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国忠  曹帆  吴勇  王琪 《中外公路》2019,39(3):281-284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交通量转换的枢纽中心,服务设施是保证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设施。二者因功能与服务对象不同通常独立设置。但当项目沿线地形条件比较困难、沿线转弯交通量较小或者分开布设会大幅地增加工程造价时,应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设施合并设置方案。该文通过分析二者合并设置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合并设置交通量界限值。  相似文献   

2.
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均为高速公路沿线的主要构造物,由于两者的服务功能不同通常分开设置.但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开口与地方道路衔接的需求增加,市内高速公路周边土地资源一般较为紧缺,在不影响营运安全的前提下,新增出入口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形式,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减小工程费用.结合广州南站南出口与金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穿越特性的分析,总结出反映行人穿越效率的3个主要效率指标。对现有行人临界穿越间隙的计算公式进行合理、全面的修正,得出将总的行人平均延误30 s作为行人控制信号的1个设置标准。同时,采用行人可穿越机会数(CO)和当量行人流量(EAU)指标来建立模型,作出基于行人特性的信号设置依据图形,作为行人控制信号的另一个设置标准。最后对按钮式行人信号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左转机动车等待区设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转交通是平面交叉口主要的交通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多相位信号虽然能够将相互冲突的车流在时间上分开,减少交通干扰,但同时带来了周期时长过长、进口车道利用率低等弊端。在路口区域较大的交叉口内设置左转机动车等待区,能够减少左转信号时间,达到时间和空间相互转换的目的。文章对左转机动车等待区的设置方法和设置长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了左转机动车等待区设置前后的交通效益指标。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左转机动车等待区可以缩短周期时长,减小车均延误,提高进口车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  相似文献   

5.
无信号交叉口的许多交通冲突与左转车流有关.左转车流与对面方向直行车流存在冲突,也和与之相交道路的直行和左转车流相冲突.在无信号交叉口处适当地设置左转专用道,能有效地减少冲突,减少因左转车干扰而产生的延误,运用交通流理论、概率论和排队论知识,研究了在无信号交叉口处是否应设置左转专用道,设置左转专用道时的服务水平,左转专用道的设置与所考虑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单车道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进出停靠站对道路通行能力产生折减,运用排队论与间隙接受理论相关知识,对单车道公交停靠站上下限设置条件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直线式、港湾式公交进出停靠站对机动车道的影响时间模型;进而以公交出站延误及站点服务强度作为约束,推导出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及设置条件模型;最后对仿真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给出不同公交到达率下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范围值。结果表明:当公交到达率为20 veh/h和30 veh/h时,对应的单车道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的上下限条件分别为:518~1 262 veh/h、518~1 243 veh/h。可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所得结果能够为城市道路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道路中公交进出直线式与港湾式停靠站对外侧车道通行能力产生影响的问题,运用排队论与间隙接受理论相关成果,分别建立了直线式、港湾式排队无溢出及港湾式排队有溢出3种情况下公交进出停靠站对外侧车道的影响时间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公交出站延误及站点服务强度作为约束条件,推导出外侧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给出设置条件;对仿真模拟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模型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给出了不同公交到达率下3种模式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通行能力范围值。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为城市道路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左转待行区已经在很多城市得到推广。介绍左转待行区设置的一般步骤,结合交叉口几何条件、左转车流、直行车流分析左转待行区设置的量化条件,根据最短绿灯间隔计算左转待行区长度的临界值,选取通行能力、停车延误、停车次数等参数来评价左转待行区设置对交通效益的影响,并结合南京市新建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汉中路-虎踞南路交叉口满足左转待行区设置条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前提下,较之左转待行区使用前通行能力大幅增加,车均延误略有降低,停车次数有所增加。因此,在满足设置条件的前提下,设置左转待行区能够有效提高交叉口行车效率,改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9.
针对冰雪天气对道路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西虹西路与南昌南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调查不同天气条件下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冰雪路面下道路交叉口的机动车速度、车头时距及延误状况;分析了冰雪条件下机动车在平面信号交叉口时的交通流特征,并与正常天气下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雪条件下机动车速度降低约30%,车头时距增加10%~20%,停驶延误增加4~8 s,引道延误增加2~5 s.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绿波协调控制的基本适用环境及绿波协调控制中最主要的3个参数;为更好地发挥绿波协调控制对减少车辆延误的作用,针对交叉口车道功能设置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两种方案的车道功能设置分别为“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直右”,并对每种方案假设了10组右转流量值,按照已知条件对方案进行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最后将两种实验方案基本数据和单向绿波协调控制配时方案输入作仿真,获取车辆延误情况,分析车道功能对车辆延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西路立交桥总长1 076.83m,横跨绕城高速公路部分桥段采用单箱四室等高简支钢箱梁,分东、西2幅,跨长50m,钢箱梁重达816.2t。针对施工现场交通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钢箱梁重量大、立交桥跨度大等难点,钢箱梁采用分块加工、运输、吊装和安装的施工工艺施工,并对交通进行导改。单幅单跨钢箱梁划分8个吊装单元块,最大吊装重量65.6t,单元块加工成型后在工厂内进行试拼装,试拼装精度满足要求后采用平板车运输至现场,采用1台400t和1台110t汽车吊按先支座处后中间的顺序吊装(先吊装西半幅,再吊装东半幅),在7号墩和8号墩处的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格构柱形式,在绕城高速上的支撑体系采用满堂支架形式。实践表明,钢箱梁分块吊装和安装的施工工艺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提高了匹配精度和成桥线形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晓霞  袁宏伟 《公路》2006,(4):167-171
实现立交线形指标与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及司乘人员自然舒适感受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是立交安全性设计的3大评价指标。以广州市北三环高速公路石滩立交的设计为例,研究分析了立交安全性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仍以单点固定相位方式为主,且配时优化方法不能随交通流线的状态变化而优化的问题,以交通流线相容且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根据交叉口进口流线流量动态生成了最优流线组合的相位.在确定周期相位组合的情况下,考虑周期结束流线是否有车滞留,对应分析了流线车辆平均延误.将延误模型组合,建立了适应交叉口流线流量动态变化的优化配时模型,计算了各相位的最优配时,以实现交叉口流线动态优化控制效果.实例计算分析表明:采用流线动态控制配时优化模型延误更小,对改善交叉口运行状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奥体立交位于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是广州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可联系广佛莞深,南北向可串连白云机场及广州东南片区,承担了广园快速路、车陂路、车陂路北延线、大观路等城市干道与环城高速及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方案对于广州东南片区的路网功能至关重要。从奥体立交现有交通功能出发,结合交通流量预测等对现状奥体立交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对重要节点进行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的高度复杂性和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多相位模糊控制方案。即根据交警在指挥交通时的思想,是否对某相位放行以及是否需要给此相位绿灯延时,取决于此相位排队长度和下一相位排队长度的综合比较。也就是用当前相和后继相的车辆等待长度决定信号配时。与交警的控制目标一致,即尽可能地提高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车流的平均延误。借助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了二维模糊控制器,并在SimuLink环境下以车流的平均延误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交通时段下与常规的定时控制相比,显示出了模糊控制的优越性,尤其在低流量交通条件下。最后,分析了不同自调因子对模糊控制器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影寻踪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提出了互通立交方案设计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直接从待评方案本身寻求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避免了主观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权重存在着主观依赖性、评价结果受到人为赋权的干扰等问题。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对投影指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最优投影方向向量,有效地解决了高维数据全局寻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交叉口进口道交通状态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综合考虑影响进口道交通状态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到达率、排队长度、信号周期、饱和度和车道数为预测交叉口进口道交通状态的影响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法中的Fisher判别法,利用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建立了交叉口进口道交通状态预测模型,并用调查得到的验证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Fisher判别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交叉口进口道交通状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交通流智能信号控制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的交叉口混合交通流信号智能优化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GRMODE,设计了新的算法模型并改进了Pareto支配排序等多项关键技术;其次,设计了基于GRMODE算法的交叉口混合交通流高维多目标信号优化控制模型,提供5项控制目标最优的信号控制方案.在南京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RMODE算法的控制模型能够使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停车次数、通行能力、非机动车平均延误及行人等待时间等多项性能指标同时达到最优,提升交叉口智能信号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交叉口交通拥挤度评价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交叉口交通拥挤度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延误、饱和度、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占有率等为评价指标,以多属性决策算法为评价算法。经过验证,评价结果比较准确、客观,适合一般交叉口交通拥挤度的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