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阐述了前照灯近光配光性能测试中的各测试点及区域的含义、测试方法以及误差分析。提出了提高测试速度和精度的方法,还介绍了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查中心研制的激光灯具全自动照准仪和计算机多功能配光自动测试软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车载激光雷达的原理及分类,讨论汽车车灯集成激光雷达的相关问题。分析不同安装位置对激光雷达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的车灯造型给出应对建议。推导并计算入射角度和外透镜曲率半径与偏移角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曲率半径较小的外透镜对角度精度影响较大,需要做适当的光学补偿或软件修正。最后分别讨论增加激光雷达后车灯的散热和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3.
半封闭式前照灯是当今汽车前照灯具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流行车型优先采用的灯具,特别是矩形(异形)半封闭式汽车前照灯,将被各种超豪华轿车所选用。当前,国产半封闭式防眩前照灯,在为进口车辆国产化配套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配光性能方面较差,达不到GB4599—8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的标准。其如,近光测试区域Ⅲ区漏光严重,测试点BSOL照度值偏高,75R、50R照度值偏低,明暗截止线不清,远光照度值低,甚至出现远光、近光不匹配,远光符合要求,而近光配光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于灯光组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4.
在10m法暗室内,对汽车的全LED前组合灯进行了整车和部件在窄带辐射电磁干扰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20~220MHz范围内,LED照度随场强增加而衰减,整车测试的照度衰减大于部件测试的照度衰减;不同车灯的激亮频率和阈值不同,部件测试的激亮阈值大于整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建议对LED车灯采取窄带辐射抗干扰措施,以免引发错误信号,而对于LED车灯窄带辐射抗扰测试,采用整车测试比部件测试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由于传感器安装误差使得弯矩检测的非正交误差,难以达到国标规定的动态加载精度要求的问题,分析了非正交误差对弯矩检测精度的影响,建立了非正交误差修正模型,直接利用弯矩实测值经相关运算确定修正参数,并给出了该修正法的评价模型.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有效;采用该修正法,弯矩检测误差由4.6%降低到1%以下,提高了车轮动态加载精度,满足了本试验机弯矩加载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此车灯配光综合检测系统应用LabVIEW和IMAQvision图像处理软件,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应用多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对车灯零件的缺损检测和车灯光轴交点的自动检测。通过对计算机屏幕参数设置及软件调整可实现各种型号车灯的自动检测,是一套先进的柔性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指出目前汽车车灯的瞬态干扰研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测试部件的分类、ISO7637.2标准瞬态干扰类型和评判方法,提出以整灯测试和照度值评判的瞬态干扰测试的方法,增加3种类型的瞬态干扰,并对车灯瞬态干扰标准和测试方法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运行稳定,检测精度高的交通信息检测设备是智能交通的需求。针对高速公路车检器流量检测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以OD数据得到的断面流量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修正车检器分车型流量检测数据的方法以及评估车检器稳定性的方法。研究过程主要运用数据预处理、数理统计等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对车检器流量检测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出车检器分车型的修正系数,将还原后的流量检测数据与修正系数相比较对流量检测数据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数据与实际的断面流量数据相比较得出车检器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实例测试进行了修正结果的误差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小型车和总流量的误差均在±4%之内,且90%的数据在±2%之内,方法对小型车及总流量的检测数据修正效果良好;中型车误差80%在±5%之内且大部分为负值,说明修正结果较实际断面流量普遍偏小;大型车误差在10%之内且为正值,说明误差较大且修正结果较实际断面流量偏大。大、中型车车流量误差偏大可能是由于车检器将一部分中型车判定为大型车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前照灯的基本性能,包括前照灯的结构及功能;前照灯的配光特性、配光设计以及检测方法;并且以采用CCD图像传感器的全自动前照灯远近光检测仪为例,介绍了当前最先进的前照灯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然后提出了并绘制了标准照度三维曲面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路面板厚的原理,探讨了影响探地雷达测量精度的因素;以某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厚度检测为对象,通过标定相对介电系数得到修正系数,将修正前后的检测厚度值与钻孔取芯值进行对比,发现修正后探地雷达的检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隧道内传统点式布设照明存在的视觉均匀度不佳和诱导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连续照明的方法,并用Dialux光学分析软件对隧道连续照明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其照明环境的舒适性和能耗性。基于仿真给出的配光曲线,研究得出:1)连续照明时,相比点式照明其路面亮度的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最高分别可提升45%和16.3%,且连续照明光环境视觉诱导性好;2)连续照明GR眩光方面无明显突出特点,且能满足规范要求;3)路面相同亮度等级下,连续照明比点式照明需求的光通量要高、比点式照明中的对称型配光和偏光型配光分别高出2%和14.7%,照明节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电极条件下铝合金电阻点焊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电阻点焊技术是一项即将在汽车制造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电极状况对焊接质量影响较大。研究了不同电极条件对TE50铝合金电阻点焊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厂取得最佳点焊质量的焊接规范和电极条件,指出使用锥台形电极进行铝合金点焊时,尖端角度与端部边缘状态对点焊质量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锥台形电极进行铝合金点焊时,使用尖端角度为60°有圆弧过渡的电极获得的焊接质量最好,其原因是这种电极条件不仅能提供较高的平均电流密度,而且还能提供应力值较高的塑性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选取隧道照明光源时未考虑光谱能量分布和相关色温因素造成光源选用不当的问题,结合中间视觉模型,对道路隧道常用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和相关色温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不同隧道常用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与相关色温关系; 通过引入光谱S/P值的计算方法,从人眼感知角度分析不同隧道常用光源S/P值与相关色温关系。研究表明: 1)LED光源的相关色温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2)不同类型光源的S/P值与光源的相关色温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LED光源的S/P值随着相关色温的增加而增大; 3)金属卤化物灯、白色荧光灯和LED光源适合应用于隧道照明,但从长远来看,隧道照明选用相关色温较高的LED光源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LED隧道照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进行LED隧道照明试验的必要性,分析LED隧道照明灯的光衰减、总均匀度、纵向均匀度、墙面照度和用电量随时间的变化,对光衰减、均匀度、墙面照明和用电量问题进行讨论,得到光衰减、均匀度、横向光束角和灯的结构4个方面的结论,建议墙面照明要求采用英国标准。在LED隧道照明灯的开发中,应对灯的结构、散热和配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逆反射相关术语定义和测试系统的分析研究和不同旋转角下反光膜光度性能的测试计算,认为旋转角是逆反射测试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对逆反射材料测试的影响十分显著.在逆反射材料测试中引入旋转角,将规范和完善逆反射测试方法,消除因材料方向性而造成的光度性能测量误差,指导对反光膜等逆反射材料的质量评价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周良 《专用汽车》2010,(8):54-55
以QY20H汽车起重机转台为分析对象,以ANSYS为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其强度、刚度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掌握了转台最危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以达到优化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汽车在轴重-制动复合试验台上进行轴重检测时,由于汽车的被检轴低于非检测轴,使之形成一个倾角。本文根据GB/T11798.7-2001所规定的检定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得出轴重-制动复合试验台检测大型车时由倾角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检测小型车时由倾角所引起的误差不能忽略的结论,并提出误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过研究给出了不均匀光照的路面裂缝图像识别的详细算法。算法采用多窗口中值滤波进行图像平滑,既能去除图像的噪声点,又较好地保留了裂缝的边缘信息;使用背景子集图像插值校正法进行灰度校正,有效地克服了不均匀成像对后期图像分割的影响;采用otsu阈值分割、形态学去噪及连通区域标记完成裂缝图像分割;选用连通区域个数、投影特征和分布密度3个参数完成裂缝分类;最后提取裂缝长度、宽度和破损面积等裂缝参数。实验结果显示分类准确率为94%,线状裂缝长度误差均值为7.2%,宽度误差均值为11.3%,非线状裂缝的面积误差均值为9.6%,表明这一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横梁位置、扭力梁长度、初始定位参数这几个因素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化了的扭力梁式悬架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计算出扭力梁式悬架的定位参数及侧倾中心高度。根据定位参数和侧倾中心高度的变化趋势来合理地选择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横梁位于扭力梁中部时,定位参数匹配较好;扭力梁长度增加时对侧倾中心高度影响明显;初始外倾角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可以为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货车视野盲区大以及在货车车道变换时存在潜在追尾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大货车换道安全性提示系统。该系统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货车后方车辆和本车之间的位置关系,用不同TTC值确定货车换道安全性等级。该系统可明显降低货车在换道时追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