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道瞬态面波技术在港口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技术应用于港口工程勘察中解决岩土层的划分、地基土工程特性的分析、抗震设计参数的提供、地基加固效果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瑞雷面波法勘探是一种浅层物探勘探方法,可应用于公路、铁路、海港码头等多个工程领域,如工程勘探,岩土原位测试,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以及地基评估等方面。瞬态瑞雷面波法能够快速检测地层的剪切波速度,进行地层划分、评价地基场地类型、分析地基处理效果。本文介绍了瑞雷面波法勘探的原理以及现场工作参数的选取,并通过检测地基注浆加固效果以及检测强夯地基加固效果应用实例,说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军 《中国水运》2009,(1):191-192
本文结合国家现行规范,从野外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分析等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岩土勘察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龙胜 《水运工程》2011,(2):120-123
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瞬态面波方法对工程区域进行勘察,获取地层的电阻率和面波速度,并参考钻探资料对其进一步对比、分析和修正,最终获取覆盖层、基岩面等地下地质结构情况,综合评价工程区域的地层分布情况,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波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勘察技术,可以准确的对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波速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波速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保证了岩土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情况对地质勘察工作影响比较大,如果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影响,还会诱发一些勘察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水文地质情况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保证了岩土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BIM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应用,工程界对岩土勘察的信息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较突出的是可视化表达和勘察信息的传递。基于此,采用国际领先的图形开发组件HOOPS,结合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开发了基于CS架构的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针对水运工程岩土勘察的特点和作业流程,提供勘察数据整合及处理、三维地质建模、勘察成果统计分析、数据检查和校审等功能,以及与常用软件的数据接口,能提高勘察资料整理的效率,提升勘察成果的质量,为下游专业提供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原来的二维图表辅助模式转变为在三维场景下的辅助模式,并产生勘察三维成果,为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船载桁架式勘探双平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内外近海工程水运勘察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并分析自降式和船载式两类勘探平台优劣及最新成果。为突破船载式平台实施岩土体原位测试的技术瓶颈,加快我国近海勘察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开展了船载式水上原位测试平台稳定性研究。介绍一种最新的船载式固定作业平台设计方案,使陆域成熟的原位测试项目扩展到水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岩土工程为背景,对其地质勘查技术展开探讨,分析了水文勘察与施工埋深、岩土施工、施工地基的联系,并探讨了测绘技术、勘查和取样技术等地质勘测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以便相关施工人员更好地进行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九江某码头工程所处灰岩区,存在基岩面起伏及变化、隐伏岩溶发育的岩土工程问题,采用瞬变电磁法勘察技术,得到更真实可靠的岩土层分布情况及岩溶发育特征等成果,为该码头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外标准有关岩土勘察布置要求的差异化问题,进行了中标(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欧标(Eurocode 7《岩土工程设计规范》)和美标(《ASTM岩土勘察类标准》)有关岩土勘察布置要求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中外勘察标准在阶段划分、内容、方法、勘探点间距与深度、试验数量、勘察过程中的优化、施工阶段控制与监测等各个环节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外勘察标准应用要点。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行业同仁对海外勘察标准的了解和使用,也利于中国勘察标准的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行业标准JTS 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为基础,与BS EN 1997-2:2007《欧洲规范7—岩土工程设计第2部分:场地勘察和试验》和美国ASTM岩土类主要标准进行对比研究。首次较系统地将中国水运岩土勘察规范与欧美系列岩土勘察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既对三类标准体系进行对比,也对岩土分类与定名、勘察布置、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勘察报告编制等勘察核心内容和主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供业内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岩土项目勘察中,因为人工与简便的计算机操作对相对复杂的勘察图件制定、数据处理等层面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创造一种便捷并且高效、精确的技术,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一种现代化的资源管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岩土勘察设计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文章首先对GIS设备安装及GIS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然后对GIS系统的应用进行讨论,提高了岩土项目勘察的精准性,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物探技术在勘察工作中的选则与使用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后对勘探过程中检测物探技术的勘探地震反射波与勘探透地雷达发射技术的检测方法、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实际勘察结果与物探技术勘察结果,验证了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物探技术勘探地质,能准确地掌握地下溶蚀、溶洞的情况,达到了预期要求,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各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在近些年的新技术应用下,进步也比较迅速。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是比较基础的工作要素,本文主要就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危害加以阐述,然后就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的问题和影响及优化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借助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珊瑚礁岩土的工程分类欠缺、钻探技术效果不佳、原位及物探测试手段不足以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指标及其体系需要重建等系列问题,进行珊瑚礁岩土的勘察技术研究。基于勘察实例,证明常规的技术方法多不适用于勘察珊瑚礁岩土。需集中对珊瑚礁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如地质环境特性、动力工程环境、岩土组成及其描述、基本物理特征、力学特性、颗粒破碎特性、岩土工程评价等方面)和勘察技术(如钻探取样、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进行研究,并不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传荫 《中国水运》2007,7(7):134-136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基础类型的选择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和重点。本文简要论述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建筑工程的基础类型选择相关的几个主要问题。在同一场地中不同的建筑物可采用相同的基础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中有不同的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而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同一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场地的岩土条件下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相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有多个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则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基础类型。任一基础类型的选择都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等关键性问题。因此,建筑工程基础类型的选择问题的讨论对岩土工程勘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莉  牛作鹏 《水运工程》2021,(4):153-157
Civil 3D作为一个面向岩土勘察行业BIM设计及应用的解决方案,已成为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技术之一。针对水运工程勘区场地覆盖层不同工程地质特点,采用"点-面-体"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思路,分别提出单一和复杂覆盖层地质模型建模方法。结合某船闸工程案例,通过覆盖层边界线导入、曲面分割、曲面围合等技术,实现场地三维地质模型表层岩土体精细化表达,准确直观地展示了勘区覆盖层地质发育与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对于后续土方量计算、基坑开挖设计等岩土勘察BIM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工程勘察中有关抗震的问题如地层剪切波速的确定、场地类别划分、抗震设防烈度确定等问题作出论述和分析,并根据工程实例说明岩土工程勘察在建筑物抗震设计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运工程》2013,(7):2-6,131,132
四航院勘察处有近百名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试验、岩土监测、工程物探及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25名;各类注册工程师15名。四航院勘察处获得建设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海洋测绘甲级、国家测绘局甲级、广东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CMA等证书。综合勘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具备承担国内外各种大型、特殊或复杂海岸工程勘察项目,业务范围涉及港口航道、机场、公路、桥梁、隧道、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