几年六盘水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和破坏。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文中主要是选择了六盘水部分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及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并针对2009年下半年至今六盘水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已达到威胁人类的生存,对此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综合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关于水环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河流水质变化的研究与对主要河流水质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毛邦国 《江苏船舶》2005,22(4):43-44
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状况,以水环境承载力为理论基础,分析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对长江镇江段水资源污染损害状况,提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主要对策和近期实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曾亚梅 《水上消防》2023,(16):97-99
在现如今全民提倡环境保护的发展背景下,水质环境进行科学以及合理的监测工作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监测,能够更好地保证水环境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能够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起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在现如今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内容,能够及时发现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水环境质量控制。所以在实际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结合微生物检测技术,加强其技术创新和完善,不断优化技术应用效果,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应用规范,保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促进水环境监测质量全面提高,为人们提供出良好的水环境,因此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如何加强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水质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长久维系其水环境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是首要任务。水质检测是通过检测水域特性的基本参数来对水质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以及水质总氮的测定中,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加以讨论分析,浅谈了实验结果的纠错程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质较好湖泊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污染物排放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规划目标指标为约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及措施,为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但水体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水环境修复已成为环境治理的焦点之一。城市水环境质量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城市黑臭水体识别仅依靠人体感官性指标即可,因此市民对其整治工作具有持续关注性。目前城市河流黑臭问题普遍存在,消灭劣Ⅴ类水体和城市河道黑臭将成为我国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上海市普陀区横塘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首先对按所承担的功能对河网水系进行梳理、分类,其次,确定河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对河道的年氨氮入河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初步提出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对策,并运用Mike 11水动力学软件模型构建普陀区一维河网模型,通过AD、ECOLAB模块,将一维水动力模型与水质模型进行耦合,用于模拟分析治理后横塘河水质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17.
突发水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与危害性,会对事故区域内水体、取水口等处水源造成巨大影响。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模拟研究,对事件发生下的水质变化及受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可为处理未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参考。本文首次将环境流体力学模型(EFDC)运用到湘江河段的水环境研究中。通过建立湘江长株潭河段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长沙综合枢纽修建运行后长株潭河段内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可为突发重金属水污染事故应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港口水环境保护,采用固相萃取与现代分析仪器对港口水环境监测.概述港口水环境的特点、可能引起污染的原因、水质监测的必要陛及海水分析方法现状.介绍固相萃取样品分析处理技术用于水质分析的原理、特点、分离模式和操作方法.阐述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萃取-原子光谱联用和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的功能及用于海水分析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刘长兵 《水道港口》2012,(4):348-352
运用GIS技术,把海南省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图、水质目标图与海南省航运规划布局图等相叠加,将受内河航运规划影响的河流划分为高、中、低三类敏感度水体,进而分析海南省内河航运建设规划实施对水环境的影响途径与范围,以及具体航运工程对上述三类敏感度水体的影响程度,提出了航运工程实施对水源地和其他敏感水环境的保护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临清  周然 《水道港口》2007,28(5):370-372
将西江航电枢纽二期工程营运初期水文流量和水质监测结果与工程建设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枢纽营运前后坝址附近水位虽随着大坝的形成有了较大变化,但月平均流量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因为水文流量的变化对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水质监测结果进一步显示,枢纽投入试营运后,没有造成水质的恶化,调查水域的水质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标准。综合分析认为,西江航电枢纽二期工程的初期营运没有对西江调查水域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