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柔性靠船桩簇在受船舶撞击力时的受力模型,并结合《港口工程桩基规范》中采用m法计算桩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的结论进行分析计算。解决了橡胶护舷和柔性靠船桩的能量及位移分配问题,为柔性靠船桩簇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定机移船码头结构由装卸平台、移船平台和设置于平台前沿的靠船桩组成。其中靠船桩在靠泊过程中承受船舶撞击力并将其传递给后方橡胶护舷和码头平台,结构受力形式复杂,为码头设计的关键,现有规范和手册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针对该问题,着重论述了靠船桩的设计特点;通过把护舷压缩过程简化为理想弹塑性变形、将靠泊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分析其受力状态;并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建立了系统受力、位移和吸能的方程组;总结了一套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3.
项雯  鲁子爱  翟秋  陈智 《水道港口》2013,(2):169-173
柔性靠船桩高桩码头是由靠船桩、护舷和桩台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针对柔性靠船桩高桩码头桩台承受撞击力的情况,通过分析桩、护舷及桩台的受力及变形,利用桩顶处力的平衡条件和位移协调条件进行数学公式推演,导出了该系统横向变形的计算表达式,给出了表达式中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并阐述了该表达式的迭代解法步骤。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结构的设计及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柔性靠船桩与码头之间是否需要设置护舷,前沿有护舷的柔性靠船桩计算方法等问题仍需要进行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两侧均有护舷的钢管靠船桩进行分析,认为靠船桩宜采用p-y曲线法,内侧护舷按非线性弹簧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靠船桩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内侧护舷的设置有助于降低靠船桩内力;钢管桩采用高强度钢材,采取局部加强能显著提高靠船桩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10座高桩码头橡胶护舷设计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以往有的工程护舷配置不尽合理的主要原因,护舷布置不能片面追求高密度,而应结合靠泊船型的质量、靠泊速度、船舶线型和各种水位的靠泊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建议长江中下游高桩码头排架间距不宜超过竖向护舷水平间距,力求使竖向护舷承受船舶撞击力和挤靠力,减少乃至取消2-4层水平向护舷,使码头护舷的配置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
LNG船型干舷高、外侧弧度大、船体中心不对称于管汇中心,靠泊时会遇到船舶与护舷接触点过高、与护舷接触面积过少的问题,常规靠船结构及设施难以适应多等级船舶的停靠要求,存在靠泊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结合嘉兴港某LNG码头进行靠泊结构设计和靠泊设施布置,通过不同船舶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船岸匹配,分析橡胶护舷和船体平行舯体长度的匹配度,提出在靠船墩内侧上方设置反向靠船构件,优化内、外侧橡胶护舷布置高程,以满足多种等级船型靠泊适应性,保证船舶与护舷的接触面积,避免护舷局部压强变大,船体受损。采用物模试验测定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等物理量,验证靠船构件和护舷布置的合理性,确保满足LNG船舶安全靠泊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白鹤滩大坝高线缆机供料平台主要包括上部钢桁架、钢立柱与混凝土立柱等,设计中引入港口码头设计概念,采用码头钢管桩代替桁架式钢立柱,利用橡胶护舷代替废旧轮胎,利用橡胶护舷的吸能原理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撞击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作为码头靠船桩的可能性,并提出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的吸能量和作用于靠船桩上的撞击力等力不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位移协调、力的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在水平桩NL法计算中引入桩侧土抗力群桩折减系数,采用Lagrange插值多项式拟合护舷厂家的反力、吸能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对柔性靠船桩簇中钢桩和护舷间水平力、能量分配进行计算分析;并将之应用在某码头的靠船桩簇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于波 《船舶》2010,21(1):44-47
充气橡胶护舷是以压缩空气为介质的船舶停靠防碰撞装置,通常应用在船靠船(ship to ship)、船靠码头(ship to wharf)以及潮位变化较大的码头安装。本文主要介绍了充气护舷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计算方法,并对各种应用环境下护舷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客运码头、老旧码头改造等工程项目广泛利用柔性靠船桩簇来解决其靠船问题,而规范规定将船舶撞击力沿法向作用于柔性靠船桩簇的计算方式却不能满足该结构桩身的最大位移要求。探讨在多角度船舶撞击力作用下柔性桩簇结构中桩身的内力与变形性状,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在70°~80°的船舶撞击角度范围内计算结构中桩的最大位移及内力以满足该结构的使用要求,为该结构的设计计算、安全使用及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建立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的系统动力仿真模型,该模型将船舶—码头—土体视为整体系统,统筹考虑土体的弹塑性、桩与土体的流—固耦合效应和船体与橡胶护舷的面—面接触,可较好地模拟船舶撞击高桩码头过程中的大尺度和非线性变形。初步分析船舶载重量、船舶撞击方式和橡胶护舷等因素对最大船舶撞击力和撞击历时曲线的影响,为确定高桩码头的船舶撞击力提供了可行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新福  王琦  吴立洋 《船舶工程》2020,42(10):68-73
针对潜没式护舷的结构形式和性能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橡胶护舷单体、并靠两船和潜没式护舷整体及局部的有限元模型。以两船并靠状态下的运动响应结果为输入条件,对船体和潜没式护舷的低速碰撞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并靠状态下潜没式护舷力学性能,并对护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为海上并靠方案和潜没式护舷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靠泊码头的需要,船舶的护舷器材经历了用棕绳做成的靠球、实心橡胶护舷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几个阶段。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具有角形压缩的可行性、吸收能量高、船壳板受到的压力小及随浪运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浮式充气橡胶靠球的类型为高压型和低压型。其中,低压型是2014版的充气护舷标准中新增加的品种,反映了国际上充气护舷的新需求和新的发展趋势。新出现的靠球品种有注水靠球、游艇靠球、聚氨酯实心靠球等,对靠球的气密性、弹性变形量、压缩复原性、平行压缩性能、角形压缩性能和耐久性能做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在船与船的接舷作业、码头防护时,充气橡胶靠球的用途和安装方法。可通过对冲撞能量的计算,经济合理地选用恰当尺寸的靠球。  相似文献   

15.
高桩码头排架船舶撞击力分配系数的空间整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 《港工技术》1998,(2):24-34,60
对5跨排架分段的高桩梁板、高桩框架和全直桩连片式码头的靠船平台,就其在船舶撞击力作用下,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平台各排架相应撞击点的节点在撞击力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此对各排架的船舶撞击力的分配系数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靠球是一种船舶护舷新产品。国外称之为"浮式充气橡胶护舷"(floating pneumatic rubber fenders),其中间部分呈圆柱状的筒体,两端呈半球形,里面充以压缩空气,悬挂在船舷或码头边,当船与船或船与码头靠泊时吸收撞击能量,减少船体或码头的损伤。它是以往实心护舷(用棕绳或橡胶条捆扎而成)的更新换代产品,我国船员习惯称之为"靠把"或"靠球",由于充气护舷形似球体,因此把这种新  相似文献   

17.
大型公务船泊外形与普通散杂货、集装箱船舶差别较大,靠泊船型外形轮廓对码头护舷选型与布置影响较大。福建沿海某公务船码头原护舷选型及布置未充分考虑公务船外形及大水位差影响,实船试靠时护舷不满足安全靠泊需要。通过广泛调研,并吸收借鉴类似码头护舷布置经验,对该码头护舷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主要在码头面上设置靠船立柱,配置转动式橡胶护舷,经过实船涨退潮周期靠泊验证,总体使用效果良好。该码头护舷改造为大水位差地区大型公务船泊位护舷选型及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速 《水运工程》2008,(4):23-25
采用NL法来计算桩身内力和变形,同时,对NL法计算出的多个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或Lagrange插值多项式曲线分别模拟钢簇桩和橡胶护舷承受的水平力和相应的变形之间的关系来求解钢簇桩和橡胶护舷能量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9.
船舶靠泊时撞击能量和橡胶护舷的受力分析是橡胶护舷选型最重要的部分。以加纳某新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对橡胶护舷吸能的分配进行分析计算,将原设计单个护舷吸能模式改为中外规范允许的多个护舷吸能的模式,并以靠泊时船艏撞击点的不同来分析不利靠泊工况,以船舶船艏圆弧半径、护舷组吸能能量及对应的变形为分析因素,确定不同撞击点时参与吸能的护舷数量(不同的吸能护舷的数量也称为不同的靠泊工况)。根据不同的靠泊工况对护舷组的吸能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满足吸能及码头结构保护的最佳橡胶护舷型号,实现对护舷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LNG船与高桩码头碰撞过程的受力特性,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LNG船和高桩码头的结构模型,数值仿真了不同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时LNG船与高桩码头的有效应力与撞击力,分析撞击过程结构的受力特性.针对撞击力,对比分析不同规范计算结果与软件计算结果,结果表明,《AASHTO桥梁船舶撞击设计指南》计算结果与软件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实际中可采用该规范初步估算LNG船与高桩码头的撞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