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系统论证了夯扩碎石桩在沿湖临空面深厚层软土地基上处理高填方城市主干路已滑坡段的方案布置。为了满足边坡稳定及沉降要求,论证比选了抗滑桩、强夯置换墩和夯扩碎石桩三者之间在工程上的优劣性,采用了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通过荷载试验及位移观测等成果分析,复合地基满足工程抗滑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树荣 《公路》2023,(12):71-76
强夯置换处理软土路基基层,一般先将地基土开挖至软土层表面,接着在软土层表面抛填一定强度和厚度片石形成工作垫层,片石在夯锤的反复作用下夯入软土,在夯坑中重复填料夯击并在软土层中形成置换墩,上部荷载由墩间土及置换墩共同承担。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数据分析,对高能强夯置换加固机理、有效加固范围进行分析,采用静载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高能强夯置换加固效果进行检验,为高能强夯置换加固深厚软弱杂填土路基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3.
结合台州至金华高速公路工程粒料桩加固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在地表和软土层进行了粒料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和粒料桩加固复合地基载荷力等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由于软土层粒料桩成桩能力较差,软土层的桩土应力分担比为3.1,明显小于规范的推荐值。此外,对于如路堤这样的大面积堆填,建议除在地表进行承载力试验外,还需在软土层表面进行相关承载力试验,两者综合评价加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汕头市Que石大桥收费广场大面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案选择、设计、施工、荷载试验和沉降观测等,为今后在属海相成因的淤泥层软土地基上进行加固处理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夏海  潘胜 《公路与汽运》2011,(3):105-109
软基上修筑路堤,变形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其中侧向变形问题尤为复杂.文中针对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建立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简化地基模型,采用一级逐渐加荷法施加路基填筑过程荷载,分4级填筑,每级2 m;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加栽过程中的地基土侧向位移进行分析,研究了填筑高度、软土...  相似文献   

6.
软土路基在外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大,且持续时间长。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潜在的工后沉降会对交通运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软弱地基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有很多,各有优缺点及局限性,如何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投资。该文对公路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路堤软件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例如,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0.2-0.3倍深度处,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滨海新区软基特点,在现有道路工程低填方路堤或挖方段软土路基处理深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对道路产生的动应力影响,提出了考虑车辆动应力条件下的软土路基处理深度研究计算方法。分析确定车辆荷载模型,并通过室外道路车辆动应力采集,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试验采集冲击数据,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土中动应力衰减的道路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出不同轴重、速度及交通量下的动应力影响深度,参照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及路基工作区定义,确定软土地基的处理深度,得到以下结论:考虑车辆动应力及路面铺装情况下,高速公路低填方软土路基处理深度应在1.10 m以上,一级公路为1.23 m以上,二级公路为1.31 m以上,三级公路为1.4 5m以上,视重载交通情况软土地基处理深度相应增加25~40 cm。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适宜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秦沈客运专线软土地基沉降控制试验成果及工后沉降动态观测数据为依据,适当考虑当地的土性参数,对不同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地基处理方式应用于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的适宜性,结合秦沈线软土路段路基设计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进行高标准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该文提出了软土、盐渍土地基路基换填处理方案,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粒料石灰土换填层,土工布、荆笆帘、粒料换填层两种换填层结构处理软土盐渍地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