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近日,由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参与研究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BIM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这是BIM技术在长江航道领域推广应用以来的首次获奖。据悉,该成果首次创建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体系与应用标准,填补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的空白,促进航道整治工程行业技术升级,提高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有利于协调生态保护和航道工程的关系。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是水运行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谋求航道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理论框架出发,系统论述国内外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的相关理念、技术和发展前沿,总结了我国内河生态航道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国内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现状,提出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展生态航道架构及评价方法、生态修复、生态航道影响与效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中国海事》2012,(9):3-3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是贯彻国务院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推进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举措。该工程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标志着我国内河航道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相似文献   

4.
内河限制性航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复杂的工程数据,针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和检索,行业主流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使用不够直观等问题,本文基于BIM技术开展了内河限制性航道工程档案管理研究,开发出基于BIM的内河限制性航道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并依托某内河限制性航道工程进行了研究成果应用。实践表明,基于BIM的内河限制性航道工程档案管理,可方便用户对工程档案的录入及检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珠江快讯     
北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9月13日,“北江中游(韶关至清远)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验收会在清远市举行,经竣工验收委员会综合评价,该项目等级为合格,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据悉,“北江中游(韶关至清远)航道整治工程”是广东省内河航第四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北起韶关市曲江大桥,南至清远市北江大桥,全长184千米,按内河Ⅴ级标准设计,总投资17765.44万元。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清远市交通运输网络,有效缓解陆路运输压力,有力推动大宗货物环保运输建设,对促进清远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相关部门逐渐加大对内河航道的整治力度,以此来保证内河航道具有良好的通航能力。在内河航道整治炸礁工程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才能有效处理礁石,使内河航道保持通畅,提高内河航道整治炸礁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某内河航道整治炸礁工程施工中重锤碎岩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东省内河航道大规模航道整治工程的完成,有必要进行工程整治后水下地形测量验收工作,以检测整治工程是否达到设计的航行水深标准。本文结合东莞水道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整治起步工程第三方抽测的实施过程,探讨内河航道整治竣工验收测量工作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伟  杨志 《水运工程》2019,(7):193-197
鉴于BIM技术在航道建设中的优势,将Autodesk系列BIM软件引入内河航道的设计工作中,利用Civil 3D、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编辑器)、Infraworks设计软件实现内河航道疏浚工程和护岸工程的参数化设计和可视化展示,并进行横断面定制、标签定制、模板文件定制等二次开发,提出适用于内河航道工程三维正向设计和可视化演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杭嘉湖航道网改造工程为实例,采用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方法,分别按改扩建项目和新建项目,探讨不同收费方式下内河航道工程的财务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运量大的长湖申线有一定的财务效益,项目自身具有生存能力,但运量小的六平申线,财务效益差,投资决策应注重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锐  李正  王飞 《水运工程》2019,(12):123-126
针对内河航道疏浚工程传统设计各流程之间缺乏信息传递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Civil 3D特点和设计的特殊需求,提出内河航道疏浚工程BIM正向设计思路,基于Civil 3D建立了内河航道疏浚工程BIM正向设计方法。通过二次开发改进Civil 3D部分功能,优化了设计过程中疏浚工程量输出和批量出图功能。结果表明,采用BIM正向设计方法对磨刀门航道疏浚工程进行正向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波束测深是获取水底地形的重要方法,为了提升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进一步挖掘内河航道的航运效能,本文针对多波束测深在内河航道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概述,然后从不同维度剖析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从趸船移位选址、以及航道应急抢通项目工程量计算和验收等方面阐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内河航道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成果对促进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内河航道养护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飞  林燕清  沈超 《水运管理》2022,(3):12-14+29
为持续推进安徽省航道建设,安徽省结合自身内河航道特点进行绿色航道设计探索,并在新开工引江济淮工程、涡河等航道工程中进行实践,绿色水运发展成效初显。从安徽省内河航道特点、绿色航道总体布局、生态功能设计、绿色环保施工等方面对安徽省绿色航道设计要点进行系统总结,并指出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绿色航道理念是未来发展方向,支撑“十四五”期间安徽内河绿色航道建设,可为国内同类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06,27(3):157-157
据上海市城市投资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适应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实现与苏、浙两省在内河运输方面的对接,“十一五”上海将投资117亿元,以集装箱集疏运通道为重点,集中建设“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到2008年,上海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赵家沟、大芦线、苏申外港线、杭申线等一批项目完成,上海内河集装箱可通过赵家沟、大芦线等内河航道实现与洋山深水港相衔接,通过苏申外港线、杭申线与京杭运河贯通。到2010年,上海将全面完成内河航道二期工程,初步形成内河高等级航道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运输框架。  相似文献   

14.
郑义彬  刘玙 《水运工程》2013,(6):143-148
在对我国内河航道维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省属内河航道维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得出省属内河航道维护水平各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因子分析法可以对相关性较强且数量较多的指标进行降维,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有效;同时,利用各因子得分值对不同省市航道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该地区的航道维护水平做出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省属航道维护的真实水平,为各省属内河航道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国银 《中国水运》2014,(11):60-61
闽江南港航道整治工程于2010年底投入试通航,通过对整治前后航道观测及实测资料进分析,初步分析评价整治效果,为今后闽江高等级内河航道进一步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沈新琴 《中国水运》2014,(11):80-81
在如今现代化的内河航道建设中,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内河航道网是重点的基础工程,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的优势,还必须要做好内河航道的航道建设工作和航道治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内河航道的标准;而我国国土幅员广阔,江河湖海较多,鉴于内河运输是水上运输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航道的建设发展时内河航运的基础,因此,我国具有在内河运输中较大的发展优势.为了使我国内河航道的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协调相一致,就要充分的利用好我国内河道的优势;文中则通过阐述内河航运的优势,指出建设内河航道在我国的重要意义,并给予了一些治理内河航运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交通量连续式观测点和间歇式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在分析对观测点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内河航道交通量观测点布设方案的一种多目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内河航道网交通量观测点布设方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研究推出的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正式通过评审,填补了国内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的空白。该评价体系构建了绿色内河航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航道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涉及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信息化和保障性措施等绿色航道的具体评价指标,其中建设期指标31项,运营期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内河航道在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内河水陆运输的载体,内河航道直接影响了内河航运的发展前景,为了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就需要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基于此,本文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对内河航道疏浚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而后在分别从试挖施工、挖槽施工、运送疏浚泥浆施工与疏浚泥土处理施工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实施要点,实践可知,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后可以改善内河航道的现状,对促进内河航道工程开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