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冰雪、地震两种典型自然灾害对铁路的影响,总结抗击冰雪和地震灾害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我国铁路防灾减灾的思考,提出我国铁路应对灾害的防御对策:加快铁路发展,破解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又好又快地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从战略高度提高铁路应急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深入开展铁路抗震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宁和平 《中国铁路》2023,(10):122-127
当铁路沿线突发自然灾害时,若高速列车临近灾害发生点,司机不能及时获知前方危情信息,无法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研究提出高速列车司机超视距监控预警新型方法,设计由铁路灾害监测无线高速共享专网子系统、铁路防洪视频监控子系统、车载灾害视频监控子系统、铁路灾害危情智能识别子系统组成的高速列车司机超视距监控预警系统。对高速列车在隧道等复杂环境下车地高速数据传输、铁路灾害车地协同监控预警、铁路灾害危情自动识别预警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完成车地协同监控灾害技术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升高速列车司机面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技术水平,增强铁路突发灾害的应对和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避免司乘人员伤亡,有助于推进铁路防洪点无人化值守进程。总结该系统的应用与验证情况,可为我国铁路防洪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滇藏铁路三江并流区以高海拔大高差的地貌特征、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高水平构造应力场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地质背景,具有三江活跃构造集束区区域稳定性、强烈浅表生改造的斜坡稳定性、内动力地质作用围岩稳定性及热液地质作用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拟建滇藏铁路三江段,本文在对其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性等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防灾减灾的角度,研究区段地质选线原则。研究结论:(1)滇藏铁路三江并流区因其高海拔大高差的地貌、活跃的地质构造、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及复杂的水文地质等地质因素,为区段山地灾害的分布发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2)针对三江段区域稳定性问题,铁路选线应遵循断裂带下盘展线、简易修复工程过活动构造、绕避对地震波具放大效应部位的防灾减灾原则;(3)针对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的山地灾害,铁路选线应遵循绕避为先、内移设隧、早进晚出等防灾减灾原则;(4)针对内动力地质作用围岩稳定性问题及热液地质作用问题,铁路选线应遵循或绕避或短距离快速穿越的防治减灾原则;(5)本研究结论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川藏、川青、滇藏等铁路和公路等线状工程地质减灾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适应铁路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为铁路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实际标准的选择确定乃至铁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同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论: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由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构成,与一般工程经济效益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减损效益是分析过程中的重点。可通过建立铁路地质灾害损失核算模型,防治工程成本核算模型以及防治工程经济效益核算模型逐步进行核算与分析,继而确定防治标准和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5.
防灾报警系统是为了防止落石、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高危地质区段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危害而设置的防灾安全子系统。基于对目前高危地质区段普速铁路常用的4种监测技术手段进行比较分析,从防灾、通信、电力3个专业层面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可作为今后高危地质区段普速铁路防灾报警系统设计及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扼要介绍了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对绕避、排导、拦挡和明洞渡槽等泥石流工程减灾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减灾效益作了分析总结。为加强泥石流非工程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建立泥石流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介绍铁路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利用北斗卫星系统(BDS)高精度快速定位和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将其与铁路行业防灾减灾服务需求相结合,应用到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野外监测和管理中。同时,铁路北斗卫星通信系统首次将卫星通信方式引入铁路行业数据的传输链中,并创新性地打通了北斗卫星系统与现有铁路综合IT网(TMIS网)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制,在移动信号实现覆盖的区域内,建立卫星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的双向交换通道。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过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适应铁路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为铁路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实际标准的选择确定乃至铁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同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论: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由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构成,与一般工程经济效益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减损效益是分析过程中的重点.可通过建立铁路地质灾害损失核算模型,防治工程成本核算模型以及防治工程经济效益核算模型逐步进行核算与分析,继而确定防治标准和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给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大动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宝成、成灌、广岳、德天铁路受损严重。虽然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也为铁路抗震防灾技术进步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开展科学调查研究,总结强地震对各种交通工程实施的破坏规律和机理,推动地震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总结铁路抗震救灾管理能力和应急机制,总结抢险救灾的经验.十分重要。为了总结中国铁路抗震救灾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地震灾害对铁路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为提高中国铁路工程抗震救灾技术水平和地震灾害防范能力献言献策,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于2008年8月底在成都召开了“地震灾害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领导以及铁道部相关部门和设计院、工程局、铁路局、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7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我国铁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为防范自然灾害,减小铁路风险,需要建设防灾工程,并在建设决策中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研究结论:本文采用概率论的方法,将风灾等具有季节性的铁路灾害发生的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离散化,从而可以在经济可行性评价中考虑灾害发生的季节性,针对不同的具有季节性的灾害防灾工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考虑灾害季节性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净现值和效益成本比更符合实际.因此,考虑某些灾害发生具有季节性,比假定灾害在一年中每个月发生的概率均等所得到的防灾工程经济可行性评价计算结果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