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尾矿干堆技术在南方多雨地区的推广应用,降雨导致坝体表面雨水渗流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干堆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因此,在对干堆尾矿库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增加降雨渗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以某干堆尾矿库为实例背景,进行了取样调查、实验分析,掌握了该干堆尾矿库磷石膏的基本性质,并做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实验,得出影响坝体稳定性因素的结论。为干堆尾矿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尾矿坝渗流研究能为现场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浸润线是尾矿库的生命线,一直以来尾矿库渗流问题一直是矿山安全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尾矿库渗流场数值模拟方面研究的调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在渗流研究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国内学者们主要运用二维和三维模拟软件,分析了渗流场在不同工况下的特征,得出影响浸润线的主要因素有初期坝坝高、堆积坝坝高、干滩长度、降雨、初期坝排渗能力、尾矿堆积坝上下游坡比、尾矿坝体内各层渗透系数之比等,主要还是集中在坝体稳定性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偏向于地下水污染、溶质运移方面。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渗流模拟软件投入使用,模拟的地形也将会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完善,许多工况会被考虑在内,得到的结果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尾矿库安全问题、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因素、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尾矿库安全预警四个方面,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尾矿库稳定性研究的进展。得出以下结论:国外有关尾矿库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与预防治理;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坝体施工工艺、库内尾矿料物理力学性质等;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最广的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等;目前针对尾矿库水位预警相关资料比较缺乏,预警方面侧重于整个尾矿库系统,缺乏针对性,可行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磷石膏堆积坝高度的增加,根据《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1))第十九条,"上游式尾矿坝堆积至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最终设计坝高时,应当对坝体进行一次全面勘察,并进行稳定性专项评价"。  相似文献   

5.
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而人工堆填的高大炉渣边坡体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物理力学性质,使其应力场及渗流场更加多变,稳定性不易控制。降雨以及江水位变化引起堆积体变形本质原因是堆积体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高炉渣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分析结合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理论,探究了该特殊炉渣边坡在暴雨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得出该类炉渣边坡在强降雨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对强降雨抵御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为是湿法磷酸工艺制取磷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固弃物,作为废弃物的磷石膏在我国特定区域内逐年增加,我国主要的磷石膏处理方法为露天堆放法,在磷石膏长期露天堆放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风化、分解等物理化学作用,堆放渣场会形成以含磷酸为主的强酸性废水。目前磷石膏堆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磷石膏坝体常常产生较大的变形,这是由于磷石膏在堆放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反应。因此对磷石膏预期沉降量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利用GEO-SLOPE软件,分析了荆门热电厂瑞家冲灰库拦灰坝坝体的稳定性,首先利用GEO-SLOPE软件的seep/w模块,对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时坝体的渗流情况作了分析,得到坝体内的浸润线,然后利用slope/w模块,耦合seep/w模块确定的浸润线位置,分析了坝体在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6,(6):641-645
针对云南某尾矿库蓄水后可能存在的绕坝渗漏问题,在充分分析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坝址区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二期满库洪水和正常运行工况下地下水的渗流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下游坝坡坡脚处地基渗流溢出处的水力梯度较大,建议在下游坡脚3~5 m范围内地基土层表面布设厚度为0.8~1.0 cm的透水反滤碎石层;同时,由于坝基渗漏量较大,建议在坝体底部铺设土工膜,减少两岸绕渗,降低坝体的浸润线。  相似文献   

9.
应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上游水位骤降和地下水渗流等危险水力条件下堤坝稳定性,分析了上游水位不同降速、地下水位不同高度及土体各向异性对堤坝稳定性的影响.模拟了改变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大小等工程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堤坝渗流整体稳定性分析时应正确考虑渗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库水位骤升骤降将使土石坝体内渗流场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坝体尤其是上游迎水坡的稳定性。基于多孔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库水位升降情况下土石坝瞬态渗流场的模拟进行了探讨。算例分析表明,分析成果总体可靠,且能为库水位升降情况下土石坝上游坝坡的稳定分析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史尧  卢超  刘守花 《水运工程》2021,(1):207-214
在深厚透水层地区,可采用无止水帷幕土石围堰结合深井降水技术在临海环境中创造干地施工条件.为研究深井降水对围堰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工程,运用GeoStudio软件,分析降水井正常运行时的高边坡土石围堰的渗流分布规律及边坡稳定性.建立不同目标降水位与整体边坡最小安全系数的关系曲线,并与集水明排工况下的...  相似文献   

12.
土石坝中建设防渗墙后,墙身会对坝体的渗流场和应力场产生一定的隔断作用,从而改变了相应的渗流场和应 力场,对坝坡的整体稳定产生影响。依托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增建防渗墙前后的 上、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引入计算收敛、土体位移、塑性贯通等3种失稳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坝坡的安全 系数。分析得出:建设防渗墙后,上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增加,从而使得整个坝体的 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而人工堆填的高大炉渣边坡体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物理力学性质,使其应力场及渗流场更加多变,稳定性不易控制。江水位变化引起堆积体变形本质原因是堆积体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高炉渣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分析结合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理论,探究了该边坡前缘江水位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并得出影响结论,为今后此类边坡工程汛期治理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降雨入渗条件下上营村滑坡非饱和土体内部渗流场的变化,再用极限平衡法耦合在渗流场变化情况下上营村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表明上营村滑坡在降雨作用下土体的变形过程以及覆盖层底部软弱带的形成;由于长期的降雨使得土体饱水程度变大,滑带处土体的抗剪强度的减弱以致于失稳诱发滑坡。通过对比分析滑坡体的前缘和整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从而得出滑坡失稳模式为推移式滑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世纪修建的均质土坝白石冲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基于土体渗流的基本理论,结合水工分析系统软件,分析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坝体内部的浸润线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大坝渗漏问题严重,坝体渗透变形类型为流土且不会产生渗透破坏;上游坝坡在各水位条件下趋于稳定,下游坝坡在正常蓄水位和允许最高水位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大坝后期的除险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成  段亚辉 《中国水运》2009,(5):124-126
湘潭电厂灰坝已运行十余年,地质勘测查明坝体排水系统和棱体均已失效,且当年修建时采用了山坡上风化料筑坝,均匀性和质量较差,因此坝体渗漏严重。论文针对渗漏严重的2#副坝,运用有限单元法对灰坝进行了渗流场的分析计算,运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对灰坝的渗透变形、边坡稳定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灰场2#副坝进行了安全评价,并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加才  李永伟 《中国水运》2014,(10):357-358
首先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某金矿尾矿坝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尾矿坝在正常和洪水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坝体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有限元法对坝体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坝体变形特征和稳定性系数,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水库的渗流安全评价是水库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水库已有的渗流控制措施和现状渗流工作状态,复核其能否满足现行规范安全运行.通过对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渗流稳定分析,该水库坝体、坝基一年的总渗漏量为14.39万m3,大坝渗漏严重;坝体、坝基细粒土质砂实际水力比降均大于允许水力比降,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将会发生流土型和过渡型的渗透破坏,渗透不稳定.总体评价该水库大坝渗流不安全,渗漏安全性综合评价为C级.  相似文献   

19.
土坝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水库建设中,是最为重要的建筑物之一,坝体的渗流及稳定情况是决定土坝能否正常工作。本文着力于对土坝的渗流及稳定进行分析,利用理正软件对土坝渗流场和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为土坝的设计、施工、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稳定性是衡量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省某水电站重力坝进行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强地震作用下坝体的抗震稳定性。本文采用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分别计算出坝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坝体的自振特性,获取自振频率、自振周期及结构阵型,以此找出坝体结构薄弱位置,提出可行加固意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