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唐江南造船业的发展也是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表现。隋唐征东发展海上力量对江南造船业构成了刺激,战争动员也是江南造船潜力的重要表现。相比较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成为造船中心的巴蜀地区和山东半岛的造船业显然在隋朝就开始衰落,这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特别是造船业中心"东南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中国曾经是先进的造船与航海大国。舟船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也必然孕育出造船理论。本文仅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从独木舟到帆船到蒸汽机船,我国有船的历史虽然很长,但有机械化动力船的历史却很短,不过150多年。古代中国造船业,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造的却是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船。这差距就是“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造船业是继建筑、机械、汽车之后的我国第四大用钢行业。本文在分析造船行业现状基础上,对当前造船用钢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研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钢铁企业的营销策略,主要涉及钢铁企业和船厂建立上下游战略伙伴关系、"整体产品"营销理念转型、加强供应链融合、快速响应市场、加工配送深加工、营销模式创新、推广海洋平台用钢和购销联动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蓬莱3艘古船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晓春 《海交史研究》2006,(2):1-19,插1-插2
2005年在蓬莱水城清淤工程中发掘出3艘古代沉船,其中明代战船呈瘦长流线型,15个水密舱,应是宋朝"刀鱼战棹"的改进和发展.其他两艘古船为韩国古船,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外国古船.韩国古船使用木栓(长槊)、木钉(皮槊)连接船壳板,是韩国古船的独特技术.此外在韩国古船上还发现龙骨补强材、水密舱壁、肋骨、桅座、艌料等中国造船技术,说明蓬莱韩国古船是中韩古代造船技术交流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6.
麒麟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神灵之物,古代以麒麟的出现作为天下一统、太平兴盛的祥瑞象征,因此,麒麟自周代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四大灵物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东方以龙作为祥瑞的代表,南方则推凤凰,北方为玄武,而西方的灵物则是麒麟.麒麟作为西方吉祥物的象征是纯粹的迷信和偶然还是有其必然的因素呢?中国的麒麟文化中,又是否蕴涵着外来文化影响的元素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的我国造船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07,23(4):44-46
我国船舶工业作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200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就已经占世界份额的11.8%,突破了中国造船业近十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大海茫茫,无边无际,中国的船舶几乎与人类发展史一样悠久。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无论从船舶设计、装置,还是船型种类都曾领先于世界。如水密隔舱、过水眼、龙骨这三项造船技术上的三大发明,更是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古代船舶未能保留下来,哪怕是鼎鼎大名的楼船、大龙船、郑和宝船等,我们也只能从历史典籍与文献中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团圆”实质上表现了人民在痛苦的现实中对“善”的追求,是“中和之美”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有没有逻辑"始终是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给以肯定的回答,有学者给以否定的回答.同样是以西方的逻辑作为普遍者,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虚无主义态度,也可能导致比附法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中的泛滥.对"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应当注意到逻辑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忽视或取消逻辑的普遍性,会带来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事实存在的交流进行解释的困难;忽视逻辑的特殊性,则一方面可能导致中国古代没有逻辑的结论,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比附法的研究模式.中国古代也有关于逻辑的理论,但其系统性及其表现形式并不与西方逻辑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物上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一种救济性权利,是一项基于物权而产生的请求权.物上请求权制度滥觞于罗马法.罗马法尊奉"哪里有权利哪里有救济"的原则,其中"对物的诉讼"可以被视为物上请求权制度的雏形.在当代大陆法传统国家的民法典当中,都有物上请求权制度的规定.中国应吸收、借鉴他国的经验,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建立相应的物上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朝,南京乃全国造船和管理中心。由于隶属关系不同,明代南京造船虽有四部专著,但均未能厘清南京造船的大概情况,致使在讨论郑和宝船的建造时也意见各异。本文认为,明代南京造船厂除龙江船厂和宝船厂外,还有快船厂、马船厂和黄船厂,所造之船如快船、平船、马船、遮洋船等,涵盖了明代建造的大部分船型。以建造海船为主的快船厂位于新江口地区,与郑和宝船厂的位置重迭,现在被称为宝船厂遗址的地方就是快船厂遗址。本文简要介绍了《南船纪》、《船政》、《龙江船厂志》和《船政新书》,认为这四部专著乃是了解明代南京造船业的基本著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重要内容,它的包容性品格鼓励差异性的存在,体现了"异"与"和"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古代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设计学视域下,重新解读孔子的文化观念,理解中国古代高度的哲学智慧,并从色彩学视角深入探讨"和合"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期欧洲汉学家赫师慎、佩初兹和葛式在国际权威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数学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认识,也反映了当时欧洲汉学界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普遍持有的两种对立态度,一是武断地怀疑某些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源自域外,认为中国数学劣于西方数学;二是肯定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并认为中西数学各有其长处和特色,应平等视之,这也是当时西方汉学界的代表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09,25(3):76-77
二、第二个造船高峰时期——唐宋 继秦汉之后,唐宋是我国古代造船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古代造船史自唐宋而进入成熟时期。秦汉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有效利用的风帆等,得到了完善和进一步发展,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技术(图1)。隋朝为新技术研发的开端,体现在开始建造特大型龙舟(图2)。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代中国推进船舰的风帆技术,前人已有的论述皆默认其为独立起源,但并未对这一假定给出过任何证明.本文通过考证地中海-南亚商船与两汉时期中国接触的记载,将其与汉末魏初关于风帆的记载作对比,并分析汉代中西人员、物资交流规模,以及域外与汉地造船能力的落差,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汉末魏初中国帆船的出现极可能是受外来影响的结果——两汉时期的中西交流或远远超出一般想象,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红兴 《海交史研究》2012,(2):84-91,127-132
随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突飞猛进,中国海域多处古代沉船遗址或遗物堆积点,发现有不少明清时期德化窑的陶瓷,说明德化陶瓷在17-19世纪的对外输出物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将出水的德化陶瓷与德化窑采集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种类与具体出处。  相似文献   

18.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09,25(4):75-77
三、中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三个高潮 明朝是中国古代继秦汉、唐宋之后,舟船建造和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 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已能削挖独立舟和结扎木筏、竹筏、草筏及羊皮筏等;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桨;夏商朝时,独木舟和筏发展到木板船;大禹发明了帆;  相似文献   

19.
早在古代,我国就以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闻名于世.本文以文献及出土文物为依据,介绍了中国古代船舶的主体与上层建筑的造型特征及风帆等设备造型的特点,并对这些造型与使用功能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船舶所遵循的美学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发掘、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本文以跨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在文化信息处理上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并试图研究跨文化翻译角度在中国古典文库翻译中的导向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