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经常出现等料、溢料问题,从冷热料计量系统的标定、热料仓筛孔的选择和目标生产配合比的一致性3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张宏华 《中国水运》2009,(8):265-266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三个阶段,无论哪一个设计阶段,其工作的中心就是进行矿料的级配组成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笔者现就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表中材料如何利用EXCEL中的图表法和规划求解法计算矿料组成并绘制出符合要求的级配曲线谈点看法,希望此方法能在工程中进行矿料的级配组成和最佳沥青用量选取更加快捷。  相似文献   

3.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工程实践,从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出发,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及结构类型,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点。结合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形成机理,从材料的管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提出了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超薄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低温施工,引入一种可以降低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温度的温拌改性沥青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用性能,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证明,温拌改性沥青超薄混凝土与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能在更低的气温下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生产、施工各个环节,对如何控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了论述。通过认真分析原因,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各环节的检测,不断总结经验,可以对Superpave混合料的级配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晏伟 《中国水运》2014,(6):253-254
依据规范要求,并结合多年生产配合比设计经验,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间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密度检测方法,用体积法检测半开级配试件密度误差分析并进行钻芯修正,以满足该级配沥青混合料大规模施工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8.
结合旧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项目,通过确定旧料的掺配比例,对掺加30%RAP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并着重分析两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再生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体积指标,力学性能及各项性能指标,在相同的条件下,掺加RAP的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优于未掺加RAP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及优点,对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配合比、集料级配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针对湿热多雨地区的气候特点,讨论了水损害产生的机理和高温天气对路面的影响,以及排水沥青路面寿命较低的原因,给出了一些提高耐久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经验从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合与运输、质量检测几个方面介绍了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要求,提出了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试验测试数据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以4.75mm为关键性筛孔时,4.75mm以下体积之和介于40%~45%之间;当以2.36mm为关键性筛孔时,2.36mm以下体积之和介于38%~43%。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计算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夏季炎热湿润港区修建沥青铺面所关心的问题是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和水稳定性.依托上海外高桥港区六期项目汽车堆场工程,阐述在沥青结合料、级配类型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混合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配合比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指出在目标配合比阶段优良配合比设计将严格控制材料的技术指标,是设计的重要保障。在生产配合比阶段增加一些设计流程完善生产配合比程序,使设计更加实用化。在试拌阶段建立一些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便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戈壁地区沥青路面的施工工序的探讨,掌握与西北地区相匹配的施工工艺,保证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通过施工验证沥青路面施工的特点为:西北地区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应侧重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和碾压速度要匹配;路面设备的碾压功率充足。  相似文献   

15.
超薄沥青混合料可有效改善高等级公路路面行驶功能,但目前国内级配较为单一,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需对它的级配、混合料性能深入研究。文中在分析其级配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抗滑能力和高温性能测试,认为超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最佳含量为70%,提出在4.75mm和9.5mm筛孔之间增加6.7mm筛孔,而且6.7~9.5mm最佳含量为80%,综合得到推荐的UTA10级配。通过水稳、高低温和抗滑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试验,证明了UTA10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SMA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得以广泛应用,其良好的车辙稳定性和抗滑性能在重交通道路中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依据开发区道路改建工程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应用实践经验,探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工程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SMA原材料选用和配合比设计的3个阶段,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如何确定沥青和各种规格矿料,在3个阶段配合比设计中对较为复杂的油石比做了全面介绍,为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在系统分析现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确定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沥青作介质准确测定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沥青浸渍法可以准确测定集料有效相对密度及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可较准确地检测混合料沥青含量,进行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山区重交通抗车辙路面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小的收缩性能,较好的水稳性且与沥青面层结合良好。通过研究不同级配、不同水泥剂量和不同成型方式,根据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结果,依据强度满足要求、抗裂能力最佳的原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优化的结果为:在振动击实及振动法成型试件条件下,级配选用B,水泥剂量为3.5%~4.5%,水泥稳定碎石在龄期14~28d时,能达到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亳州市城市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和施工工艺流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进行了细集料掺配石屑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段施工及检测结果表明,细集料掺配石屑的配合比设计更加优化,外观更为密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