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疆域之广袤,历代罕有其匹.然在目前刊行的各种古代地图集中,元代不仅图幅甚少,而且于全国舆地总图几付阙如.不久前,笔者自明代叶盛<水东日记>的嘉靖等版中,发见其卷十七所附元末天台僧人清浚的<广轮疆里图>摹本,并有详略多种图幅.该图既是现存最详尽、准确的元代疆里总图,又是明初<大明混一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等的重要底图;在中国古代地图史上占有一席显要的地位,可补其缺失的、中间而关键的一环.本文在简略交代写作缘起后,即对<广轮疆里图>的编制背景、版本保存、全图内容及其价值,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文末又附录该图可辨正的路、州名,并与<元史·地理志>乃至<大元一统志>,进行初步的比较及研究.  相似文献   

2.
明洪武廿二年(公元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及稍后的朝鲜《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国》,在狄亚士抵达好望角约100年前,已率先绘出了非洲南端的三角地形,并载及许多非洲乃至欧洲的地名.其底图之一是元清浚的《混一疆理图》,唯清浚之图久未见传;后由明叶盛《水东日记》知其绘有《广舆疆里图》,但也仅有文字介绍.2007年9月1日,笔者在香港大学图书馆由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的《水东日记》卷十七发现清浚《广轮疆里图》的摹本;不久,复于同年同月22日在同地,由《水东日记》嘉靖癸丑刻本,看到另一张更为详细的《广输[轮]畺[疆]里图》原图摹本.此两张地图虽均为清浚地图的摹本,但详略不同,为使大家能尽快掌握相关资料,以便进一步展开研究,笔者乃草成本文将两图同时刊布.在文中,笔者也抛砖引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推论,例如:清浚的《广轮疆里图》,并非《混一疆理图》;清浚在明初颇受朱元璋信用,应是《大明混一图》的主要绘制者;《大明混一图》原名可能是《混一疆理图》,到建文后才易今名.欢迎学界先进大力斧正.  相似文献   

3.
天台僧人清浚的<广轮疆里图>作于公元1360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在中国古代地图史上占有一席显要的地位.它既是现存最详尽、准确的元代疆里总图,又是明初<大明混-图>、<混-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等的重要底图.正是在清浚的地图上,对泉州的海外交通航线作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记录:"自泉州凤帆,六十日至爪哇,百二十八日至马八儿,二百余日至忽鲁没思."这说明当时泉州航抵海外的广阔地区,包含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等地.在一张硕果仅存的元代全国舆地总图上,只标明了唯有的一条中国远洋航海线路,它不啻是元代泉州第一大港地位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4.
清末中国的海洋权益不断受到列强的侵食,清政府遂支持各省渔业试图以渔权保海权。1905年,中国受邀参加翌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中的渔业赛会。张謇等人建议值此机会绘制中国的渔海地图,编撰中国的渔业历史,用以在米兰宣示中国的渔海区域,以维护海权。后由萨镇冰、陈寿彭、邱宝仁等人奉旨绘制《渔海全图》,共绘成总图一幅,分省渔海图七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绘制渔业海图,其图由南洋官报局石印制作。中方人员携渔海图和其他参赛物品搭乘法国邮轮往米兰参会,这一活动体现了古老中国对渔权、海权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坤舆万国全图》主要地理已经被证明是來自完成于1430年左右的中国世界地图(已佚),而不是1602年利玛窦根据西方地图绘制的。利用词源学与方言学破译《坤舆万国全图》上的鸟名,证明中国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和美洲。在《坤舆万国全图》地球南端绘有鹦哥地,按照地理位置,应是澳洲。澳洲未被发现以前,欧洲的地图有鹦哥地,但发现后反而改用别的地名。欧洲历史上不产鹦鹉,鹦鹉早就在欧洲绝迹,除地图外,没有第一手文献证明欧人在16世纪发现鹦哥地。中国自汉朝以来到清朝历代均有采集、餋养、崇尚鹦鹉的习惯,尤其历代帝王均有从外国进口鹦鹉,文献注明鹦鹉产地。通过文献、风俗、地图,和各方面的比较,《坤舆万国全图》和《三才图会》中的《山海舆地全图》上的鹦哥地,不可能是西方命名的,而是中国人命名的。又根据《坤舆万国全图》有关厄蟇鸟在南洋的记载,厄蟇以鸟鸣命名,以汉语南方方言注音。欧洲初期对此鸟的命名实从中国词汇误译,以后方更正。表示明代中国在1430年代即了解澳洲、南美洲。美洲原住民普遍对英国殖民者称美洲火鸡为furkee,英文turkey为furkee读写之误。美洲原住民只对外人用此词。火鸡是明代人对鹤驼的称谓。通过语源学分析中国及欧洲各国对火鸡的称谓,结论是furkee即中国南方方言火鸡(forgai或fuigee),此词由明代传入美洲。中国对这几种亚洲、澳洲、美洲不会飞的鸟的名称和描述,意味着在15世纪的中国与澳大利亚和美洲早有交通,比哥伦布出航早70年。  相似文献   

6.
《坤舆万国全图》主要地理已经被证明是来自完成于1430年左右的中国世界地图(已佚),而不是1602年利玛窦根据西方地图绘制的。利用词源学与方言学破译《坤舆万国全图》上的鸟名,证明中国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和美洲。在《坤舆万国全图》地球南端绘有鹦哥地,按照地理位置,应是澳洲。澳洲未被发现以前,欧洲的地图有鹦哥地,但发现后反而改用别的地名。欧洲历史上不产鹦鹉,鹦鹉早就在欧洲绝迹,除地图外,没有第一手文献证明欧人在16世纪发现鹦哥地。中国自汉朝以来到清朝历代均有采集、黉养、崇尚鹦鹉的习惯,尤其历代帝王均有从外国进口鹦鹉,文献注明鹦鹉产地。通过文献、风俗、地图,和各方面的比较,《坤舆万国全图》和《三才图会》中的《山海舆地全图》上的鹦哥地,不可能是西方命名的,而是中国人命名的。又根据《坤舆万国全图》有关厄墓鸟在南洋的记载,厄墓以乌鸣命名,以汉语南方方言注音。欧洲初期对此鸟的命名实从中国词汇误译,以后方更正。表示明代中国在1430年代即了解澳洲、南美洲。美洲原住民普遍对英国殖民者称美洲火鸡为furkee,英文turkey为furkee读写之误。美洲原住民只对外人用此词。火鸡是明代人对鹤驼的称谓。通过语源学分析中国及欧洲各国对火鸡的称谓,结论是furkee即中国南方方言火鸡(forgai或fuigee),此词由明代传入美洲。中国对这几种亚洲、澳洲、美洲不会飞的鸟的名称和描述,意味着在15世纪的中国与澳大利亚和美洲早有交通,比哥伦布出航早70年。  相似文献   

7.
一幅新近发现的明朝中叶彩绘航海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江 《海交史研究》2011,(1):1-7,I0001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近来发现了一幅被人们忽略了长达350余年之久的、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而且或许是一幅出自明朝福建海商之手的地图。这幅航海图来自于英国一位著名的律师约翰·雪尔登(John Selden,1584—1654)的私人收藏,并于1659年捐献给了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该图相当大,大约长1.5米,宽1米。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