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沿海油库的日常经营中,产生含油污水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外排放处理,这样可以减小对海洋水体环境的破坏。本实验中通过对处理过程中不同点进行取样,及时检测了样品中的含油量、COD、和固体悬浮物,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实验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港口含油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工艺最佳反应条件,以COD、含油量、悬浮物(SS)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混凝沉淀的最佳反应条件,从而为工程应用提高必要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船舶含油废水作为海洋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对其进行高效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海洋环保领域的重大挑战。本文先分析了某油轮的舱底水性质,然后基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该舱底水进行COD去除工艺研究。实验表明,在适宜操作条件下,PAC用量为200mg/L时,COD去除率为46.6%;PAM用量为10mg/L时,COD去除率为46.9%;PAC和PAM用量分别为150mg/L和3mg/L时,COD去除率为57%。与单独使用PAC或PAM处理该废水时的絮凝效果相比,二者共同使用时,则更切实可行、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往往缺乏高效能的污水处理系统问题,自主设计基于电解絮凝法的船舶污水处理试验系统,以含油量、浊度、能耗作为处理效果评定指标。结果表明: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与电压成正相关,随着电压的增大,除油率、浊度去除率都变大,最大分别可达90.75%、99.84%。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能耗,最佳电压为20V。该污水处理系统为实现船舶生活污水的高效及时处理和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絮凝气浮、水解酸化和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黑嘴子码头水产品交易市场废水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经过5年多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稳定性,当进水COD在5000mg/L左右时,处理后水质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渤中的二级排放标准,COD去除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极电芬顿法处理船舶含油废水,建立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并对电流密度、pH值、初始含油量几个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方程可表示为:[出水含油量]={-kt+[初始含油量]0-1}-1。实验拟合出电流密度、pH值、初始含油量3个不同影响因子与降解速率常数k值的关系式,并根据相关非线性拟合分析,得出上述3个影响因素中,pH值对电芬顿降解含油废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油浓度,电流密度次之。  相似文献   

7.
远紫外光催化氧化处理餐饮废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O2为催化剂,采用远紫外光催化法对餐饮含油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光照时间、油脂浓度、pH、TiO2各因素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催化可以大幅降解油脂。光催化氧化技术正交实验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油脂去除率影响程度不同,光催化技术可以有效处理餐饮废水,可作为后续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船舶油污水处理成本,提升船舶油污水处理效率,采用次氯酸钠开展船舶油污水处理试验研究.以上海某船舶污水处理厂的油污水样品为试验对象,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通过控制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和投加次数,考察不同情况对污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得到预氧化处理船舶油污水过程中较优的投药方式.结果 表明,当总反应时间和总投加量相同时,相较于采用单次投加次氯酸钠的方式,采用分多次投加次氯酸钠的方式能取得更好的COD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无机陶瓷膜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机陶瓷膜处理餐饮废水的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及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及餐饮废水的COD去除率均有一定影响。过滤压差增大,膜通量增大;膜孔径增大及运行温度升高,膜通量增大;小孔径的陶瓷膜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进水浓度越高,COD的去除率越高;而膜内压力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船舶数量以及船舶吨位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船舶舱底含油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很难实现对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处理,因而难以达到排放要求。本文在研究超滤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VDF材料的超滤膜制备方法,使用SEM电镜扫描获取超滤膜的微观结构,使用制备的PVDF超滤膜进行船舶舱底含油废水处理的实验,对含油废水中含油量及浊度的降低均有较好的效果。对不同流速下超滤膜膜通量进行测量,发现流速越大膜通量越大,针对超滤膜容易堵塞的问题,提出了超滤膜需要清洗的判定条件以及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船舶污水处理采用油污水和生活污水2套装置,设备多,运行管理工作量大。而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却能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将高浓度的油污水经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同混合处理,弥补上述不足。实验采用以陶粒曝气生物滤池为主体的处理装置,处理模拟船舶污水(油污水经过预处理),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720.21 mg/L,油份浓度C油=65.87 mg/L,曝气量Q=0.4 L/min,温度T=30℃,p H=8.5,水力停留时间HRT=90 min,出水COD=44.00 mg/L,C油=6.56 mg/L,两者去除率分别为93.89%和90.04%,对油份的耐受浓度约为76.35 mg/L。并在实验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为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国际上制定了有关的公约确定了含油污水的排放规定。巴尔特厂从1979年起就制成排水含油量小于15ppm 的油水分离设备;本文简单介绍它们的这类产品。  相似文献   

13.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船舶含油废水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参数对处理船舶含油餐饮废水的影响,通过生产油脂产生的废水模拟船舶含油废水的水质特性,搭建小型膜生物反应器陆上试验系统,用光谱仪等仪器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及氨氮等参数。研究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COD和BOD及氨氮、膜压力、污泥浓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系统稳定运行了70天。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油脂废水中COD、油、总碳(TOC)和BOD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达50%以上;油对膜的污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蔚蓝的海洋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各个国家、地区、船级社和海事组织对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多数船舶采用油水分离装置来处理舱底水,使其达到国际海事组织MEPC.107(49)规定的要求.探讨了通过舱底水澄清舱结构和管路布置的优化设计,利用油轻于水的物理特性对含油舱底水进行预处理,减轻油水分离装置的工作负荷,减少能耗,优化处理效率,降低排放水中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复合式氧化沟工艺来处理城市废水,主要对系统的运行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HRT为20h时,系统对污染物有更高更稳定的去除效果.COD及BOD5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94%,NH3-N的去除率也可达到87%;并且系统对冲击负荷也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在125.30~492.00mg/L和20.00~32.91mg/L较大范围内波动时,系统对它们的去除率都能保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到97%和98.7%,使出水COD、BOD5和NH3-N浓度分别维持在3.74~47.01mg/L和0.28~3.26mg/L的范围内,均远小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含油污水滤油装置通常系指油水分离器,是目前船上用于处理含油污水的主流设备,可将含油污水中的油分基本滤除,以便排入水域中的污水中含油不逾一定浓度,而不对水域环境造成影响。IMO与各船旗国政府均对注册在籍或挂旗之船舶分别有有关油水分离器的法定要求。法规要求主要围绕滤油装置性能、油污浓度监测功能以及相应的检验标准。一、豁免申请概况近日,新西兰海事局收到一则豁免申请:某航运公司要求免除对其所属某船的现有油水分离器的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991~5840 mg/L,SS 1180~4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8.
控制含油舱底水排放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限制军用船含油舱底水排放浓度15ppm,与国家排放浓度一致。而国际工业排放标准似乎是稳定在5ppm。为了达到制定标准的预期效果,必须强制执行,以不断提高和改善处理技术,减少含油污水排放。本文综合介绍含油舱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着重讨论应用正交流动膜片技术的过滤器和灌注亲脂聚合表面活化剂过滤器,以及应用综合控径雷达(SAR)包括追踪技术探测船舶含油污水排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国一  王彬 《水道港口》2007,28(3):212-215
对含油废水常用的重力分离、气浮、生物氧化、絮凝以及吸附工艺原理及处理效果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国内港口含油废水的来源、特点以及国内主要港口已建成的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运行效果,对现有处理系统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DSD酸生产废水氨氮含量高,严重影响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效率。试验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在分析了Ca(OH)2、PH、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氨氮浓度对于吹脱的影响后,确定了使用Ca(OH)2调节废水PH为11,在气水比为5,000m3/(m3·h),水力停留时间为8h的情况下,氨氮的吹脱效率达到75%以上,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7.31%。经过MBR处理后,出水COD、氨氮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