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船舶类职业院校在"十一五"期间及"十二五"初期,其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情况的调研,与江苏省造船企业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了船舶职业教育与江苏省造船行业发展关系,并根据我国在海洋开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对该省的船舶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船舶与海工装备作为兴海之器,已成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制造业体系中船海工业有望率先做强,企业应尽快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技术、设计和金融  相似文献   

3.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是本世纪海洋环保的重要议题之一,日趋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给航运与造船业带来诸多挑战,但也为相关装备技术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和需求。通过调研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战略,梳理现阶段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应用情况,分析我国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未来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发展重点与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技术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海樱 《水运管理》2023,(1):9-12+26
海洋强国战略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给海南海域船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海南海域船舶管理现状入手,在海洋强国战略下,以构建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为基础,积极探索适合海南船舶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包括:完善具有海南特色的地方性海事法规和标准、加快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强化海事安全监管主体机构执行力、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海南海事主体船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海洋经济以及海洋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船舶的安全运输对于保障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船舶视频监控系统是船舶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保障船舶的运输安全,有效降低船舶运行风险。本文提出一种基于Exynos 4212的船舶视频监控系统,简要分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并对视频监控中视频数据的压缩和传输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正一、海洋强国战略及其对海事系统发展的要求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主要有:提升海洋军事实力、提升海洋经济科技实力、提升海洋调控管理能力。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海事系统应当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改善船舶登记管理,提升航海保障能力,以有利于海洋运输业发展。从建设海洋强国需求看,促进海洋运输业发展,将是海事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目标。在海事管理方面,就需要进一步简化船舶登记注册手续,  相似文献   

7.
对接国家战略 推进上海海洋工程产业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发展的战略取向,开发和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已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为对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在分析和研判海洋工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上海海洋工程产业现状与基础、优势与问题,探讨其产业转型升级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推进上海海洋工程产业升级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优先部署海洋工程重点发展的方向与项目,推动海洋工程产业领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磊 《航海技术》2021,(3):20-25
"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海上资源开发、航运发展和港口建设将迎来新的高潮,从而对国家海上应急救助保障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南海岛礁的开发建设,需要更多的救助船舶走向深远海,以确保南中国海的海上救助逐步常态化.为适应海上应急救助保障新形势、...  相似文献   

9.
《船舶》2017,28(5)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船舶》编辑部承办。论坛以"专业·  相似文献   

10.
处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项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船舶领域普遍运用电子海图显示及信息系统。海洋导航定位也自我国提出"十三五"海洋战略后愈来愈重要,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在海洋导航中应用的OpenCPN电子海图软件,对该软件功能特点进行简要说明,并结合实际应用实例得出结论:OpenCPN电子海图软件应用于海洋导航领域,能够满足定位需求,并跟踪记录船舶轨迹,解决工作所需。  相似文献   

11.
综述和分析现有沉船水下开孔抽油技术装备的分类,剖析国内外作业装备的优缺点,并总结出水下开孔抽油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根据现有作业方法与研究成果,提出沉船水下开孔抽油技术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水下开孔抽油能力的提升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肖俊艳 《中国水运》2010,(12):70-71
文中介绍我国目前航海图书资料的种类和航海图书资料在船舶航行、通航管理、海洋测绘、海洋开发、港口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航海资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测绘事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交通运输部站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新起点,提出了海事"三化"建设的新要求。秦皇岛航标处紧紧抓住"海洋强国"新机遇、助力国家战略,不断拓展航保事业的发展空间,推进"三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适应新常态找准切入点三年来,秦皇岛航标处始终坚持把海事"三化"建设与处内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相融合,使海事"三化"建设充满了活力。近年,我国航运船舶呈现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的  相似文献   

14.
曹晶  王刚 《船舶》2023,(1):61-71
通过梳理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规范技术现状,分析中国船级社建立的极地航行船舶规范特点,并结合我国极地战略及发展需求,总结未来极地船舶规范的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极地船舶破冰技术、防寒技术和航行及保障技术等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从船舶结构冰载荷技术、冰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计算、冰载荷激励下螺旋桨和轴系强度、极地船舶防寒设计与低温试验验证、极地操作能力评估和冰区操作船体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极地船舶规范体系的自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 《中国远洋航务》2012,(12):34-34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未来中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和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这使肩负富国强军双重使命、以“舰船报国”为己任的中船集团公司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和鞭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相似文献   

16.
海洋救助拖船是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实施有效救助的专用船舶.为对接我国海洋战略发展需求,要适应在深远海大风浪恶劣海况条件下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的有效救助.针对海洋救助拖船适应深远海救助需求的基本功能设置,就船舶救助和人命救生的拖曳救助作业、对外消防灭火、海面人命救生、海面搜救、获救人员救治及保障等主要设备及设施配置作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11日,是第九个中国航海日.今年的纪念活动主会场设在濒江临海的美丽港口城市江苏省南通市,当天召开了以"通江达海、兴海强国"为主题的纪念大会,同时在南通以及其他几个城市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简朴而又不失隆重的诸多纪念活动,昭示着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步伐的强劲有力,彰显出我国广大民众海洋热度的持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拥有港口1400多个、运输船舶近18万艘、渔业船舶100多万艘,我国外贸进出口货物90%以上由海运承担,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据此我们可以自豪地断言:我国已经稳步跻身世界海洋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18.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高技能专创融合型人才是形成船舶与海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针对当下船舶与海工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育特点,从思政角度出发,提出了人才培育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热情,为船舶与海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助力实现海洋强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逐步推进,我国航海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受此影响,航海保障工作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从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我国航海保障工作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航海保障发展的思路,对航海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理性展望,以期有助于更好地探索航海保障事业履职方向,更好地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在中 《世界海运》1999,22(4):28-29
阐述了LNG在我国发展的广阔前景,分析了我国未来能源结构高速情况及中长期需平衡状况,就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分析了我国LNG缺口的补充渠道,提出了LNG船舶运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