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滨州港海域泥沙运动遥感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滨州港所在海域的卫星遥感图像分析,揭示了在不同条件下海域的含沙量分布特征和泥沙的运动规律,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滨州港海域的含沙量总体是比较高的,近岸区比邻近的黄骅港海域含沙量还要高。海域含沙量受风浪影响较大,涨落潮时在东北风作用下海域含沙量比较大。从泥沙运动的角度而言,受已建导堤影响,落潮水流和风吹流、波生流等叠加可能形成较复杂的向外水流和环流,携带泥沙向外输运,使高含沙水体运动更远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可达-6 m等深线以远。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海洋工程岛隧桥梁施工项目建设,需对沉管基槽范围内水体含沙量在线实时观测。为满足海洋工程施工不受水体含沙量影响,研究设计出在线实时含沙量观测系统,实现动静态监测、数据实时上报等。文中介绍了在线实时含沙量观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构建,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在线实时含沙量观测系统在不同水域水体含沙量观测中的应用和优势,可为水域泥沙观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左军  严冰  刘涛  侯志强 《水道港口》2016,(4):385-391
通过气象、水文、泥沙等实测资料和汇总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滨州港海区水动力、泥沙环境和航道淤积情况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滨州港附近海域属不正规半日潮海区,潮流属于规则半日潮流,基本呈往复流形式运动;(2)波浪以风浪为主,常浪向ENE,强浪向ENE;(3)滨州港位于粉沙质海岸,正常天气条件下水体含沙浓度较低,大风天泥沙运动活跃,含沙量较高,-6 m等深线处底层含沙量可达为5 kg/m3以上;(4)滨州港外航道淤积的主要泥源为风浪和潮流作用下滩面泥沙的搬运输移,2015年11月寒潮大风滨州港外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1.8 m,最大淤厚达4.0 m。  相似文献   

4.
姜宁林 《水运工程》2013,(8):131-135
利用长江口澄通河段多年实测水深、流量等资料,建立反映澄通河段典型断面面积随含沙量和落潮流量变化的河相关系。依据所建立的各典型断面的河相关系式,分别探讨在含沙量变化和落潮流量变化下,典型断面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可知,当含沙量从0.312 kg/m3减少到0.043 kg/m3时,各典型断面的面积普遍增加超过55%,而当落潮流量从10000 m3/s增加到100000 m3/s时,典型断面面积增加了约7.7倍。这表明在落潮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含沙量的减少会导致澄通河段各典型断面面积较大幅度地增大,而在含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落潮流量的增加,断面面积的增加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评估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建设方案对附近水域和地形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基于数值水流模型和泥沙输运模型对珠江口开展整体建模,并对工程局部进行精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动力影响范围限于工程上、下游和西侧2km范围。工程西侧水域流速有所增加,工程南、北两侧水域流速有所减小;工程方案实施后沿江高速沿程水域的水体含沙量会略有减小,因此工程外海堤西侧呈冲刷趋势,局部最大冲深0.63m,平均冲刷0.15m;除此以外,工程周边水体含沙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工程区海域含沙量仍在0.05 kg/m3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了维护航道港池泊位水深,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航道疏浚,准确测量水体中含沙量量值,可为港口及航道区域泥沙淤积量的计算、预报和后报提供准确的含沙量测量数据,这对于港口航道维护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水体中含沙量测量的准确性问题,研究了0.1~30 kg/m3范围的含沙量标准场的配制及测试技术,采用烘干称重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7.
作为"潮汐环境下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研究述评"的第3部分,在前人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决定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最重要的3个因子(含沙量、盐度和温度)影响沉速的方式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与分析认为:1)含沙量是影响沉速的主要因子之一,当含沙量在一定范围内,含沙量增加沉速增加;当超越一定限度,含沙量增加,沉速反而减小,存在一个最佳絮凝含沙量区间。2)温度与沉速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盐度与沉速的关系也存在一定争议,可能存在最佳絮凝的盐度条件。3)含沙量、盐度和温度均能显示其对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程度不一的影响力,且各因子对沉速的影响关系并非单一、较为复杂,不同地域、时段和区段某些关键参数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作为“潮汐环境下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研究述评”的第3部分,在前人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决定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最重要的3个因子(含沙量、盐度和温度)影响沉速的方式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与分析认为:1)含沙量是影响沉速的主要因子之一,当含沙量在一定范围内,含沙量增加沉速增加;当超越一定限度,含沙量增加,沉速反而减小,存在一个最佳絮凝含沙量区间。2)温度与沉速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盐度与沉速的关系也存在一定争议,可能存在最佳絮凝的盐度条件。3)含沙量、盐度和温度均能显示其对细颗粒泥沙沉降速度程度不一的影响力,且各因子对沉速的影响关系并非单一、较为复杂,不同地域、时段和区段某些关键参数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径流来沙量减小对河口含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桂 《水运工程》2018,(5):138-144
针对近年来长江流域来沙量大幅减小对长江河口含沙量的影响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利用大通站来沙量数据,统计分析1950—2011年输沙量的变化,得出长江口近期径流来沙量大幅减少。对长江口各汊道1978—2011年实测含沙量进行统计分析,得知长江口径流来沙量减小对河口含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来沙量减小,使得口内段南支、南港总体含沙量水平明显减小,口外含沙量亦有所减小,但拦门沙区段的含沙量基本不变。减小幅度从内、外两侧向拦门沙降低。2)拦门沙区段水体含沙量主要与河口区滩地泥沙来源丰富、泥沙活动规模大、潮汐动力强以及盐淡水混合综合影响形成河口最大浑浊带等密切相关,上游来沙量减小对该区段含沙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波流共同作用下粉沙质悬移质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波浪作用下悬移质含沙量的垂线分布规律、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层的高度和含沙量分布以及该层中水体的运移速度。从而得出了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层的输沙量计算公式,为粉沙质床面的泥沙淤积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掌握灌河口海域泥沙运动规律是开展灌河口航道整治研究的基础。以现场所取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波浪水槽试验研究灌河口海域泥沙在不同的水深、不同的波周期和波高条件下的悬浮规律。通过静水沉降试验研究灌河口海域泥沙在不同初始浓度、不同水深下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在极限波高情况下,水体上部区域含沙量较小,且沿垂线分布变化较小,但水体底部附近含沙量较大,总体上底部含沙量比上部水体含沙量大0.25~0.96 kg m^3;不同水深以及不同初始含沙量情况下,泥沙沉降速度0.08~0.20 cm s,与单颗粒泥沙沉速在同一量级,灌河口海域泥沙絮凝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丁琦  谢军 《水运工程》2013,(4):25-31
利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连云港航道抛泥扩散观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在对实测成果验证良好的基础上,研究了各抛泥方案中疏浚土倾倒所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扩散规律及其对周边水域含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艘舱容4 500 m3的耙吸式抛泥船,在拟设抛泥点的流向偏向航道一侧时进行抛泥作业,所产生的悬浮泥沙能较快地沿水流方向扩散,高含沙水体的存在时间及扩散距离均较短,对临近航道含沙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波流共同作用下近底高含沙水层流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于粉沙质床面时,水体的近底层含沙量很高,其运动是泥沙输移的重要方式。讨论了近底高含沙水层流速及其与含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风天航道骤淤是连云港海域深水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三维风浪、潮流及泥沙数学模型,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风浪、潮流及泥沙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对“韦帕”台风期间连云港海域的水位变化、潮流与含沙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该模型对连云港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台风期间航道回淤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类似“韦帕”台风的大风作用下,连云港二期航道没有发生泥沙骤淤碍航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多站位同步现场水沙观测资料对三亚湾水文、泥沙基本特性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1)三亚湾潮汐以O1、K1和M2分潮为主,潮汐性质属不规则全日潮。(2)三亚湾内水流流向主要受地形约束,往复流特征显著,主流向与等岸线大致平行。(3)正常天气条件下,三亚湾内实测余流在0.01~0.07m/s之间,三亚湾内整体余流方向为向外海方向。(4)三亚湾内潮流自表层以下垂向上基本遵循对数分布规律。(5)正常天气条件下,湾内水体含沙量整体较低,但各测点间含沙量略有差异,越靠近三亚河口水体含沙量越高。(6)三亚湾内表层沉积物颗粒组成较为均一,属粘土质粉砂。各测点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介于11~16um区间,粘土组分平均占23.8%,粉砂质组分平均占63.8%,砂质组分平均占12.3%。  相似文献   

16.
左书华  李蓓  杨华 《水道港口》2010,31(5):384-389
利用Landsat-5/7卫星影像资料,建立了长江口南汇嘴水域表层悬沙遥感模式,结合实测含沙量资料对南汇嘴海区表层水体悬沙分布及泥沙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汇嘴附近海域总体上含沙量较高,在0.5~1.5kg/m3变化。高含沙量多出现在杭州湾口中部、南汇嘴浅滩,杭州北岸芦潮港附近含沙量为0.5kg/m3左右。悬沙的浓度及范围随大、小潮和洪、枯季的不同而不同。悬沙的浓度及范围随潮差和风速增大而增大,南汇嘴边滩含沙量一般洪季高于枯季,杭州湾水域水体含沙量一般是冬季高于夏季。长江口与杭州湾之间存在着泥沙交换,长江口水沙以直接和间接2种方式进入杭州湾,而南汇嘴近岸水域则是交换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乐清湾水动力条件及泥沙环境进行了研究。乐清湾为半封闭型淤泥质海湾,湾内波浪小、潮差大、深槽流速大、波浪掀沙作用不强、水体含沙量低;乐清湾底质以粉砂质粘土为主,与瓯江口以细砂为主的底质明显不同,乐清湾内水体含沙量也明显低于瓯江口,因此乐清湾受瓯江下泄泥沙直接影响较小,湾内泥沙主要来自近岸浅滩泥沙的就地悬浮搬运。  相似文献   

18.
往复流作用下粉砂的起悬和沉降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旋转环形水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削弱环形水流离心力的方法,通过环形水槽中周期往复流泥沙运动试验得出水体含沙量与床面剪切力和水体挟沙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填海造陆工程围堰抛石和吹填溢流施工期间必然导致附近海水泥沙悬浮物浓度的上升,施工引起的增量泥沙影响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之一。海口港新海港区配套用地位于琼州海峡澄迈湾东海岸,研究采用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了工程海区风浪、潮流和泥沙耦合计算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潮位、流速、含沙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项目施工引起的增量含沙量影响面积及程度不大,对水质影响有限,为项目建设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国亭  阎新兴 《水道港口》2001,22(3):128-132,137
通过对现场水体含沙量观测和水文地貌调查资料的分析 ,认为庄河港海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庄河及小寺河。目前 ,泥沙运动是长期堆积在庄河口外的泥沙 ,在波浪及潮流的共同作用下运动 ,总趋势表现为自东向西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